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情感,抓好语文教学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m506910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教学的环节很多,但教师上课时“开讲”的创意,会决定一堂课的基调。在学生接触课文之前,教师可先自己叙述课文情节, 在关键处有意停下来,巧设悬念。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他们学语文的热情就会高涨起来。在教学中,教师用流畅抑扬的声调,融入真挚的情感朗读,能打开学生的心灵之门,激起他们的感情共鸣,潜移默化,渗透到学生的心田。
  【关键词】学生情感 语文教学 共同感受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259-02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意思是说,能够感化人心的事物,没有比情先的,没有比言早的,没有比声近的,没有比义深的。 由此观之,情为感人之首要因素。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容易进入课文情境中去。教师只有激发学生情感,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才能让学生喜欢上语文,学生就会在其中敞开心扉,与老师和同学进行情感的交流,产生情感共鸣教学上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事语文教学工作,我深深地体会到,要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情感,就要从以下幾个方面努力:
  一、开门见山,先入为主
  “导入新课”是复习旧知识和学习新知识的一个桥梁。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课堂教学的环节很多,但教师上课时“开讲”的创意,会决定一堂课的基调。教师应讲究“导入”的艺术。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激励他们踏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之中。如教学白居易的诗歌《钱塘湖春行》时,教师可先放几段有关西湖美丽风光的视频,或展示一些春天江南草长莺飞、桃红柳绿等春景的图片,用美景创造意境激发起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学生在学习中就会身临其境、如在画中。这样,既可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又可以加强情感体验,从而受到感染、熏陶。教师还可以抓住文章的关键词进行品味,启发学生更好理解文章蕴含的作者情感,为学习全文作好铺垫。如教学总谱的散文《紫藤萝瀑布》时,我就从题目上提问:“同学们都见过藤萝花,是什么颜色?花开时景象是怎样的?这篇课文为什么把花叫瀑布呢?这篇文章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让我们共同学习后再解答。这样导入新课,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感,增强讲课的吸引力。
  二、巧设悬念,激发情感
  说书人“且听下回分解”的妙术,会吸引听众,吊足听众的胃口。教师在课上也可以借鉴。讲授新课时,巧设悬念,激发学生好奇心 ,会引起学生更大的兴趣,产生了解究竟学习欲望。在学生接触课文之前,教师可先自己叙述课文情节, 在关键处有意停下来,巧设悬念,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去猜测情节会如何发展,文中人物的命运会怎样。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他们学语文的热情就会高涨起来。在课堂导入时, 可以有意识设计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如教学孙犁的小说《芦花荡》时,教师可先将故事发生的背景简单介绍,就将老头子的做法,其中可以加上“他带两个姑娘去过烽火线,发生什么事”“他怎么替大菱报仇”之类的问题,启发学生去思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去激发学生的情感。当看到老头子狠狠打击敌人时,学生们也觉得特别痛快。更能激起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运用朗读 ,共同感受
  语文课堂离不开情感,语文学习也离不开情感,这是语文学科特点决定的。不仅要适宜、适度的、自然的,更应该是积极、向上的。朗读不仅能够充发挥学生自主阅读的作用,也便于学生从自身角度体会文章的情感因素, 以自己“身临其境”积极主动的感受文章中的诗情画意。教学时,教师的要注重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通过阅读课文,推敲字词,用心感悟语言文字背后深藏的韵味。在教学中,教师用流畅抑扬的声调,融入真挚的情感朗读,能打开学生的心灵之门,激起他们的感情共鸣,潜移默化,渗透到学生的心田。例如在教学郭沫若的散文诗《雷电颂》一文时,首先简单介绍时代背景,让学生对作者的写作意图有所了解。然后播放课文配乐朗诵,教师示范朗读,也可以学生跟随音乐朗读,找学生选自己喜欢的段落读。整整一堂课反复朗读,教师只要做适当点拨指导即可。学生在这堂课中,不但掌握了朗读的技巧,而且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所刻画了屈原的不屈形象,他痛斥眼前的黑暗,痛斥那些“土偶木梗”,呼唤着“风雷电”,呼唤着变革力量。气势磅礴,激情昂扬。学生诵读,联系背景表达了自己读课文的独特情感体验,在阅读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了培养。学习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一文,分析完文章所写的事件表现阿长的性格特点后,读最后一段独白,感情炽烈, 直抒胸臆,充分表达了作者对阿长的崇敬与怀念的情感。通过反复朗读,学生被作者的情绪深深地感染了。 这种入境入情的朗读,学生的内心怎能不激发起情感上的共鸣?恰到好处的朗读指导,唤醒的是学生潜在的激情。
  四、咬文嚼字,把握含义
  “诗言志”,语文不是无情物,它本就蕴含着作者情感, 语言文字的深处流露作者的真情。叶圣陶先生曾说:“阅读教学必须引导学生推敲、揣摩、细细品味。” 这样,学生对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理解。又如教学杜甫的《望岳 》一课,我引导学生先找题目中的关键词,在学生一致确认是“望”字后, 因势利导:“围绕这个‘望’字,你想这首诗应告诉我们什么?”学生结合诗歌内容,仔细分析,纷纷发言。理清课文脉络,从远望、近望、细望的角度去写景,自然而然的抒发作者“会当凌绝顶,一栏中上学”的豪情壮志。读解全诗,大有“提领一顿,百毛皆顺”的艺术意趣。而有的词语用得很传神、恰当,这样的词语就应引导学生反复琢磨,细细推敲。这时,语感产生,情感也就油然而生了。语文教学还可以故留空白,让学生去体验情感。如教学朱自清的《背影》时,学完生字词后,教师先不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而多读课文,联系文句,说说文章怎样用朴实的语句来表现最真挚的父爱这一主题,在结合自己的生活实例,谈谈父母对自己无微不至的爱,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总之,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形式多种多样,我们要在课堂中综合展现。语文教学任重而道远。我们应从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结合语文教学的特点,积极进行语文教改探索,要重视整体感知、感性体验和直觉感受,这样才能拨动学生学习语文的情感之弦,让语文教学的作用发挥到更大。
  参考文献:
  [1]黄久平;费宝东;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情感七法[J];黑河教育;2011年02期
  [2]潘竟清. 浅谈情感教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 学周刊. 2016(01)
  [3]蒋凤清. 语文教育:回归人性的本真[J].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2014(12)
其他文献
[摘要]从探讨教学方法入手,阐述兴趣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等不同教学模式在外科护理学中的运用,从而探讨临床护理理论课教学的有效途径。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学生在参加全国护理上岗证考试复习中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外科护理学;教学方法;解剖学  【分类号】R47-4;G642  《外科护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临床应用性学科,是护理学的一大分支.其内容包含了医学基础理论,外科学基础理论和护理学基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综合疗法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06年8月-2010年8月共1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采用牵引、推拿和药物等综合疗法治疗后的表现.结果 采
胆系结石病是最常见的一种肝胆疾病,由于饮食生活习惯的原因,该病在本地区较为多见。白金尚老师从医30余年,在治疗结石病方面临床经验丰富,笔者有幸成为白老师的学术继承人跟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配体2(CCL2)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移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液相芯片(Luminex)法检测SLE患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对老年性痴呆患者的疗效。方法:对40例住院老年性痴呆实施康复训练,并在康复训练前及康复训练4个月后,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改良巴
以用户为创造者和传播者的社交网络已成为人们现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用户的大量新鲜想法、好友关系都潜藏在社交网络中,使得社交网络成为大数据的一个重要来源。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