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英语教学应该根据高中生的交际需求和认知发展水平,着重培养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得体地使用英语的能力、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英语教师在设计和开展英语课堂活动时,不仅要注重语言的形式和技能,而且要让学生习得英语语言文化,提高用英语进
行交际的能力。
一、结合话题,强化语言形式的习得
现行的英语教材的内容编排和设置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和长远的发展,有很大的供师生发挥的空间,一些语言的形式和功能常常蕴含在具体的话题中。因此,教师要尽可能采用探究式、发现式等教学方式,让他们在语言运用中归纳总结语言规律并能做到举一反三。例如:在本人上一节以如何招待客人为主题的对话课时,我首先与学生进行对话,有意识地呈现一些表示接待、寒暄等方面的重要句型和表达,接着让学生自由组织对话表演,不用太在意学生创建的每个对话的长短度。事实上,教材内容、活动、方法本应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在不违背科学性原则的前提下,教师可结合学生的特点和生活实际,创设丰富的交际活动情景,增强语言实践的真实感,鼓励学生积极地和创造性使用语言的尝试。如此,学生在自然地表达情感和充分地进行个性的交际对话的同时,发展了思维,提高了交际能力。
二、渗透文化,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的说话方式或习惯不尽相同。教师应让学生习得多元文化,了解外国文化的精华,进而培养他们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关这方面内容在新教材中虽然有了很大的体现,但承载的文化信息还很有限。因此,教师在充分挖掘教材中所涵盖的英语国家的民族性和习俗的基础上,有必要补充有关的内容,把文化的内容渗透到多样语言材料之中,使他们理解和领会语言的文化背景进而明白语言表达的恰当性。
例如:在表达好感时,“You seem like a real nice and interesting person and I would like to get to know you better.” 在表达陌生感时:不说“I’m foreign to your place.” 而说“I’m new in town.”又如教师可以在有关的课堂上,与学生谈论英语国家“打电话”预约的文化背景,使他们了解与朋友、陌生人的对话方式的不同以及关于电话邀请与预约方式的重要性。然后可以给以学生谈论的具体话题或任务,让他们讨论并运用正确的、合理的语句进行自由组合表达以求解决各自问题。
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可设置一些特定的文化情景,让学生置身于这种摸拟的文化背景中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并指导他们尽量按照角色的特点和特定的交际环境来正确地使用语言并尽可能表现该角色的民族个性。
三、创设语境,促进语言能力的迁移
语言是一种交际的工具、手段,是生活的一部分。创设情景,目的是让学生意识到学习语言是为了进行交际。它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使知识在言语情景中迁移运用,转化成熟练的技巧。在符合学生认知和心理发展水平的前提下,教师可以通过提供趣味性较强的内容和活动,设置一些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又具有时代气息的话题,从而有利于学生开展有交际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
另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表演才能,演好自己的角色。教材中能用于角色扮演的材料很多,比如:带外宾参与学校、在公共汽车上让座、记者采访、询问天气。教师应从学生“学”的角度设计活动,使学生具有明确的目标。随着语境的拓展和深化,整个语言学习的过程会越来越自动化和自主化。学生通过一次次的互相启发,活跃了思维,学会了用更好的方式处理生活中的难题,而他们的语言能力也在热烈的讨论中得到了提高。
四、设计任务,促教学与生活的融合
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习者能运用目的语来交流思想和获取信息,培养学生能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在不同场合,根据不同主题与不同对象进行有效交流的能力。因此,英语教学应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和文化性。比如:在教授Unit1 women of achievement(必修4)时,教师可以结合大学毕业生找工作的这个热门话题,把整堂课的教学当成一个充满观点碰撞的交际过程。我先让学生演employee和employer的角色,让他们学着说出要求工作的理由以及不录取某人的理由,学生很自然用上了:It seems that you are…. In fact——.In my opinion等表达和有用的词汇。因此,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应激励他们流利先于准确地进行交际,使学生始终处于流畅、宽松的心理环境中理解并表达思想。■
行交际的能力。
一、结合话题,强化语言形式的习得
现行的英语教材的内容编排和设置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和长远的发展,有很大的供师生发挥的空间,一些语言的形式和功能常常蕴含在具体的话题中。因此,教师要尽可能采用探究式、发现式等教学方式,让他们在语言运用中归纳总结语言规律并能做到举一反三。例如:在本人上一节以如何招待客人为主题的对话课时,我首先与学生进行对话,有意识地呈现一些表示接待、寒暄等方面的重要句型和表达,接着让学生自由组织对话表演,不用太在意学生创建的每个对话的长短度。事实上,教材内容、活动、方法本应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在不违背科学性原则的前提下,教师可结合学生的特点和生活实际,创设丰富的交际活动情景,增强语言实践的真实感,鼓励学生积极地和创造性使用语言的尝试。如此,学生在自然地表达情感和充分地进行个性的交际对话的同时,发展了思维,提高了交际能力。
二、渗透文化,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的说话方式或习惯不尽相同。教师应让学生习得多元文化,了解外国文化的精华,进而培养他们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关这方面内容在新教材中虽然有了很大的体现,但承载的文化信息还很有限。因此,教师在充分挖掘教材中所涵盖的英语国家的民族性和习俗的基础上,有必要补充有关的内容,把文化的内容渗透到多样语言材料之中,使他们理解和领会语言的文化背景进而明白语言表达的恰当性。
例如:在表达好感时,“You seem like a real nice and interesting person and I would like to get to know you better.” 在表达陌生感时:不说“I’m foreign to your place.” 而说“I’m new in town.”又如教师可以在有关的课堂上,与学生谈论英语国家“打电话”预约的文化背景,使他们了解与朋友、陌生人的对话方式的不同以及关于电话邀请与预约方式的重要性。然后可以给以学生谈论的具体话题或任务,让他们讨论并运用正确的、合理的语句进行自由组合表达以求解决各自问题。
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可设置一些特定的文化情景,让学生置身于这种摸拟的文化背景中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并指导他们尽量按照角色的特点和特定的交际环境来正确地使用语言并尽可能表现该角色的民族个性。
三、创设语境,促进语言能力的迁移
语言是一种交际的工具、手段,是生活的一部分。创设情景,目的是让学生意识到学习语言是为了进行交际。它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使知识在言语情景中迁移运用,转化成熟练的技巧。在符合学生认知和心理发展水平的前提下,教师可以通过提供趣味性较强的内容和活动,设置一些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又具有时代气息的话题,从而有利于学生开展有交际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
另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表演才能,演好自己的角色。教材中能用于角色扮演的材料很多,比如:带外宾参与学校、在公共汽车上让座、记者采访、询问天气。教师应从学生“学”的角度设计活动,使学生具有明确的目标。随着语境的拓展和深化,整个语言学习的过程会越来越自动化和自主化。学生通过一次次的互相启发,活跃了思维,学会了用更好的方式处理生活中的难题,而他们的语言能力也在热烈的讨论中得到了提高。
四、设计任务,促教学与生活的融合
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习者能运用目的语来交流思想和获取信息,培养学生能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在不同场合,根据不同主题与不同对象进行有效交流的能力。因此,英语教学应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和文化性。比如:在教授Unit1 women of achievement(必修4)时,教师可以结合大学毕业生找工作的这个热门话题,把整堂课的教学当成一个充满观点碰撞的交际过程。我先让学生演employee和employer的角色,让他们学着说出要求工作的理由以及不录取某人的理由,学生很自然用上了:It seems that you are…. In fact——.In my opinion等表达和有用的词汇。因此,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应激励他们流利先于准确地进行交际,使学生始终处于流畅、宽松的心理环境中理解并表达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