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稀释PCR法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qiang9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极限稀释定量PCR法检测追踪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简称急淋,ALL)患儿骨髓微小残留病(MRD)变化的临床意义。

方法

改良极限稀释定量PCR方法。

结果

敏感度平均为4拷贝。对23例初治MRD阳性的患儿在诱导治疗达到缓解(CR)时的MRD定量检测结果显示:(1) CR时MRD阴性10例,其中8例在追踪期内亦持续阴性,另2例在追踪过程中MRD转为阳性,经强化疗后MRD渐减少至转阴;(2) CR时MRD阳性13例,其中6例CR时MRD平均值为0.064%,在缓解期MRD值逐渐减少,直至转阴;5例CR时MRD值较高或CR期时持续高值,2例CR期MRD值渐增高,此7例均复发;(3)骨髓复发组(7例)CR时MRD定量值平均为0.157%,未复发组(14例)为0.003%(P<0.05)。

结论

采用极限稀释定量法检测ALL的MRD,具有操作简单、敏感性高的优点;持续追踪CR期MRD对指导化疗及预测预后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在一个“天气晴朗,万里无云;充满浓浓盛夏气息”的早晨,村子的人们开始在邮局和银行间的广场上聚集,孩子们玩耍着挑选最圆滑的石头;男人们谈论着播种、雨水、拖拉机、税收的事。远离角落里的那堆石头;女人们穿着褪色便装和毛衫,不久也随她们的丈夫而来。她们彼此打打招呼,一边闲谈一两句,一边加入到她们丈夫的行列。在一片田园牧歌的背景下,“摸彩”开始了,一片闲散之情在最后却峰回路转,最后摸到涂有黑点纸片的哈钦森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