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作中加快认知

来源 :中学生物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ZI19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教学设计理念
  综观当今社会的各个领域,合作已成为人们完成任务时最常见的形式,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已经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重要品质。所以合作并不只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因此在生物课堂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合作品质的培养、合作精神的养成。
  2 教学背景分析
  2.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内容是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这既是对前面所学的各类生物的回顾、总结,让学生对整个生物界的全貌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从中学习科学的分类方法,同时也为后面所要学习的认识生物多样性的本质、意义打好了基础。本节教材设计了“尝试分类”、“科学的分类”、“给动物分类”、“给植物分类”以及“DIY”等一系列活动,通过学生自主并与小组同学合作的活动方式,更好地理解科学的分类方法。
  2.2学情分析
  通过七年级上学期及本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读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及积极参与和合作学习能力也有所加强,这些都为本课的探究活动和自主、合作学习奠定了基础。
  2.3教学目标设计
  2.3.1知识目标
  ①说出分类系统的七个阶层,知道现今生物学家所用的分类阶层系统。
  ②说出七个分类系统的关系和“种”在分类阶层中的生物学意义。
  ③说出可被当做分类依据的生物特征,知道当今生物学家用来分类的最重要依据。
  2.3.2能力目标
  ①培养观察、思考、比较、分析判断的能力。
  ②通过探究生物分类方法、分类活动,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③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培养团结协作的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分类技能。
  ④尝试根据动物和植物一定的特征进行分类;能有条理地回答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2.3.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对动植物进行分类的活动,进一步了解生物的多样性,增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保护大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怀。
  ②通过多媒体课件,在欣赏自然界里形形色色的生物同时,受到美育教育,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
  ③能耐心,仔细聆听教师的讲解,能认真专注地学习;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
  2.3.4教学重、难点
  重点:尝试运用科学的分类方法,根据一定的特征给动物和植物分类。
  难点:通过观察与思考,总结出可被当做分类依据的生物特征。
  2.3.5教学前的准备
  教师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学生准备:预习新课,调查生活中常见的分类活动。
  3课堂教学设计
  3.1教学设计思路
  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人手,说明分类的必要性。以3个活动(“尝试分类”、“科学的分类”、“给动植物分类”)为主线,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学生依托这三个活动,以合作探究为主旋律,通过小组合作、表达、交流、自主探究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的分类方法。
  3.2教学过程设计及设计意图
  3.2.1
  由生活中的情景导入
  (1)播放超市图片,提问:在超市能方便快速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物品、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在生活中的很多场所,物品都是归类摆放的。你知道还有哪些地方吗?
  (2)播放视频——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3)教师讲述:面对如此众多的生物,如果不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交流和研究起来会遇到很多困难,那么,如何对这些生物进行分类呢?揭示课题“生物的分类”。
  (4)设计意图:①以学生最熟悉的事例来引入本课,有亲切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②通过观看视频“生物种类的多样性”,使学生认识到对自然界生物的多姿多彩以及进行分类的必要性。
  3.2.2活动一:尝试分类
  (1)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观察教材图13-5中的生物,并尝试着从生物的形态特征、生存环境、与人类的关系等不同角度对它们进行分类。
  (2)交流各组的分类方法。分析各种分类标准有什么优缺点。
  (3)思考:通过讨论发现,根据某些分类标准,有些生物难以归类,而且,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具有不同的分类方法。这样仍然不利于交流和研究,教师要怎么处理?
  (4)设计意图:①通过尝试对熟悉的生物进行分类的活动,发现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具有不同的分类方法。②通过学生的评价意识到各小组的分类依据不统一、不完善、不科学,进而认识到对生物进行科学分类的必要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3.2.3活动二:科学的分类
  (1)在以上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教材110页上的表并思考:①分类的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有哪些?最大和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分别是什么?②人和猫、桃和小麦在分类上有哪些相同阶层?又有哪些不同?
  (2)讨论:生物分类等级从大到小所包含的生物种类的数量有什么变化?所包含的共同特征是增多还是减少?
  (3)设计意图:①通过对表格中几种生物的比较、分析,认识科学分类的必要性。②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4活动三:给动植物分类
  (1)组织学生观看视频:动物的分类,讲述动物的分类情况。
  (2)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将一些动物图片进行分类并粘贴在相应的表格中。
  (3)讲述:植物的分类情况。
  (4)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将一些植物图片进行分类并粘贴在相应的表格中。
  (5)提问:你认为植物分类选用的标准主要是植物的哪些特征?
  (6)设计意图:①在认识科学分类的基础上,给动植物进行分类,让学生在尝试分类活动的过程中,对生物类群的有关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体验分类的基本方法。②通过探究生物分类方法、分类活动,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5拓展与实践
  (1)讲述:祝贺同学们,你们都是成功的小分类学家。通过尝试给生物进行分类,我们认识了多种多样的生物。你有什么感想呢?
  (2)结束语:生活中学会分类,会使生活更方便、有规律,身体更健康;学习中学会了分类,会使我们的学习变得更轻松、愉快。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携手来走进这收获的季节,一起来感受这收获的喜悦吧!
  (3)设计意图:通过“生物分类”的活动进而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分类的技能。
  4 教学效果的评价与教学反思
  4.1教学效果的评价
  本节课是以小组合作探究为常态,学生的座位也是以6人围坐在一起的形式,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形成参与、合作、交流、竞争等现代意识和良好的品质。具体表现在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讨论和动手实践中不仅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而且彼此的配合更加默契,相互信任程度加深,合作意识加强,同时个人的能力也有所提高。此外,在交流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也得到加强,通过合作获得成功,每个人在分享成功喜悦的同时,意识到集体力量的强大,增强了自信心。更值得一提的是,每个小组为了能高效地完成活动,每个学生的参与度较高,改变了以往在合作中有的学生过分依赖其他同学,只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的现象。
  4.2教学反思
  在活动二中,关于“生物分类等级从大到小所包含的生物种类的数量有什么变化?所包含的共同特征是增多还是减少?”这个问题的讨论,原来的设计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形式。但在课堂实践中,发现学生对这个问题很疑惑,教师就临时改成合作讨论的形式,学生的思维相互碰撞后,这个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通过此次的微调,教师认识到合作学习的任务选择非常重要。如果教师提供的内容简单,没有发散陛,那么合作学习就没有必要。所以必须选择那些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开展合作学习。如果有时讨论的主题比较复杂,则可分解成几个小问题、子问题,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最终目的要使学生能真正“动”起来。
其他文献
为推进素质教育下的高考改革,帮助2008年参加生物学业水平测试学生顺利通过考试,本刊特在2007年10月发行主题为“2008年学业水平测试研究和应对”的专辑。该刊特别适合高中生物教师和高中学生订阅,是高中学生复习的良师,也是高中教师高考指导的益友。欢迎订阅!  该专辑将遵循江苏省有关学业水平测试精神,体现素质教育下的改革理念,追踪生物命题的最新动态,发布生物全真模拟试题。  专辑的宗旨:帮助教师明
摘要 江苏省普通高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生物)旨在测试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与必备的生物科学素养。通过对2009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必修生物)测试的分析,提出了几点教学要求:紧扣新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夯实基础,强化规范、加强实验教学,切忌纸上谈兵、加强对学生图文图表转换能力的训练。  关键词 学业水平测试 新课程标准 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1 2009年江苏
(黑龙江、吉林、广西、贵州、云南、青海、内蒙古、甘肃、新疆)  一、选择题    1.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如果淡水鱼不排卵,可将同种性成熟鱼的垂体提取液注射到雌鱼体内,促进其排卵。这一方法主要是利用了垂体细胞合成的( )  A.甲状腺激素  B.雌激素  C.促甲状腺激素  D.促性腺激素  2.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其免疫功能表现为( )  A.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功能下降  B.细胞免疫、体液免
摘要:“互联网 ”时代,深度学习能力有助于学生掌握英语专业知识,进一步拓宽人文学科知识和科技知识,并且具备多元的文化素养和高阶思维能力。基于深度学习的本质、思维与能力研究,通过调查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能力的现状,结合“互联网 ”时代特征,从知识的输入与构建、知识迁移与应用,以及评价与批评三个方面培养英语专业生深度学习能力。  关键词:“互联网 ” 深度学习 英语专业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是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中的内容。本实验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发酵作用的原理,学习传统发酵技术。但酿制葡萄酒的发酵时间较长,需要10~12 d,而且实验材料受季节的限制成本较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以酿制米酒代替果酒的酿制,大大缩短了实验周期,只需24~36 h。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能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有效地激发了学习兴趣。另外选用的实验材料是糯米,价格便宜且一年四季都
一、选择题  1 同一物种的两类细胞各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组成这两种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含量相同,但排列顺序不同。其原因是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摘要:针对当前高中生物教学中遭遇的现实困难,积极地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实施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多种教学模式,真正使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不但有效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其创新能力。  关键词:自主学习 建构主义 生物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1、现状  江苏省高中新课程改革与实施已经进入第七年了,可
摘要:本文通过对毛泽东所评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两首词的浅析,来反映一代伟人,同时也是伟大诗人的毛泽东主席“熟谙我国古典诗词,勇于扬弃、创新,追求诗意、诗味、意境”和他喜爱的“刚柔相济,偏爱豪放、不废婉约的独特诗风。”  关键词:浅析 毛泽东 范仲淹 词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2-0124-02  一代伟人毛
摘要:音乐教师的声乐素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2011年版课标指出音乐教师需重视对演唱姿势、呼吸方法、节奏音准等方面的要求。演唱技能的练习应结合演唱的实践活动进行。因此音乐教师如何演唱出自然、优美的示范以及如何在课程设计中引导中小学的学生达到运用自然的声音发声并且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是针对师范生声乐理论课程设计中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声乐素质 音乐教师 声乐理论 课程设计 中小学音乐教育 
“尿的形成和排出”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重要内容。本节是学习了人体的消化、循环、呼吸之后,针对人体内废物如何排出而安排的,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较为紧密,有利于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本节有较多的图片和表格资料,是创设问题情境的好材料,用“四步模式”进行教学效果较好,本文是“四步模式”应用于课堂教学的一个案例。    1 教学目标    1.1知识目标  ①描述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个器官的功能;  ②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