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例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胰外表现的临床分析

来源 :中华消化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guop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改进的Troost法对50例正常人、79例原发性肝癌(PHC)、92例肝占位性病变以及24例肝硬化患者血清α-L-岩藻糖甙酶(AFU)活性进行测定。结果PHC组血清AFU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对PHC诊断的敏感性为81.0%,特异性为88.6%。在33例甲胎蛋白(AFP)阴性PHC中,其中28例AFU阳性。在小肝癌中AFU阳性率为70.6%。提示AFU活性测定,有助于PHC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应用人血浆白蛋白制备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该法简单,成功率高,纤维化持续时间长。研究结果表明肝纤维化大鼠血清NAG活性及胆酸含量明显高于肝组织正常鼠,血羟脯氨酸含量无明显差异。血浆FN含量及Ⅰ型胶原抗体阳性率的高峰较肝中胶原含量高峰早1个月,可能对早期诊断有意义。
期刊
期刊
用应力传感器记录胃窦收缩运动,观察侧脑室微量注射CCK-8对清醒狗胃窦运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侧脑室注射0.025μg和0.05μg CCK-8对清醒狗胃窦运动有明显抑制效应。这一效应可被静脉注射阿托品100μg/kg/h所阻断。提示中枢CCK-8参与对胃运动的调节并可能通过迷走神经纤维起作用。
本实验通过CCl4诱发大鼠急性肝损害组和慢性肝损害组模型,以观察肝损害后安替比林半寿期(APt½)与肝组织坏死程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急性肝损害时,APt½值与肝细胞坏死程度呈显著正相关,APt½的延长可定量反映肝细胞受损的程度;慢性肝损害时,动态观察APt½和GPT值,可见AP试验也基本与肝组织受损的变化相一致,而且敏感性明显优于GPT值。提示AP试验能更直接地反映肝脏的合成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