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利拿着提灯和梯子走来了,把街灯点亮,
李利啊,我愿意跟你去巡夜,
把一盏盏街灯点燃。
只要门前有街灯,
我们就很幸福。
……
深夜读书,读得英国作家斯蒂文森的诗《点灯的人》,那个每天太阳落下后,就扛着梯子走来,把街灯点亮的李利,让我悠然间想起我的老师吴世龙,他是南雄市教育局的领导,又是负责培训教师的校长,他像李利,也是点灯的人,多少迷茫的灵魂听他的课后,朦朦胧胧间,发现之后的人生都有了方向。
其实,我与吴校长面对面交流的次数是屈指可数,且大多是匆匆的、三言两语的,关于他的诸多信息均来自听他的讲座的人和老师们的传说。于他,我只是一个远远的敬畏者、追随者。于我,吴校长却似点亮街灯的李利,让我看见了前方的路。
前些年,承蒙学校举荐,我成为“南雄市名班主任”培训班里的一员,吴校长正是负责带班的教育局领导。没想,这次培训,却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
犹记得,首次听吴校长的课,是一堂心理分享课《快乐工作,幸福生活》。课程中,没有过多的理论与劝诫,而是在讲故事,讲他自己的故事,还有别人的故事。从他真诚的眼神里,从他幸福洋溢的言语中,我知道快乐工作、幸福生活需要亲历躬行。
遵循着快乐工作的信念,我开始慢慢前行。在一次培训作业中,我的文章《下辈子,还做老师》深受吴校长的赞赏,他迅速将之贴在南雄市教育局的网站上,还多次跟身边的老师提及,满脸的自豪与欣赏,末了说,她真的很优秀,很努力。
被领导如此称赞,是第一次!更是深切地体悟到吴校长常说的“快乐工作,幸福生活”乃一对孖生姐妹……
吴校长是个善于发现和赏识的人。他身为教育局领导,对一线教师了解甚深。有一次在“名班主任工作室”成立的会议上,他逐一介绍来参会的教师,对每位教师的辛勤与优点,乃至教育研究方向,如数家珍,满口赞好,一脸欣慰。我惊讶,那么多的老师,他怎么能记得那么清楚?如果不是发自内心的热爱与专注地投入,如何做得到?曾听说过这么一句话:好孩子是夸赞出来的。我想,夸赞教师,成全教师,是吴校长一直在做的事。
吴校长曾说:“一个人的潜力是无限的!”所以,他在赞赏的同时,总不忘想方设法地激发老师们的潜力,不论对方多么平凡,都会获得他尊重和鼓励。因为我一直与外界少有往来,工作之余甚至只喜欢躲在文字背后独自沉醉,所有关乎热闹的场合、关乎自我的展示,总是却步不前。吴校长多次激励我:要学会分享,学会在大众面前分享。无奈每每这时,我总不能胜任,屡屡紧张出错。哪怕这样,我依然常常听见朋友们的转述:吴校长在某时某地那样真诚地赞扬了你……那一瞬,我总是愉快又羞赧地笑。他的鼓励唤起了我孩童般的热情和天真,在这前行的教育路上,让我默默感受到诸多的温暖、自信和力量。
许多次,我在心里暗自赞叹:只有一个精神足够富有的人,才能如此慷慨地去欣赏,去呵护,去给予;也只有一位真正内蕴深厚、心怀慈悲的教育行者,才懂得这样关切人性,以平等之爱去尊重,去唤醒,去成全……无论师生还是友人,能够遇见他,确是人生一种造化。
吴校长是个“自燃型”的人。前阵子读稻盛和夫。他说,人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点火就着的“可燃型”的人,第二种是点火也烧不起来的“不燃型”的人,第三种是自己就能熊熊燃烧的“自燃型”的人。读到这里,我一下子想到了吴校长。想到了他为了当地教育的发展,为了教师的成长,不辞辛劳多次向上级请命,构建形式多样的培训平台;想到了他那蓬勃发展的“名班主任班级”,正掀起南雄教育研究的热潮;想到了那一场场的大型教育竞技、教学观摩研讨……
当下,物质化的现实冲击着人们的心灵,而已经五十岁左右的吴校长,却似乎丝毫没有受到世俗的干扰。几十年来,教育事业的清贫并没有挫败他身上的那股锐气,他反倒干得越发起劲,不仅影响着众多的人,也成就了一个不平凡的他!
一个心怀信仰的人,工作是幸福的;一个“自燃型”的人,“燃烧”是幸福的。因为他的“自燃”,向他靠近的每个人都被“點燃”,于是每个空间都充满温度。老师们跟着他一起工作一定是忙的,是累的,但一定也是幸运的、幸福的—— 一个一生都不曾“燃烧”的人,是遗憾的。能够被“点燃”,就是一种幸运;“燃烧”着,就是一种幸福。我相信,每个人每个阶段的回首,一定都会发现历练中的自己在迅速地成长。
一个“自燃型”的人,也是自由的。凭着“燃烧”的暖,足以迈过人生里的坎坎坷坷,无碍于左右;纵横驰骋于自己的精神国度,熊熊“燃烧”,无问西东。
吴校长是一个教育人,但他也是一个文学人。“四处讲学分享,奋笔耕耘出书”是他这辈子不懈的追求。他热爱阅读,博览群书,话语之间引经据典,生动广博。他的文字和他的人一样,充满了亲和力,读起来,总让人内心掀起阵阵思考与蜕变。他勉励老师们以一种深读的心态,静下心来,在经典阅读中思考自我,坚守初心。特别推荐老师们要读有关专业的书,理论的需读,叙事的更需读,唯有这样,心才会宁静下来。唯有内心的宁静,方可以自由驰走在教育的领土之上!
“心无杂念、专心追求”,需要的岂止是胆魄,更是基于内心深处坚定的信仰;“君子成人之美”,需要的岂止是李利点灯的情怀,更是长贮心底那份对教育事业的勇敢担当和一位校长庞大、成熟而又清晰的教育哲学体系。
我,一位最平凡的小学老师,凭着满腔的恩谢,抒发着对吴校长的敬仰;更愿以自己的微光,跟随着李利去巡夜,在乡村那隅,把一盏盏街灯点燃。
李利啊,我愿意跟你去巡夜,
把一盏盏街灯点燃。
只要门前有街灯,
我们就很幸福。
……
深夜读书,读得英国作家斯蒂文森的诗《点灯的人》,那个每天太阳落下后,就扛着梯子走来,把街灯点亮的李利,让我悠然间想起我的老师吴世龙,他是南雄市教育局的领导,又是负责培训教师的校长,他像李利,也是点灯的人,多少迷茫的灵魂听他的课后,朦朦胧胧间,发现之后的人生都有了方向。
其实,我与吴校长面对面交流的次数是屈指可数,且大多是匆匆的、三言两语的,关于他的诸多信息均来自听他的讲座的人和老师们的传说。于他,我只是一个远远的敬畏者、追随者。于我,吴校长却似点亮街灯的李利,让我看见了前方的路。
前些年,承蒙学校举荐,我成为“南雄市名班主任”培训班里的一员,吴校长正是负责带班的教育局领导。没想,这次培训,却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
犹记得,首次听吴校长的课,是一堂心理分享课《快乐工作,幸福生活》。课程中,没有过多的理论与劝诫,而是在讲故事,讲他自己的故事,还有别人的故事。从他真诚的眼神里,从他幸福洋溢的言语中,我知道快乐工作、幸福生活需要亲历躬行。
遵循着快乐工作的信念,我开始慢慢前行。在一次培训作业中,我的文章《下辈子,还做老师》深受吴校长的赞赏,他迅速将之贴在南雄市教育局的网站上,还多次跟身边的老师提及,满脸的自豪与欣赏,末了说,她真的很优秀,很努力。
被领导如此称赞,是第一次!更是深切地体悟到吴校长常说的“快乐工作,幸福生活”乃一对孖生姐妹……
吴校长是个善于发现和赏识的人。他身为教育局领导,对一线教师了解甚深。有一次在“名班主任工作室”成立的会议上,他逐一介绍来参会的教师,对每位教师的辛勤与优点,乃至教育研究方向,如数家珍,满口赞好,一脸欣慰。我惊讶,那么多的老师,他怎么能记得那么清楚?如果不是发自内心的热爱与专注地投入,如何做得到?曾听说过这么一句话:好孩子是夸赞出来的。我想,夸赞教师,成全教师,是吴校长一直在做的事。
吴校长曾说:“一个人的潜力是无限的!”所以,他在赞赏的同时,总不忘想方设法地激发老师们的潜力,不论对方多么平凡,都会获得他尊重和鼓励。因为我一直与外界少有往来,工作之余甚至只喜欢躲在文字背后独自沉醉,所有关乎热闹的场合、关乎自我的展示,总是却步不前。吴校长多次激励我:要学会分享,学会在大众面前分享。无奈每每这时,我总不能胜任,屡屡紧张出错。哪怕这样,我依然常常听见朋友们的转述:吴校长在某时某地那样真诚地赞扬了你……那一瞬,我总是愉快又羞赧地笑。他的鼓励唤起了我孩童般的热情和天真,在这前行的教育路上,让我默默感受到诸多的温暖、自信和力量。
许多次,我在心里暗自赞叹:只有一个精神足够富有的人,才能如此慷慨地去欣赏,去呵护,去给予;也只有一位真正内蕴深厚、心怀慈悲的教育行者,才懂得这样关切人性,以平等之爱去尊重,去唤醒,去成全……无论师生还是友人,能够遇见他,确是人生一种造化。
吴校长是个“自燃型”的人。前阵子读稻盛和夫。他说,人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点火就着的“可燃型”的人,第二种是点火也烧不起来的“不燃型”的人,第三种是自己就能熊熊燃烧的“自燃型”的人。读到这里,我一下子想到了吴校长。想到了他为了当地教育的发展,为了教师的成长,不辞辛劳多次向上级请命,构建形式多样的培训平台;想到了他那蓬勃发展的“名班主任班级”,正掀起南雄教育研究的热潮;想到了那一场场的大型教育竞技、教学观摩研讨……
当下,物质化的现实冲击着人们的心灵,而已经五十岁左右的吴校长,却似乎丝毫没有受到世俗的干扰。几十年来,教育事业的清贫并没有挫败他身上的那股锐气,他反倒干得越发起劲,不仅影响着众多的人,也成就了一个不平凡的他!
一个心怀信仰的人,工作是幸福的;一个“自燃型”的人,“燃烧”是幸福的。因为他的“自燃”,向他靠近的每个人都被“點燃”,于是每个空间都充满温度。老师们跟着他一起工作一定是忙的,是累的,但一定也是幸运的、幸福的—— 一个一生都不曾“燃烧”的人,是遗憾的。能够被“点燃”,就是一种幸运;“燃烧”着,就是一种幸福。我相信,每个人每个阶段的回首,一定都会发现历练中的自己在迅速地成长。
一个“自燃型”的人,也是自由的。凭着“燃烧”的暖,足以迈过人生里的坎坎坷坷,无碍于左右;纵横驰骋于自己的精神国度,熊熊“燃烧”,无问西东。
吴校长是一个教育人,但他也是一个文学人。“四处讲学分享,奋笔耕耘出书”是他这辈子不懈的追求。他热爱阅读,博览群书,话语之间引经据典,生动广博。他的文字和他的人一样,充满了亲和力,读起来,总让人内心掀起阵阵思考与蜕变。他勉励老师们以一种深读的心态,静下心来,在经典阅读中思考自我,坚守初心。特别推荐老师们要读有关专业的书,理论的需读,叙事的更需读,唯有这样,心才会宁静下来。唯有内心的宁静,方可以自由驰走在教育的领土之上!
“心无杂念、专心追求”,需要的岂止是胆魄,更是基于内心深处坚定的信仰;“君子成人之美”,需要的岂止是李利点灯的情怀,更是长贮心底那份对教育事业的勇敢担当和一位校长庞大、成熟而又清晰的教育哲学体系。
我,一位最平凡的小学老师,凭着满腔的恩谢,抒发着对吴校长的敬仰;更愿以自己的微光,跟随着李利去巡夜,在乡村那隅,把一盏盏街灯点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