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仿写句式,命题形式较自由,学生答题范围较宽泛,极具开放性、灵活性,能更好地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语言的运用和表达能力,是高考命题者非常青睐的一种题型。它看似简单,但考生要想拿满分并非易事。所以,在历年高考备考中,仿句都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仿用句式,指的是仿写与例句或语段中的指定部分句式相同的句子,“仿”的是形式,表达的内容要求是“新”的。仿写类题,一般有两方面的得分点,即形式和内容。考生在仿写句子的同时,不仅要追求“形似”,而且要注意做到“意谐”。
所谓“形似”,就是要弄清例句的“骨架”,这样才便于模仿。一般说来,做到这一点并不难。
所谓“意谐”,就是要求考生仿写的句子要与例句在思路、感情、语意、修辞手法等方面做到协调一致,考生往往会因为考虑不周,在这一环节上丢分。
做任何题目,都要从审题入手。只有审清题意,才能抓住正确的答题方向。就仿句题来讲,考生既要看清题干中的“显性要求”,又要审出例句中包含的“隐性要求”,这样才能抓准形式和内容两个答题方向,尽可能多地拿分。
做专题训练,老师讲方法是不可或缺的,关键是如何让学生掌握这些方法,运用这些方法。许多老师往往会走入一个误区——只注重历年高考题。高考题是必须研究的,也是必须让学生接触的,但是一味地盯着高考题,往往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感,甚至抵触情绪。所以,老师们不妨采用以下方法。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环,有兴趣才会有动力。学生对什么感兴趣呢?老师完全可以利用考试抓住学生的兴奋点,从学生的考题答案中大做文章。我把这种方法命名为“取之于生,授之于生”。
“取之于生”,就是具体分析学生答卷中的答案,但选择例子要有针对性,切不可盲目。同学们自己分析失分原因,在这个活动过程中,会非常积极地配合,老师应给予正确的引导,务求对题目讲精、讲透,绝不能草草了事;“授之于生”,就是师生一起科学地整理课堂内容,教授给学生方法,使他们能够做到举一反三。
在这里,我仅举一例,供大家参考。
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一句话。要求:句式基本一致,修辞相同。
示例:母爱,如同疲惫时的一杯清茶,当你软弱无力时,淡雅的清香一飘荡,便使你神清气爽。
答案一:母爱,如同得意时的一句叮嘱,当你忘乎所以时,温馨的话语一回荡,便使你找回自我。
分析:这个学生犯了最不该犯的错误:结构不当。这种失误,只要学生稍微细心一点,就完全可以避免;同时,该生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答案二:朋友,如同悲伤时的一颗繁星,当你难过忧愁时,耀眼的光芒一闪耀,便使你快乐幸福。
分析:这个学生疏忽大意,“一颗繁星”不合逻辑。
答案三:冲动,如同争吵时的一把利剑,当你愤怒难当时,清寒的剑影一闪过,便使你失去理智。
分析:这名同学能很好地把握住结构特点,内容上也合乎逻辑,但是,话题偏颇,感情色彩与例句不一致。例句是对母爱的赞颂,考生最好选择真善美的事物为话题,感情要定位在以赞颂为主。
答案四:友情,如同寒冷时的一杯热酒,当你孤独无助时,浓浓的酒香一吹拂,便使你心生暖意。
分析:“寒冷”和“孤独无助”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答案五:父爱,如同颓丧时一句鼓励的话,当你迷茫停滞时,暖心的话语一说出,便使你充满斗志。
分析:这名学生的答案内容最确,感情真挚,但是他对隐性要求分析不透澈,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父爱”和“话”不是本喻体的关系。
答案六:父爱,如同饥饿时的一桌饭菜,当饥饿难耐时,浓郁的菜香一飘扬,便使你精力充沛。
分析:结构相仿,话题一致,也运用了比喻,内容上也互相联系,但是,把父爱比作“一桌飯菜”,非常不恰当。
答案七:母爱,如同饥渴时的一杯冷饮,当你口渴难耐时,浓浓的甜味一飘荡,便使你精神舒畅。
分析: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与例句雷同。雷同句没有考生自己的思考和智慧,无异于抄袭。
出示满分仿句,并让学生分析体会。
答案八:母爱,如同孤独时的一朵鲜花,当你寂寞惆怅时,明艳的香蕊一绽放,便使你心脾恬适。
答案九:母爱,如同烦恼时的一曲古筝,当你意志消沉时,优雅的旋律一拨动,便使你激情昂扬。
答案十:母爱,如同烦恼时的一曲清乐,当你郁郁寡欢时,动听的旋律一萦绕,便使你心情愉悦。
答案十一:母爱,如同烦躁时的一阵清风,当你心烦意乱时,轻柔的身姿一掠过,便使你心旷神怡。
分析完了上述十一个例句,学生们自然就会总结出以下注意事项:
审题:不仅要看显性要求,而且要注意隐性要求。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下手。
形似:只要细心,结构上是不会丢分的。
内容:要注意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话题、感情色彩要保持一致;内容要合乎逻辑,前后要有必然的联系;内容不能与例句雷同。
事实上,以上注意事项适用于做任何类型的仿写题,根据我的教学经验,利用试卷讲评攻专题,教学效果非常明显,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参考文献:
[1]江敏.例谈高考仿句问题.教育教学论坛,2010,(3).
[2]冯为民.例说高考仿句题的创新.语文建设,2007,(9).
仿用句式,指的是仿写与例句或语段中的指定部分句式相同的句子,“仿”的是形式,表达的内容要求是“新”的。仿写类题,一般有两方面的得分点,即形式和内容。考生在仿写句子的同时,不仅要追求“形似”,而且要注意做到“意谐”。
所谓“形似”,就是要弄清例句的“骨架”,这样才便于模仿。一般说来,做到这一点并不难。
所谓“意谐”,就是要求考生仿写的句子要与例句在思路、感情、语意、修辞手法等方面做到协调一致,考生往往会因为考虑不周,在这一环节上丢分。
做任何题目,都要从审题入手。只有审清题意,才能抓住正确的答题方向。就仿句题来讲,考生既要看清题干中的“显性要求”,又要审出例句中包含的“隐性要求”,这样才能抓准形式和内容两个答题方向,尽可能多地拿分。
做专题训练,老师讲方法是不可或缺的,关键是如何让学生掌握这些方法,运用这些方法。许多老师往往会走入一个误区——只注重历年高考题。高考题是必须研究的,也是必须让学生接触的,但是一味地盯着高考题,往往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感,甚至抵触情绪。所以,老师们不妨采用以下方法。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环,有兴趣才会有动力。学生对什么感兴趣呢?老师完全可以利用考试抓住学生的兴奋点,从学生的考题答案中大做文章。我把这种方法命名为“取之于生,授之于生”。
“取之于生”,就是具体分析学生答卷中的答案,但选择例子要有针对性,切不可盲目。同学们自己分析失分原因,在这个活动过程中,会非常积极地配合,老师应给予正确的引导,务求对题目讲精、讲透,绝不能草草了事;“授之于生”,就是师生一起科学地整理课堂内容,教授给学生方法,使他们能够做到举一反三。
在这里,我仅举一例,供大家参考。
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一句话。要求:句式基本一致,修辞相同。
示例:母爱,如同疲惫时的一杯清茶,当你软弱无力时,淡雅的清香一飘荡,便使你神清气爽。
答案一:母爱,如同得意时的一句叮嘱,当你忘乎所以时,温馨的话语一回荡,便使你找回自我。
分析:这个学生犯了最不该犯的错误:结构不当。这种失误,只要学生稍微细心一点,就完全可以避免;同时,该生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答案二:朋友,如同悲伤时的一颗繁星,当你难过忧愁时,耀眼的光芒一闪耀,便使你快乐幸福。
分析:这个学生疏忽大意,“一颗繁星”不合逻辑。
答案三:冲动,如同争吵时的一把利剑,当你愤怒难当时,清寒的剑影一闪过,便使你失去理智。
分析:这名同学能很好地把握住结构特点,内容上也合乎逻辑,但是,话题偏颇,感情色彩与例句不一致。例句是对母爱的赞颂,考生最好选择真善美的事物为话题,感情要定位在以赞颂为主。
答案四:友情,如同寒冷时的一杯热酒,当你孤独无助时,浓浓的酒香一吹拂,便使你心生暖意。
分析:“寒冷”和“孤独无助”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答案五:父爱,如同颓丧时一句鼓励的话,当你迷茫停滞时,暖心的话语一说出,便使你充满斗志。
分析:这名学生的答案内容最确,感情真挚,但是他对隐性要求分析不透澈,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父爱”和“话”不是本喻体的关系。
答案六:父爱,如同饥饿时的一桌饭菜,当饥饿难耐时,浓郁的菜香一飘扬,便使你精力充沛。
分析:结构相仿,话题一致,也运用了比喻,内容上也互相联系,但是,把父爱比作“一桌飯菜”,非常不恰当。
答案七:母爱,如同饥渴时的一杯冷饮,当你口渴难耐时,浓浓的甜味一飘荡,便使你精神舒畅。
分析: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与例句雷同。雷同句没有考生自己的思考和智慧,无异于抄袭。
出示满分仿句,并让学生分析体会。
答案八:母爱,如同孤独时的一朵鲜花,当你寂寞惆怅时,明艳的香蕊一绽放,便使你心脾恬适。
答案九:母爱,如同烦恼时的一曲古筝,当你意志消沉时,优雅的旋律一拨动,便使你激情昂扬。
答案十:母爱,如同烦恼时的一曲清乐,当你郁郁寡欢时,动听的旋律一萦绕,便使你心情愉悦。
答案十一:母爱,如同烦躁时的一阵清风,当你心烦意乱时,轻柔的身姿一掠过,便使你心旷神怡。
分析完了上述十一个例句,学生们自然就会总结出以下注意事项:
审题:不仅要看显性要求,而且要注意隐性要求。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下手。
形似:只要细心,结构上是不会丢分的。
内容:要注意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话题、感情色彩要保持一致;内容要合乎逻辑,前后要有必然的联系;内容不能与例句雷同。
事实上,以上注意事项适用于做任何类型的仿写题,根据我的教学经验,利用试卷讲评攻专题,教学效果非常明显,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参考文献:
[1]江敏.例谈高考仿句问题.教育教学论坛,2010,(3).
[2]冯为民.例说高考仿句题的创新.语文建设,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