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课程背景下“过程性知识”的考查途径研究

来源 :福建中学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eclipse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的基本理念”部分明确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在“实施建议”部分也要求“教师要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发现数学的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使他们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实际上,“过程”本身也是一种知识,是经验型知识,其中往往隐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是学生终生受益的东西.然而,由于受传统习惯的长期影响,教学上“轻过程重结果”的现象依然存在,学生对许多知识的学习仍然仅仅停留在表面上.那么,究竟该如何通过对“过程性知识”的考查,来有效地促进落实“过程性知识”的教学呢?
  
  1.在概念的抽象、概括过程中设置问题
  
  概念是推理和论证的基础,是思维的基石.现代教育理论的研究表明,学生精确地掌握好基本概念、原理,并使之高度概括化、结构化,是促进知识迁移和能力发展的重要条件.而数学概念具有高度抽象性、系统性和逻辑性,因此学习数学概念必须合理地经历从具体实例抽象、概括出数学概念的过程,在过程中分析、综合,深刻地理解其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否则,对概念死记硬背,往往导致被表面现象所迷惑,无法理解概念的本质.在概念的抽象、概括过程中设置问题,能有效地考查学生对概念本质的理解程度.
其他文献
2008年高考尘埃落定,作为高中课标课程实验区的老师应该更多研究课标课程的高考,追寻命题者的足迹,领略试题智慧,挖掘深刻内涵,为我省课标课程高考复习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
集合语言主要有三种形态,即自然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要描述一个概念时,往往会使用自然语言,这不仅因为自然语言接近普通的生活语言,通俗易懂,还因为自然语言更能严谨准确地
笔者以编辑的视角,提出护理工作者提升护理科技论文学术价值的方法和写作的技巧.作者撰写论文应在"新、实、严"三个字上下功夫,注意查新和选题角度独到,突显创新性;解决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常会遇到这种情况:上课时学生反应良好,师生互动也很活跃,但每当教师批改作业或进行测验时就会发现,很多学生都无法很好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如何解决学生课堂上的“能听懂”,课后的“不会解题”是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的任务.本文将对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并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习、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具体对策.
总结86例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在作直立倾斜试验前后以及治疗过程中的护理经验,以减少意外伤害及再次发作的次数.护理要点:(1)试验前作好准备工作,包括环境、药物、监护仪器、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始建于50年代的公费劳保医疗(习惯性称呼为职工医疗保障制度),较好地完成了保障职工健康和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任务,赢得了世界的赞誉.而当我国进入社
笔者从南方医院护理人员管理信息入手,从网络化管理层面系统分析了护理人员信息组成的特点,并介绍了护理人员信息网络化管理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所采用的平台和软件技术.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