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去宛陈莝”分期论治慢性前列腺炎体会

来源 :环球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xiaomei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慢性前列腺炎是因病原体或非感染因素导致的泌尿男科常见疾病,该病以排尿异常、盆腔区域疼痛甚至性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慢性前列腺炎病情迁延,反复难愈,现代医学治疗并无特效药物,且证据不足。中医倡导整体与局部同调,辨证施治,疗效显著。本文阐释了《内经》中记载的“去宛陈莝”之法为“活血化瘀,利湿化浊”之义。而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生、发展与瘀血、湿浊两大病理因素密切相关,故将“去宛陈莝”之法应用于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之中。由于慢性前列腺炎病程较长,在不同的阶段症状表现各异,治疗上根据患者病情在不同时期的特点对治法与用药进行
其他文献
脾胃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从肝论治脾胃病”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王旭高(1798~1862)名泰林,江苏无锡人,被后人尊称为“治肝楷模”,其代表性学术著作《西溪书屋夜话录》是迄今为止唯一全面论述肝病证治的专著,创立了“肝气、肝风、肝火”三纲辨证体系,提出“治肝三十法”。笔者通过精读王旭高《西溪书屋夜话录》,基于“肝气、肝火、肝风”的角度,总结脾胃病与肝的证治关系。其中,“肝气与脾胃”大体分为三类:肝气郁、肝气实、肝气虚;“肝火与脾胃”,即肝气旺甚者,大体分为肝郁化火和肝火炽盛;“肝
本文根据吕仁和教授对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中医理论分析和阐释,从吕老师提出的“陈气蕴毒化热”理论角度解释分析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病因、病机、演变规律以及治理原则和用药,对糖尿病急性并发症进行了初步探讨,为以后对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进一步治疗、研究提出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对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临床及科研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总结崔公让教授治疗脱疽病的临证经验。脱疽病因复杂,病程较长,且迁延难愈,致残率高,多由寒热瘀毒等多种因素阻滞经络,脏腑虚损失养血脉而致瘀阻。崔教授认为病位主要在脾肾,同时与心阳不足有关。基于血脉与脏腑经络纵横层面的理解与认识,重视活血化瘀药物在治疗中的应用,既已成瘀,应予散瘀,瘀去则寒热瘀毒均无遗留之迹点,机体得以滋养而病愈。遵循“调血、调络”治疗之法,以活血化瘀贯穿始终,形成以通脉活血汤加减的验方,并开创性应用听宫穴留针止痛。临床治疗因人制宜,标本兼顾,形成独特的用药规律。
儿童精神类疾病表现多样,但病机多责之神失所养或神机失调,历代医家多从心肾论治,本文创新性提出立足于整体,从“肠神论”治疗儿童精神类疾病。明晰了“肠神论”的科学内涵,即中医观下的“神”包括心神、脑神两方面,“肠”涵盖脾、胃、大、小肠等功能。从经典文献中归纳出肠腑通过腐熟吸收水谷精微,上充脑髓,使神有所养、协调五志关系,使神有所依、梳理气机情志,使心神安宁、调节肠腑经气,使肠脑平衡。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的菌—肠—脑轴、肠脑物质基础等,进一步佐证了“肠神论”与儿童精神类疾病的相关性。基于上述理论,并结合脏腑理论和经
《灸膏肓腧穴法》为现存最早的一部单穴灸法专著。作者庄绰汇集多家医家著述,提出“膏肓灸无疾不愈”,认为应准确定位“以求真穴”,施以重灸可补虚除疾,并强调灸后补养,提出灸后不适的缓解手法,为后世膏肓灸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现代医学对于膏肓灸的研究进一步佐证了其临床应用价值。
汗病是因阴阳不和而使营卫失调、腠理不固,引起汗液外泄异常增多的一类病证。笔者将汗病的病机总结为阴阳不和,少阳枢机不利,腠理开阖失常,日久耗气伤津损阳,或夹杂痰、瘀、郁等。临床治疗以和解少阳为基础,燮理阴阳为目的,兼以益气温阳、养阴敛汗、化痰、行气、活血祛瘀等,恢复阴阳平和状态。笔者常用经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疗效明显,总结相关经验以期为临床治疗汗病提供新思路及参考。
岭南地区四季并不分明,湿度较大,日照时间长,气温较高,故而此地居民形成了气阴不足兼夹湿邪的虚实夹杂体质特点.本文从补土学术角度,提出外湿来源于周围环境,岭南以“霉湿”
失眠是临床常见的难治疾病之一,古今医家对其病机有着丰富而深入的认识。本文从“胃不和则卧不安”入手,分别就阴阳、营卫气血、气机、心神功能等方面,探析失眠与脾胃功能运行的关系。笔者根据临床经验,将脾胃所致失眠证型分为以下三型:肝脾不调型、心脾两虚型、痰热扰神型,临证多在治疗失眠过程中用“治未病”及“和”法思想将调理中焦脾胃贯穿于治疗始终,以达到“卧安”之目的。
溃疡性结肠炎是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病程漫长,容易复发。病程分活动期与缓解期,缓解期以慢性复发型为主。风药是指味薄质轻主向上向外并具有升、散、行、透、窜、动等多种特性的一类药物。笔者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病机总属本虚标实,本为脾胃虚弱,脾虚日久可致脾不升清,常在健脾益气的基础上应用升麻、葛根、柴胡等以升发清阳;脾虚而内生湿邪致缠绵难愈,常用防风、羌活、秦艽等风药胜湿止泻;久泻不愈而情绪不畅致肝气郁滞,风药能疏肝,常用柴胡、薄荷等风药疏肝理气;病程日久可致气滞络瘀,常用威灵仙、川芎、僵蚕、姜黄等风药调
本文以气血津液辨证作为特应性皮炎的主要辨证方法,急性期以气分湿、血分热为主要病机,患者素体禀赋不耐,饮食失调,致脾失健运,形生内湿,湿邪蕴于气分,又因情志不调,心火炽盛,热邪积于血分,在胎毒或风湿热邪等病邪作用下,湿热血热郁结于肌肤而发病,治疗上以凉血祛湿止痒为主,以中药溻渍为辅。慢性期以血虚津亏为主要病机,病程日久,湿热血热伤津,产生内燥,秋冬之季复受风燥外邪,津血进一步损伤,使肌肤燥痒脱屑,治疗上以健脾养血、祛风生津为主,以抹润肤油剂为辅。对于慢性期久治不愈,皮疹紫暗、肥厚增生者,考虑为痰瘀阻络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