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催化用于高附加值化学品合成(英文)

来源 :null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chen37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石燃料的过度消耗导致了能源短缺和环境破坏,因此可再生清洁能源的开发已成为当务之急.在众多可再生能源中,太阳能因其环境友好,储量巨大且分布广泛等特点而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兴趣.光电催化(PEC)是一种能够将可再生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方法,而最受关注的是通过PEC水分解来获得高附加值的氢能源.欲使PEC系统实现水分解,理论上应利用带隙至少为1.23 e V的半导体光电极,在光激发下使产生的光生空穴和电子分别在阳极进行水的氧化以产生氧气,并在阴极实现水的还原来产生氢气.然而在此过程中,阳极发生的析氧反应(OER)是一个动力学缓慢的四电子过程,并且反应产出的氧气相对于氢气是一种低附加值的产物.这就导致了PEC水分解体系效率较低,经济性也不令人满意.实际上,除水分解之外, PEC体系还有许多其他应用,包括水氧化制过氧化氢、有机物选择性氧化、有机污染物氧化降解以及二氧化碳还原等.这些应用能够提升产物的附加值,如水能被氧化为更高价值的过氧化氢而不是氧气.此外,例如甘油这一价格低廉的有机生物质可以被氧化转化为1,3-二羟基丙酮和甘油醛等高附加值化学品,此类反应加快反应速率的特点同样能使得PEC系统的实用性提升.最近,在光阴极上进行二氧化碳还原反应同样得到了许多关注,因为它能够同时起到将太阳能转换为化学能和减少温室气体来保护环境的双重目的.但想要实现以上的目标,必须选择合适的半导体材料以满足各体系的需要.因此,在一个PEC系统中同时设计能够带来更多效益的反应和与之匹配的高效光电极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以往有许多优秀的文章总结了PEC水分解体系的设计和优化,但目前还缺少对如何实现PEC系统中各种高附加值产品生产以及环境处理应用的全面讨论.基于此目的,本述评聚焦于PEC系统中多种面向现实应用的反应体系,详细讨论了系统中光电极的设计制备、反应环境调控,并揭示工作机理.相信这篇关于PEC技术应用拓展的详细述评将对太阳能-化学能转化以发展清洁能源和环境保护的方向带来有效的借鉴和启示.
其他文献
文章立足思政课改革创新背景,从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探索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针对性。
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课题,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的需要。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抗疫精神融入爱国主义教育、价值观念教育、责任担当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以课程育人、文化育人、环境育人、实践育人为抓手,有效加以持续推进,不断提高抗疫精神的育人实效。
现阶段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思想政治工作要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让每一堂课、每一次实践、每一位老师都发挥育人的功能。因此,在《诊断学》的教学中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还要传承高尚医德情操,培养“德艺双馨”的医学生,如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教育的有机统一,课程思政为此提供了新的思路。在《诊断学》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强调以德为先的教学理念,培养优秀教师队伍,挖掘诊断学中的思政元素,应用以学
为了发挥抗疫精神的价值引领和人格塑造作用,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高度、情感厚度和实践深度,运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探究将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和实践路径。从历史逻辑看,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共产党的红色基因中汲取育人营养,符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一脉相承的发展需要;从价值逻辑看,运用抗疫精神强化大学生的爱国情、强国志和报国行,彰显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价值旨归;从
目的 探究白细胞介素-6(IL-6)/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对B族链球菌(GBS)感染孕妇早产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2月-2021年2月绍兴市中心医院医共体总院就诊的GBS感染孕妇112例,根据GBS感染患者的妊娠结局,将其分为早产组32例和足月分娩组80例,比较两组孕妇一般资料、IL-6水平、STAT3蛋白[磷酸化细胞信号传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p-STAT3)、
报纸
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数字技术的兴起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了一条智能治理的新路径。已有研究从国家、组织、政府、社会等较为宏大的视角探析了技术治理的内在机理,忽视了多元的、具体的技术治理行动者,对微观技术治理实践缺少深入的理论剖析与逻辑概括。本文在构建大数据驱动的行动者网络理论分析框架的基础上,选取首个国家级(贵州)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进行长期追踪调研,力图揭示大数据治贫中多元行动者的互动机制。研究
二氧化碳(CO2)作为一种生产高价值燃料和化学品的可再生碳源,将其催化转化为工业相关的化学品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一项战略。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热催化CO2加氢制备甲烷技术因副产物少、转化率高、成本较低等优点而成为最具有吸引力的选择。催化剂的研究是这项技术的关键。本文结合近年来热催化技术催化CO2甲烷化常见的催化材料的发展现状,从催化剂的研究视角出发,从载体、负载金属等方面分析其对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
化学蚀刻玻璃球,表面产生纳米孔缝,再通过溶剂热法在孔缝内制备了非晶态有机钛聚合物。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荧光光谱(PL)、有机元素分析(OEA)、紫外光电子能谱(UP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表征了材料的结构及光电性能。结果表明,负载的非晶态有机钛聚合物对可见光有明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