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广播电视台编辑工作思路分析

来源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ang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我国经济建设不断发展进步的大背景之下各地区的广播电视台迎来了崭新的发展方向,不仅给观众的生活带来了欢乐,也提升了观众的思想道德水平。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衍生了新媒体行业的崛起,这对广播电视台的运行与发展产生冲突。为了保证广播电视台的权威性与有效性,广播电视台编辑应当改变工作现状,结合现在的工作实况对工作内容作出改变,达到进一步提升广播电视台影响力的工作目的。
  【关键词】新媒体;广播电视台;电视台编辑;工作思路
  中图分类号:G2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1.20.035
  新媒体行业的迅速崛起冲击且压制着广播电视台现有的工作成效,与此同时,新媒体与各行各业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新媒体的带动之下,广播电视台也拥有了新的发展方向,这对广播电视台的编辑人员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因此,工作人员应当尽快适应新媒体背景下广播电视台的工作现状,适应新时代下的新发展,通过将工作与创新相结合,促进广播电视台工作质量的进步和提升。
  1. 新媒体背景下广播电视台编辑工作面临的挑战
  1.1 传统媒介之间的工作界限模糊化
  新媒体时代来临之前,各传统媒介体系之间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化,电视、报纸、广播都拥有着不同时段的播报重点,与观众的生活作息相契合,例如大部分观众会在早晨看报纸,上班的路上听广播,晚饭后看电视,各媒介之间拥有着独立的工作范围,但都以传播具有时效性的社会事件为自己的工作职责。新媒体时代来临模糊了传统媒介之间的工作界限,这催化着传统媒介工作性质的转变,将其往融合、创新的发展道路上推进。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移动设备的智能化功能越来越强大,这令新闻传播方式更加的快速和高效,观众可以随时随地接收实时的社会动态,并不再以传统媒介作为唯一的获悉社会动态的来源,这对广播电视台的现状而言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1.2 广播电视台的传播形式单一
  新媒体凭借着便利的传播途径迅速获得了广大观众的青睐。在新媒体崛起背景之下,其创新发展的意识势如破竹一般快速的压制了广播电视台的发展,新媒体以特色的传播方式满足着观众对新闻热点的渴求与关注,实现了高效传播新闻内容的工作形式,加之独到的见解与分析,巩固了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这种对比之下,传统广播电视的工作现状受到了环境的影响,且并未掌握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核心,并未将现有的工作内容与大众的喜好进行有机地结合,进行工作形式上的创新,致使广播电视台的发展与新媒体发展背景之间存在冲突性,新闻编辑工作形式、内容的多样化得不到体现。
  1.3 广播电视台的话语权被弱化
  全媒体时代的来临催化了网络媒体的有效发展,微信、微博等依托网络进行内容传播的软件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会,为观众提供着时效性极强的社会新闻内容。观众可以将自己的观点发布在新闻评论之中,并且观众对新闻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这种有效参与提高了观众与新闻之间的双向交流。新闻内容的发布不再是广播电视台的专利,广播电视媒体的话语权被削弱。尤其是新闻内容引起观众激烈讨论时,这令广播电视台的主导地位受到了动摇,因此,革新新闻编辑工作理念,在新媒体发展的大背景之下寻找广播电视台准确的工作定位,是势在必行的工作举措。
  2. 新媒体背景下广播电视台编辑工作思路的发展方向
  广播电视台拥有重要的工作职能,这之中不仅包括为观众带来真实的新闻内容与数据,还担负着提升观众思想意识水平的工作职能。这也凸显了传统广播电视台工作运转中拥有绝对话语权的现状,观众作为信息接收者,自身的意愿得不到有效的疏解。
  新媒体时代的崛起为观众提供了双向交流的平台,也就是说,新媒体时代的来临使新闻编辑工作者拥有了崭新的工作挑战,想要保证广播电视台具备良好的工作效果,新闻编辑工作人员就需要认清当前的时代发展方向,将广播电视台的实际发展现状与新媒体时代进行有机地结合。强化自身的工作技能,保证新闻稿件的质量与积极思想观念的输出,牢牢抓住观众的注意力,推动广播电视台工作形式的进步和发展。
  2.1 整合资源,革新工作理念
  新媒體行业的崛起离不开网络环境的支持,新媒体以网络传播的形式将实时的新闻资讯送达至观众的移动设备的APP中。广播电视台的新闻传播途径相较于新媒体而言是存在局限性的,这是由于新媒体新闻的传播途径与受众群体有很大的关系,且受众群体之间的传播界限非常的模糊,所有的新闻内容都是可以通过受众群体的分享与转发完成传播的。这也说明了新闻内容的受众群体不仅是阅读者与接收者,还是新闻内容的传播者。互联网中拥有海量的新闻资讯,新闻编辑人员可以借助海量信息资源获取有助于传递正确道德思想价值观的新闻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与优化,实现对新闻资源的有效解读,在传播新闻内容的同时,进行正确思想观念的传递,实现提升观众道德思想意识的工作目的,确保新闻编辑内容的独特性。
  新媒体传播的新闻内容能与观众产生非常密切的互动频率。观众已经适应了在碎片式的传递方式中,接收新的新闻内容的阅读形式。这就要求广播电视台的编辑工作不仅要努力地融入新媒体的发展之中,还要把控好对新闻资讯的传播时机并进行新闻热点的有效挖掘,将新闻编辑的工作思路与互联网传播思维相结合关注新闻内容的反馈,实现与网络受众群的体有效沟通,抓住不同年龄段新闻阅读者的阅读取向。在这种工作形式的带动之下,新闻编辑的工作发展才能做到与时俱进,在保证完成自身工作职责的同时,不断的发掘并完善新闻编辑工作内容的策划与传播方式,借助新闻资讯提高观众的宏观意识,促进全民思想水平的提升与进步。   2.2 提高技能,优化新闻素材
  新媒体新闻素材的内容并不亚于广播电视台新闻素材的制作水准。因此,在进行新闻素材的处理过程中,新闻编辑的工作人员就应当将新兴的科技与工作内容相结合,转变对传统新闻素材制作方式的认知,将新兴科技融合到新闻素材的制作中,剔除固化思维给工作现状带来的阻碍,促进自身工作能力的进步。新闻编辑工作者应当将新闻内容与新型制作素材技术相结合,在进行必要的新闻內容的播报时将相应的新闻素材融合到其中,保证电视节目的制作效果是与观众的思想理念互相呼应的,促使观众更好地理解新闻内容,获取观众对电视节目的认同感。
  对于新闻编辑工作者来说,文字是开展新闻工作的基础,合理地处理文字信息能有效地提高新闻编辑的稿件质量。因此,新闻编辑工作人员不仅要确保新闻内容的准确性,还应当弱化新闻内容的刻板气息,将新闻内容以观众乐于接受、便于理解、愿意分享的形式传播给观众,提高新闻素材与新闻内容的说服力。
  2.3 创新形式,提高文字功底
  新媒体的播报内容拥有许多青年受众群,该播报形式也是以满足青年受众群的阅读取向为主。针对这一情况,广播电视台应当做到对自身与新媒体工作属性间的区分,在保证严谨的创作新闻内容的基础之上,适当地加入符合年轻人阅读取向的内容,提高新闻报道内容的针对性。这就需要新闻编辑工作人员对新闻内容拥有敏锐的洞察力,掌握不同观众的阅读取向,将自身对新闻内容的敏锐触觉与新闻内容相结合,使广播电视台的新闻播报拥有正能量的节目特色,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的收视率,促进广播新闻内容的改革与创新。新闻编辑工作在广播电视台中拥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编辑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着节目收视率的高低,编辑工作人员应当不断地学习充实自我,提高自身的工作技能,才能达成紧跟时代脚步的发展目的。
  以移动设备为例。当前,手机已经成为了观众生活、工作中的必需品,不仅能方便沟通还能让每一名观众都成为社会事态的记录者与传播者。尤其是部分网络视频平台软件的推出,手机已经成为了重要的传播媒介。因此,广播电视编辑工作人员也应当借助手机实现新闻内容的搜集,鼓励观众借助手机记录新闻热点为广播电视台提供新闻素材。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观众并非专业的新闻从业者,在进行社会事态的录制时容易将个人观念融合到其中,这会导致部分新闻内容的传播价值得不到有效地发挥。广播电视台应当制定科学的视频内容搜集条例,以实名登记的形式进行社会新闻搜集人员的招募,对其进行详细的盘查,确保其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端正的个人观念等等。与此同时,新闻编辑工作人员应当对视频内容进行有效的筛选,将观众提交的新闻素材进行合理化的分析和运用,坚决杜绝播报具有浓烈个人色彩、观念失重的新闻内容,以给观众提供真实的新闻内容为工作目的,留存广播电视台应有的工作情怀,以传播家国动态为输出内容,提高全民的生活幸福感,实现个性化口碑广播电视台形象的打造。
  3. 结束语
  新媒体背景下,想要巩固并提高广播电视台工作质量,就必须改变新闻编辑工作者的工作思路。新闻编辑人员应当在整合新闻资源的基础上革新自身的工作理念,借助新闻资讯提高观众的宏观意识,促进全民思想水平的提升与进步。提高自身的工作技能,实现新闻素材的优化,使其更贴合新闻播报内容。提高自身的文字功底,以为观众提供真实的新闻内容为工作目的,实现个性化口碑广播电视台形象的打造。
  参考文献:
  [1]杨子娇.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台新闻编辑工作的特点探讨[J].传播力研究,2019,v.3;No.075(27):163-163.
  [2]傅敏婕.新媒体背景下广播电视台编辑工作技巧[J].记者摇篮,2020,No.599(11):89-90.
  [3]石凤婷.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台新闻编辑工作的多样化分析[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0,No.508(03):83-84.
  [4]薛莉.基于新媒体背景探究广播电视台编辑工作技巧[J].电视技术,2019,v.43;No.520(Z1):40-42.
其他文献
【摘要】由于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以网络媒体、数字媒体为代表的新兴媒体逐渐成为媒体通讯领域的主流媒体,而传统的广播电视等媒体为适应时代潮流,纷纷涉足网络新媒体领域,这就使得媒体发展全面进入融媒体时代。在这样的时代环境下,广播电视行业要如何面对新媒体技术发展带来的冲击?更好地制作出符合广大观众消费需求的节目,更好地在科技化发展的环境下做好电视作品的编辑工作,就成为每一个媒体人都不得不深入思考和面对
期刊
【摘要】近年来,众多的新闻机构和媒体人一直在进行探索如何做一个合格的新时代媒体人,在媒体融合发展的道路上,对作为一名合格的新时代媒体人要求更为严格,本文结合相关政治理论知识和县级融媒体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新时代;新闻工作者;合格;媒体人  中图分类号:G2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
期刊
工业过程中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CO2)排放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电化学还原CO2生成有用的化学燃料是降低其大气浓度的重要途径,对于缓解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带来的双重压力具有重要的意义。电化学还原二氧化碳(CO2ER)生成的还原产物有许多种类,其中甲酸是最具有经济价值的CO2还原产物之一,也可作为甲酸燃料电池中的液体燃料。近年来,各种金属基催化剂(如Ni、Sn、In、Cu、Bi)因其优异的催化性能和鲁棒稳定性而被广泛应用于电催化CO2还原反应中。相较而言,铋(Bi)是一种毒性很低来源广泛的非贵金属,铋
【摘要】媒体行业之间的竞争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越来越激烈,及时获取真实的第一手新闻资料,是电视新闻记者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之间占据优势地位的前提,因此隐性采访成为了当今电视新闻记者获取所需新闻资料的有效手段,但是由于隐性采访方式隐蔽性的特点,极易出现一些法律方面的纠纷,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因此,电视新闻记者要在隐性采访中把握好“度”,提高新闻采访的价值。  【关键词】电视新闻记者;隐性采访;限度把握隐性
期刊
非有意生产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Unintentionally produced persistent prganic pollutants,UP-POPs)主要来自于固体废物焚烧、金属冶炼及再生等热相关工业。不同热相关工业使用原料、热处理工艺、尾气净化技术等千差万别,致使其排放污染物类型及含量均具有较大差异,现有资料主要集中于多氯代二苯并对二噁英和多氯代二苯并呋喃(PCDD/Fs),关于其它UP-
硝酸盐氮(NO_3~--N)是水体中典型的无机污染物之一,过量的摄入NO_3~--N会导致高铁血红蛋白症(蓝婴综合征)的发生。生物反硝化法能够将NO_3~--N还原为N_2,具有运行成本低,无二次污染生成的优点,但仍存在生物脱氮前期微生物活性低、降解速率慢、水力停留时间长等问题。因此,有效提高生物脱氮效率是目前人们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针对提高生物脱氮效率的问题提出两大类解决方法,第一类是组合脱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latile organic pollutants,VOCs)是复合大气污染的重要前体物之一。在众多VOCs处理方法中,生物法具有环境友好、无二次污染、成本低、安全可靠等优点,正愈发引起关注。但生物法净化缺氧废气时,由于电子受体和电子传递速率的限制,往往净化效率偏低。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技术中,粘附在电极表面的微生物能够将产生的电子
【摘要】在电视媒体的发展过程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与记者工作中经常会具有采访的环节,采访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电视节目的质量和观众的认可度。因此,在现实工作中,播音主持人和记者一定要重视采访工作,并注重将一些采访技巧运用到实践采访工作当中,运用适当的采访形式、提出恰当的采访问题,能够机智的应对采访中突发的状况,保证电视采访工作的顺利进行,提升电视节目的制作质量,满足大众的观看需求。  【关键词】播音员主
期刊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社会已逐步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各类型的移动终端也在不断的发展着。各个行业伴随着技术改革的发展均取得不错的收益,同时新兴技术的发展也为传媒行业带来了新的活力与机遇。现如今,在智能信息化时代发展的背景下,广播电视的编辑工作中开始广泛应用新媒体技术。对于现阶段广播电视台的编辑来说,怎样把握住机遇面对已经到来的挑战,并且在日常的编辑工作中合理加入新媒体技术
期刊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媒体领域在不断的调整创新当中,科学技术的不断涌现,逐渐形成了融媒体时代,对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领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在融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新闻信息已成为群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更需要传统广播电视机新闻应坚持新时代下的创新要求,尽快实现媒体的转型。同时新闻记者作为推动广播电视新闻领域发展的核心因素,应迅速转变自身的角色,并在融媒体时代的影响下积极创新,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