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龙恩怨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3740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顾雏军的制胜绝招
  从国外回来的顾雏军胃口已非昔比,拥有一个上市公司只是他远大战略的第一步。就在格林柯尔上市的那一天,他就已确定了一个收购目标:科龙。
  顾雏军与科龙的缘分要追溯到1999年。
  顾雏军最初的想法是和科龙结成战略合作伙伴,所以,在格林柯尔上市前,他希望科龙能够对其公司做战略投资。为此,他找到担任科龙审计师的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汤美娟担任其上市公司的审计师,并请汤牵线搭桥。但是,经过考察,当时科龙的高层既不认同顾氏制冷剂,也无意投资格林柯尔,而且并不相信格林柯尔“好得令人难以置信”的业绩。
  对此,顾雏军很是失望,但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一而再地设法与科龙高层接洽。不过,到此时为止,他还预料不到一年之后,收购科龙政府股权的要约就摆到自己面前。
  2000年7月,格林柯尔在香港成功上市的当天,顾雏军再次开始主动跟科龙接触。此时的科龙已是外强中干了。
  科龙以冰箱起家,曾辉煌一时,邓小平著名的“发展才是硬道理”就是他1992年南巡时在科龙最先提出的。不过,直到1993年,以科龙为品牌命名的空调才正式推出。此时,顾雏军的小康牌空调已热销两年。不过,值得唏嘘的是,在科龙空调问世时,小康牌空调却正深陷官司的泥沼,开始走下坡路。
  同样巧合的是,1996年,当顾雏军开始在美国资本市场大试身手的时候,科龙在资本市场上同样大获丰收,成为首家在香港发行H股的家电企业,之后不久又成功登陆A股。
  不过,此时的顾雏军在国内还籍籍无名,而科龙却已成为整个中国家电企业关注的焦点。但在这之后,顾雏军开始了一帆风顺的上升通道,科龙却开始走下坡路,机制变得异常臃肿,市场份额和营业利润开始止步不前。1999年,无望MBO的创始人潘宁辞去公司一切职务,只留下一个表面风光的科龙。
  与此同时,顺德的大环境也发生了变化,科龙的所在地容奇镇与桂洲镇合并成立容桂镇。此时的容桂镇政府已全部是“外乡人”的天下,科龙与大股东镇政府的关系开始变得微妙。
  科龙的危机终于在内因外困之下爆发,新的镇政府班子决定以出售的方式解决问题。
  顾雏军等来了收购科龙的最佳时机。
  按常规判断,格林柯尔当年洽购科龙胜算的概率几乎为零。要知道,当年的竞争对手有十余家之多,且个个都是响当当的企业,如世界500强企业的GE、松下、惠尔浦等。但是,出人意料的是,作为科龙大股东的镇政府未进行多久的谈判,就匆匆决定把科龙控股权卖给名不见经传的格林柯尔了。
  现在众所周知其中的缘由了,那就是顾雏军开出了不能抗拒的诱惑条件。当时,科龙的母公司容声集团占用了科龙12.6亿元的资金,这早已成为一笔烂账。在当时的形势下,谁能填补这个大窟窿,谁就将成为首选。很简单,顾雏军主动提出补上这个窟窿,“如果让我收购,容声集团欠科龙的钱就可以不用还了。”这成了他与镇政府谈判时最重的一个砝码。
  “麻烦”的媒体
  让顾雏军没有意料到的是,在收购科龙的过程中,给他带来最大麻烦的竟然是媒体。
  2001年10月5日,《财经》杂志率先发表文章《格林柯尔疑云》,指出格林柯尔存在利润操纵的重大嫌疑。 随后,又有媒体先后发表了以《细探格林柯尔》、《格林柯尔:光环下的另一面》、《格林柯尔迷雾重重》等为题的文章,质疑顾雏军旗下上市企业格林柯尔制冷剂的产量及财务状况。
  媒体的集中质疑,致使格林柯尔上市公司两天内缩减10亿港元市值。事后顾雏军把此称作格林柯尔的“9·11”。“多亏我没有用财产作抵押,否则我早就破产了!” 他心有余悸地说,“我是今年中国商界最倒霉的人物,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与这个相比。”
  但是,以火爆出名的顾雏军没有选择状告媒体,而是专门跑到北京召开记者见面会,和媒体人士交朋友,暂时使媒体熄了火。
  而这之后,他还不止一次地对媒体“感谢”说:“我实际上也要感谢媒体,是他们把我逼到墙角,无路可退,如果把科龙卖掉,无论是低价卖还是高价卖都是骗子。如果当时媒体不给我那么大的压力,我不可能用这么铁腕的手段降成本,可以说是穷凶极恶,谁阻碍我降成本我就解雇谁。”
  不过,在私底里,他还是很“怨恨”那些批评他的媒体的:“新闻界应该关心这个企业被并购以后的社会效益,比如说,会不会裁人、会不会导致失业率提高、会不会扩大生产,另外还有环保问题解决得好不好。这才是比较合乎游戏规则的。而我们的新闻界却更多地关注我有没有钱买这只股票,我觉得这是没有道理的。这应该是由大股东关心的事,跟别人没有关系。”
  顾雏军还后悔自己急着在香港上市了。当初,他准备了在香港和美国上市的两种方案,最终由于在香港上市更加简便,而且当时正是中国红筹股在港上市的热潮期,所以选择了在香港上市。
  但在香港上市的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离内地太近,很容易被媒体揪住。相反,在美国上市,由于经营地与股民相距较远,且市场差异化大,所以财务造假不易被发觉。一个事实是,直到2010年左右,一些“混在中国”的美国人才发现这一问题,成立了诸如浑水公司这样的做空机构,专门靠揭露在美上市中国概念股的财务造假等来获利,致使大批中概股股价腰斩,甚至退市。
  虽然媒体的质疑使顾雏军损失惨重,但其收购科龙的脚步并没有因此停止。5年之后,顾雏军已被捕入狱,有关上市公司格林柯尔的一些操作内幕终于透露出来:虽然顾雏军的政府公关做得很成功,手上有用的红头文件也不少,垄断了多个地方的制冷剂市场,但由于当时政府逐步替代氟利昂的文件不具有强制性,且当时国内对环保制冷剂认识还处于起步阶段,所以整体市场并不大,格林柯尔制冷剂在国内卖得并不好,不足以支撑上市公司的利润。
  这难不倒业已熟悉资本运作的顾雏军:通过关联公司,签订大量的虚假合同。
  当然,虚增利润,信息披露不实,大股东挪用上市公司资金,是国内上市公司的通病,甚至也是海外上市公司的通病。这也是日后顾雏军为自己开脱的一大理由。但是他却忘了另一条资本市场原则:你可以造假,但是一旦被发现,就要接受惩罚。
  常在河边走,难免不湿鞋。所以,当他在科龙故技重演时,恰好不幸正撞上了国内股市监管非常时期的枪口。从这个意义上说,其实早在格林柯尔香港上市时,就埋下了日后顾雏军全军覆没的隐患。
  
  买出个顾氏帝国
  顾雏军1989年下海,2005年入狱,在其16年的商海生涯中,有四次重大转折和分水岭:创办小康牌空调、欧洲创业、香港上市,以及收购科龙。比起前三次转折,收购科龙无疑是最大、最重要的,这使他声名鹊起,走上了中国企业家舞台的前沿。
  只是让顾雏军意料不到的是,让他扬名海内外并登上事业巅峰的是科龙,让他身败名裂并锒铛入狱的也是科龙。当然,有这样一个结果,他自己应该承担更大的责任。
  顾雏军入主科龙后的首要任务就是让企业扭亏为盈,脱掉“ST”的帽子。对于熟悉资本市场的顾雏军来说,这不是难事。后来,郎咸平向外界揭露了顾雏军的“脱帽”手法:在2002年正式并购科龙之前,顾雏军已提前走马上任,通过采用加大2001年的亏损额、压货销售、本年收入延后入账、作假废料销售等方式虚增利润。此外,顾雏军还指使成立了两家公司专门来操作压货销售增加利润额。这一招对于A股ST股票“脱帽”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
  这样的招数好用,但不能常用,所以,最主要的还是要把企业真正做好。顾雏军在进入科龙前,心里已经有了一套战略:第一,堵住筛孔压缩成本,实现成本领先战略;第二,在中长期内进行技术创新、技术研发,构筑自己的技术领先战略。
  当然,能起立竿见形效果的还是第一招。在顾雏军眼里,老科龙就像一个筛桶,每个部门都在跑冒滴漏。过去,由于政府大股东的掣肘,包括潘宁在内的几任董事长“堵筛孔”都失败了。不过现在不同了,顾雏军是大股东了。他开始使用铁腕推行改革,效果明显,仅通过机构的调整和撤并,一年下来,人力资源成本就节约了1000万元左右。
  看着科龙在自己手里一天天变好,顾雏军踌躇满志。应该说,此时,在他的脚下是一个巨大的舞台。但是,资本中毒的他在科龙还没有完全走上正轨的时候,又开始了一连串疯狂的收购:2002年9月收购吉林吉诺尔冰箱厂;2002年12月收购上海上菱电器;2003年5月收购美菱电器20.03%的股份;2003年5月收购杭州西泠70%的股权;2003年11月收购亚星客车60.67%的股份;2003年12月收购南京伯乐;2004年4月收购襄轴股份29.84%的股份……
  顾雏军的帝国版图不断扩大。但是,要命的是,为了完成自己的宏伟梦想,这一次他花的是科龙的钱——这可不是他的私人企业,他只是大股东而已。
  应该说,顾雏军的这种做法尽管并不合法,但在企业界并不罕见。其在资本市场令人眼花缭乱的表演,很快为他赢来“资本运作高手”和“资本大鳄”的称号。
  2005年1月,顾雏军登上了第二届“胡润资本控制50强”的榜首。手握5家上市公司,以及上菱电器、商丘冰熊、西泠、吉诺尔、伯乐等多家非上市公司的顾雏军达到人生的巅峰,接下来,将是他人生最大的滑铁卢。
  引发顾雏军帝国毁灭导火索的,是一名来自香港的经济学家——郎咸平。
  巅峰转折点
  尽管顾雏军的入狱,是因为被判决犯有虚报注册资本、违规披露和不披露重要信息、挪用资金三大罪,但他至今仍忘不了引发其悲情命运的导火索——2004年的“郎顾之争”。在9月16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他说“后悔当初与郎咸平争论”。
  确实,在其被捕入狱之前,那场著名的“郎顾之争”成了以后事件扩大的引子。
  那个时候,郎咸平虽然在港台地区已颇负盛名,但在中国内地,还少为人知。准备进军内地市场掘金的郎咸平精心准备了几发炮弹。
  2004年6月中旬,郎咸平发表公开质疑TCL产权改革方案的文章,剑指李东生。
  2004年8月初,郎咸平又发表了题为《海尔变形记——一次曲折而巧妙的MBO》的文章,剑指张瑞敏。
  质疑海尔和TCL的文章确实引发媒体的广泛报道,但是,由于张瑞敏与李东生的沉默,所以两件事情很快平息。
  接下来,郎咸平又将矛头指向正如日中天的顾雏军。2004年8月10日,郎咸平在复旦大学发表《格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的演讲,揭露顾雏军在收购活动中卷走国家财富,将他的“巧取豪夺”归纳为:
  安营扎寨(成立表面毫无关联的制冷剂、冰箱空调、汽车类控股公司,分合自由)、乘虚而入(在地方政府急于出手的背景下进入)、反客为主(在股权转让完成之前就进驻控制目标公司)、投桃报李(为地方政府处理债务纠纷等问题)、洗个大澡(反客为主后大幅拉高收购当年费用,“洗去”未来年份的大块费用负担)、相貌迎人(“扭亏为盈”,交出一份漂亮的财务报表)、借鸡生蛋(借用入主公司资金完成新的收购)。
  郎咸平的演讲经媒体大肆报道后,顾雏军立即火了,将郎咸平及多家媒体告上法庭。现在,顾雏军说他后悔这样做了。但在当时,顾雏军显然还有其他的企图:他太自信可以捏死郎咸平这只小臭虫,杀鸡儆猴了。一个事实是,几年前,同样是香港的另一名学者质疑顾雏军作假,顾雏军将之告上法庭,并最终以胜利告终。
  不过,郎咸平也是有备而来的,立即在北京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将一桩财经界新闻变成一件全社会关注的新闻。接下来的事情,更是将郎咸平推向英雄的峰巅:国内主流经济学家,如张维迎、赵晓、吴敬琏、许小年、周其仁等都一边倒地站在顾雏军一边,形成一位孤单的香港学者对阵数十内地经济界大家的局面。
  最后的结果众所周知:一个香港身份的学者郎咸平从此在内地火了起来,同时,另一个香港身份的商人顾雏军开始峰巅坠落。
  锒铛入狱
  媒体不能阻断顾雏军收购科龙的步伐,同样,郎咸平也不能将顾雏军拉下马。决定顾雏军大势的还是风云突变的市场环境。
  实际上,就在顾雏军2001年成功收购科龙,到2003年展开第二次收购之际,正是国内证券市场从监管理念到制度体系发生深刻转折的时期,银广夏、中科创业、德隆等一系列大案爆发。
  而在社会上,胡舒立因坚持在由其主导的《财经》杂志上披露《基金黑幕》而声名大噪;70高龄的吴敬琏也因直接将股市比喻成“赌场”而声望达到了顶峰,被评为“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随后一年获此荣誉的是因揭露“蓝田神话”的中央财经大学的女研究员刘姝威。
  这一系列事件反映出市场投资者对此前数年间“掠夺式资本运营”的愤怒与反感,促使监管执法体系的从紧从严。
  自然,高调的科龙也进入证券部门的视线。据监管部门人士透露,2004年郎咸平公开质疑顾雏军,引发了中国证监会的密切关注,对格林柯尔系几家上市公司进行了一次“特殊”的巡检。但对此次“特别关照”,顾雏军显然没有放在心上。
  2004年底,证券部门再次光临科龙,质疑科龙2003年度报表中存在4000万元虚增利润。
  应该说,到了这个时候,顾雏军要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所作所为了,最起码,应该与监管部门保持良好的沟通渠道。但是很遗憾,他依旧我行我素。
  根据目前已公开资料,证监会于2005年2月18日决定对科龙电器立案稽查,并于4月5日由广东证监局正式通知科龙。
  此时正好是科龙的销售旺季,顾雏军得知后,立即托关系找到证券会,请求不要发布调查公告,但遭到拒绝。顾雏军急了,四处公关。因为此时公告,必然会遭受供应商和银行的挤兑,科龙将面临灭顶之灾。但是到了2005年5月10日,证监会还是发布了公告,称科龙因涉嫌违反证券法规已被立案调查。
  果不出顾雏军所料,供应商和银行立即上门挤兑。不过,顾雏军的公关起到一定效果,政府主管部门要求任何一家银行都不允许从科龙抽贷款。但即便如此,科龙也大受打击,被迫处在半停产状态。
  更令顾雏军麻烦的是,地方政府部门提出对科龙进行托管。
  顾雏军大肆动用科龙的钱四处收购,是地方政府部门所不能容忍的。虽然科龙再无政府的股份,但它依旧是地方的一张名片,是税收和就业大户,一旦倒掉,收拾烂摊子的还是地方政府。
  此时的顾雏军虽然嘴上依然很硬,说什么“我并不需要向这个社会奉承什么,因为我是为这个社会创造财富的。”
  但在私底下,他已经知道,退出科龙是唯一的结局。据一位顾雏军身边的人回忆,2005年6月的一天下午,跟镇政府进行了短暂的沟通后,顾雏军回到宾馆向身边的人说道:“我们回深圳吧,科龙卖就卖了。”
  自此,顾雏军开始与多家企业洽谈出售科龙股份事宜。但是,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2005年7月29日,当他从上海飞回北京后,随即被守候在机场的警方控制。
  2008年1月30日,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以虚报注册资本、违规披露和不披露重要信息、挪用资金三大罪,判处顾雏军有期徒刑12年,执行10年。
  必须长期服刑的结果彻底宣判了顾雏军一手打造的“格林柯尔系”的迅速崩盘。
  南柯一梦
  在监狱服刑7年后,顾雏军提前出狱了。
  在被捕的前夕,顾雏军曾说:“我承认挪用了科龙电器的一些资金。但是,只要再给我一点点时间,能让我把我持有的科龙电器股票卖出一部分,这些钱就能彻底归还了;很可惜的是,形势的发展似乎已经不允许我这样做了。”
  于是,一位设想着做一家世界级家电公司、和伊莱克斯的老板平起平坐的企业家消失了,变成了今天头发花白的老翁。
  农村穷屌丝通过高考改变命运、大学教师凭借发明下海创业、小康空调红极一时、海外遨游取得资本真经、香港上市圈得巨额财富、入主科龙一朝天下闻名、掌控5家上市公司风光一时,最巅峰却锒铛入狱……
  这多么似南柯一梦,醒来发现自己还是一个不名一文的穷屌丝。只不过,这一梦醒来已是30年之后,当年的青葱小伙业已头发花白,中国的经济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有人指出,其他出狱者,无论是黄宏生、褚时健,还是胡志标等,都选择低调,顾雏军却表现出一副鱼死网破的姿态,与其性格有一定的关系,但最主要的是,还是经济纠纷:当年转让给海信的9亿资产至今仍冻结在佛山法院。顾雏军认为这笔目前仍未处置的科龙股权转让款应归属于格林柯尔。此亦为他开新闻发布会的重要目的之一。
  这属于遗留经济纠纷,有关部门自会有公断。我们重点还是说企业家与企业关系。公允地说,顾雏军主政科龙3年多的时间里,虽然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使科龙重新走向辉煌,但是,过失也是明显的:一是挪用科龙资金,中断了科龙复兴的进程,使科龙重新陷入困境;二是未能使科龙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起对大股东形成有效制约和平衡的法人治理结构。
  不过,一切都已过去。至于现在,顾雏军说,当初“要是不去经商,我(现在)一定是教授”,所以,现在他的目标是想去美国申请一个教授当当。而在狱中时,“我觉得人生最幸福的就是吃肯德基。”
  但显然,除了吃肯德基和当大学老师外,已经出狱的他也对继续做企业抱有兴趣。
  顾雏军说:“能‘平反’就不一样了。我以前的员工,有一半混得好,一半混得很惨。如果‘平反’以后我不给他们一个平台的话,他们可能说老板太自私了,我们等你7年。如果能“平反”的话,我还是要带着他们去做的。”
  他还说,如果没有科龙这个案子,“我(科龙)现在肯定是世界500强,我可以吹这个牛。尽管我是从来不吹的。”
  但是,一切只能存在于假设之中了。
其他文献
不久前,大洋彼岸的美国民众,再一次把奥巴马推向总统宝座。黑皮肤的奥巴马又胜利了。但这场大选没有失败者。  在美国,似乎无论哪个党派哪个人上台,改变的只是一些具体的政策,整个美国的对外政策不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从这个意义上讲,美国的总统竞选更像是两个党派、两个竞选团队、两个人之间进行的一场游戏。这场游戏尽管是一场激烈的秀场,针尖对麦芒,甚至夹杂着人身攻击的口水战,但并不是你死我活的斗争,一旦尘埃落定
古代典籍和现代的古装剧中,常常有官员出了问题、犯了错误,被免去官职,可没几天又戏剧性地“官复原职”了。这些“问题官员”为什么能够前脚犯罪被免,后脚就能换个衙门当官?他们是如何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又是怎么成功复出的?  古代问题官员被免职,说法很多,有罢官去职、挂印而去、革职除名,也有陶渊明那样弃职而去的。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都是被开除职务了,失业了。现代官员失业了,情况会比较糟糕,没有了权力,没有
在百度的英语词典里,Loser是这样解释的:失败者,屡屡失败的人。不知道什么时候,又有人加上了一条:屌丝。  去年的时候,Loser这个词风行,人人争着往自己脸上贴这个标签,仿佛失败也是种流行。但真正说到失败的时候,其实很少有人会坦于承认吧。又或者,说得温柔一点,loser是这个世界里失落的人,失落是因为曾有过希望,但最终破灭了。  可是,世界上有真正的 Loser吗,在这个世界上,评判成功或失败
理财不仅要分阶段,更要因人而异,正所谓“理财,各有高招”。工薪家庭收入稳定,但并不算高,需要根据自身家庭情况,规划合理的理财计划。  董先生29岁,家住沈阳,在沈阳市安监局工作,是一名事业单位员工,年薪5万元,有五险一金。爱人黄女士29岁,是沈阳外语培训机构的一名讲师,年薪4万元,公司提供五险一金。女儿琳琳3岁,活泼可爱。  家庭月支出6000元,其中房贷2600元,生活支出2400元,其他支出1
每当夜幕降临,都市中一些逼仄的角落里总会隐藏着一群人。有蜷缩在桥底的,栖身在城墙根里的,爬在树上的,甚至是住在井底的……这些地方,被他们称为“家”,而这些人,被统称为穴居人。  他们年龄不同,来自不同地方,有着不同的生活所迫,但唯一相同的是,依旧劳作,拾荒、打零工,他们拒绝救助站。  我们通过和这些居住在不同地方的穴居人的近距离接触,通过和他们的对话相处,借以还原这些城市穴居人的生活喜忧、一隅之求
接吻很简?NO!接吻的学问大着呢!!  接吻很简单,你的嘴唇碰上ta的嘴唇就OK。  不过,接吻背后的科学、文化、历史背景则博大精深。随便挑出20条来,你肯定不全知道。  1.only you  在芸芸众生中,人类具有独一无二的特殊嘴唇,因为人类的嘴唇是向外翻的,能看到红色的部分。莫里斯在他的著作《裸猿》中曾提出,肉感、粉红色的嘴唇可能是在模仿阴唇。  2.并不那么唯一  不过,并非只有我们人类会
2013年9月13日上午,前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回到了祖籍地安徽省绩溪县的龙川村,这是他首次回乡祭祖。  与胡锦涛不同,前国家主席江泽民与家乡扬州的互动要频繁得多。2013年8月12日,在江泽民退休多年后,一本名為《江泽民与扬州》的画册公开出版发行,画册记录了江泽民与故乡扬州的点点滴滴。  与胡锦涛和江泽民都不同,已故领导人邓小平从15岁离开故乡四川广安开始,直到1997年逝世,78年间,他的脚就
近日来,日本当局热炒中国外交官在日从事“间谍活动”一事。对此,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和中国外交部相继回应强调,李春光是长期从事对日研究的学者,目前已经任满回国,所谓“李春光从事间谍活动”的报道完全没有根据,纯属无稽之谈。  在日方所谓掌握的“证据”中,李春光的日语流利、曾服过兵役的经历被反复提及,似乎这是成为国际间谍的必备条件。对此,相关专家表示,所谓“中国外交官间谍案”是日方因内政问题引发的单方面炒作
前两天网上有一阵“中国为什么没有超级英雄片”的讨论热潮,笔者一度怀疑那是《四大》宣传方的炒作手段,你看网友的好奇刚被拎起来,立刻有一部百分百如假包换的华语超能力大片上映,正迎合他们口味,于是两亿票房不是梦了。这里有暮色风格的金刚狼,有来自神奇四侠的隐形女,大反派则由四侠中的霹雳火和X战警的冰人合体担当。铁手除了拳头功夫厉害,制作高科技轮椅的手艺不输给钢铁侠他老爸;追命腿脚利索赶得上闪电侠,此外还有
2013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获奖名单揭晓,小米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军、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获奖。继去年王健林和马云对赌后,雷军董明珠10亿对赌小米5年之内销售额能否超过格力。这依旧是场赌局,依旧是两种经济势力,不过与此前是否有不同呢?  如你所见,满屏的对赌。  数天之前,在“央视财经论坛”上,王健林笑称:“亿元豪赌就此作罢!我和马云很快合作!关于打赌,那是开玩笑的,我根本不相信,亿元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