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e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校是为学生提供学习条件的场所,是由一个个班级组成的。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要担负起领导班级的责任,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不断的成长。如何使学生管理工作更加科学有效?本文从班主任对班级进行精细化管理方面谈一下科学的管理方法对高中学校管理工作的意义。
  【关键词】高中学校;班级精细化管理;意义;方式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对于教育的要求不仅是帮助学生掌握文化知识,还要求学校以人文本,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可持续发展。班级作为学生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生进行生活和学习的主阵地,班级事务的科学化管理,能够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助于他们学习成绩的提高以及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班级精细化管理概述
   精细化管理最初是由科学管理之父泰勒提出来的,是应用在企业管理上的一种管理理念。由于其在企业管理领域的发展及其显而易见的管理效果,目前精细化管理已经被应用到各个领域当中。班级精细化管理,要求在班级管理中实现多元化的管理方式,要求学校、教师、学生、家长都参与其中,多进行互动,促进班级文化、班级管理以及班级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要求班主任以精细化管理的理念管理班级事务,使班级管理更加科学化、制度化,调动班级内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为实现班级目标、实现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做出共同努力。班主任作为精细化管理的具体实施者,怎样能够借助科学的理念,对班级进行管理,最终实现班级管理的目标,实现学生发展的目标,这对班主任来说是一项极大的挑战。
   二、高中学生管理工作的意义
   对高中生的管理与对小学生初中生的管理有着明显的区别。小学生和初中生的思想都还不是很成熟,只要教师加以引导,就能使其朝着良性的轨道发展。而高中生则不同,他们的社会观和价值观已经基本形成,而高中时期又是学生成长的叛逆期,这个时期的学生特别难管教。因此,高中生管理工作对班主任来说是一项极富挑战性的工作。如果在这个时期的学生管理上出现问题,将会导致课堂秩序出现问题,使学生学习受到干扰,往远一点说,会影响到整个班级的高考升学率。因此,班主任对于高中班级的管理一定不能松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努力学习,都能考上理想的大学。由此可见,班主任对班级的精细化管理势在必行。
   三、高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的班级管理来说,班主任一般都是从任课教師中挑选出来的,班主任不但要担负起教课的责任,还要担负起管理整个班级的责任。这对于班主任来说是很辛苦的。班主任由于身兼多职,因此,不能心无旁骛的处理班级事务,对班级进行管理。另外,一些班主任由于教课和升学竞争的压力,对班级总体成绩抓的很严,对其他班级事务漠不关心,对学生在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也是不管不问。甚至遇到调皮难缠的学生,有些职业素养较差的班主任还会与学生发生争执,从而对学生产生厌烦心理,最后放弃对这部分学生的管理。这些做法都有失妥当,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没有帮助,还会给学生的成长造成阻碍。因此,班主任一定要积极探索科学的管理方法,运用精细化管理理念来开展班级事务。
   四、高中班主任精细化管理措施
   在高中教育时期,由于学生的社会观和价值观已经基本形成,因此他们很难被轻松的说服教育所打动,加之正处于青春期和叛逆期,又有很多的学习压力和升学压力,导致这一时期的孩子难以管教。高中班主任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多从学生角度思考问题,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而不是强制要求学生遵守各种条条框框的规矩。班主任要在充分尊重学生的情况下开展班级管理活动,为学生塑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成长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因此,班主任的管理理念也要不断变化,根据不同时期班级学生的不同需求来调整管理目标和管理方法,使班级管理活动在和谐有序的条件下展开。
   (一)对学生行为习惯的精细化管理
   学生是班级管理的主体,他们都有各自的特点,在班级这个大集体中进行生活和学习,通过同学间的交流和互相影响,就形成了独特的班级习惯。由此看来,班级学生的行为习惯对于班级的成长有着重要影响。例如,在一个班级里,有很多学生生活习惯懒散,不注意卫生,还满口脏话,那么其他同学很容易被这些学生所影响,形成一个纪律松散、不讲礼貌、学习环境脏乱差的班级。这时,就需要班主任对班级行为习惯进行精细化管理,建立一些规范学生行为习惯的规章制度,例如,班级“十必须,十不准”行为准则:必须衣着整洁,不准奇装异服;必须讲究卫生,不准乱扔垃圾;必须举止文明,不准打架骂人;必须遵纪守时,不准旷课迟到。通过这些准则,使学生能够自我约束和互相监督,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促进作用。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能够促进班级管理的科学化,还能够让学生保持一个良好的精神面貌,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从而产生心理暗示,让学生更加阳光自信,还能够影响到他人,共同促进班集体的进步。
   (二)对学生情感教育的精细化管理
   高中学生的心理处在青涩和成熟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他们十分敏感,因此,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密切注意学生的情感变化,对他们进行情感方面的教育和疏导,帮助他们形成健康乐观的心态。班主任还要与学生做朋友,保持平等交流,真诚沟通,使学生愿意吐露自己的心声,向班主任寻求情感方面的帮助。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不要吝啬对学生的赞美,高中生也是孩子,他们对老师的表扬和鼓励也抱有很大的期待,多鼓励学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当然,对于犯错误的学生,教师也要严厉批评和指正,再通过正确引导,帮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班主任一定要及时施以援手,帮助学生排忧解难,渡过难关,使学生对班主任更加信任和依赖,方便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
   (三)对班级制度的精细化管理
   班级规章制度是有效制约学生行为习惯的准则。因此,科学合理的班级规章制度对班级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班级精细化管理要求班主任在制定班级规章制度时,要充分考虑到班级内每一个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通过严谨的班级管理制度来对学生的仪容仪表、卫生习惯、时间等进行具体的规范。同时,要求推选出一部分学生干部代表,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并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严格按照班级制度对班级成员进行监督,保证各项规章制度都能被认真执行,促进班级管理工作顺利的展开。班级规章制度的作用不仅在于约束学生行为,还可以作为衡量学生发展的一个动态指标,通过对学生近一个月的迟到、早退、请假、违规情况进行调查,班主任可以对班级内每一个学生的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
   (四)对班级文化的精细化管理
   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是全体师生共同创建的精神共同体。良好的班级文化是以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班级荣誉感和责任感共同形成的。因此,在班级精细化管理中,班主任要构建和谐、宽容的班级文化。可以通过班级名称、班风、学风、励志格言、班级口号等的设计来实现。还可以创建奖励机制,对那些为班级文化创建作出功效的学生进行奖励。
   结束语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由于高中班级管理的复杂性,需要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进行管理。因此,精细化管理理念为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提供科学的指导,可以更好的实现班级管理目标,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是值得借鉴的。
   【参考文献】
   [1]陈英忠.高中学校精细化管理初探[J].学周刊,2017(5):14-15
   [2]陈作林.精细化管理理念对学校内部管理的启示[J]. 西部素质教育,2017,3(9):29
   [3]彭宜卫.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内涵与实施[J].学周刊, 2017,4(4):181-182
   [4]佚名.寄宿制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8(105):6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糖尿病足感染的细菌学特点及其耐药性。方法取49例糖尿病足患者足部创面分泌物行常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49例分泌物标本共培养出病原菌51株,其中细菌48株(革兰阳
【摘 要】数学课堂小结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既是本堂课的总结和延伸,又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和准备。明代文学家谢榛曾经说过:“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应如撞钟,清音有余。”巧妙的课堂小结对整堂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关键词】正弦定理;小结;有效  近期笔者听了市里组织的《正弦定理》评优课,观察了各位教师的课堂小结。在实际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正弦定理的引入很重视,因为它为一堂课
公共图书馆是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重要阵地。阐述了公共图书馆在全民阅读中的作用,探讨了公共图书馆在推动全民阅读活动中应采取的措施和途径。
【摘 要】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掌握科学的策略,有目的性的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展开教学活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是为学生打基础的重要阶段,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对知识点灵活掌握,最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只有将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步提高,才会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数学思维;培养;策略   针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更重要的是对
目的探讨无创血压袖带缠绕方向和位置对血压测量的影响。方法将96例危重患者进行自身对照研究,将传感器置于肱动脉上和上臂外侧,每次间隔5分钟,进行正向和反向测量血压,记录测量
目的研究乳腺癌超声特征与病理组织学分级及Ki67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04个乳腺癌病变,观察其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特征,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肿瘤
【摘 要】生活化教学是将教学活动与生活常态相融合,以生活实际为场景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能够实现知识融于生活,促使学生利用知识改变生活的教学目标。本文主要论述了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生活化;小学;道德与法治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施生活化教学意义分析   1.生活化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知识是一种习得性图式结构,学习行为与学习体验是
【摘 要】运动负荷是影响体育教学乃至所有身体锻炼效果的重要因素。体育教学中,只有保持适宜的运动负荷,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传统教学中运动负荷的控制仅仅根据感观判断,如学生脸红的程度、是否出汗等,难免出现偏差。现代教学常利用一些辅助设备来加强判断,使运动负荷的判断更为准确、及时。智能运动手环作为体育教学辅助设备,能实时观察学生的数据,科学控制学生的运动负荷。本文着重从对运动密度正常、强度不足情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