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驾入刑的法律适用问题分析

来源 :法制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xi01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全国的公路通车里程、机动车数量以及机动车驾驶人数的快速增加,导致我国的交通事故频发,因酒后驾驶、飙车等造成的车毁人亡的惨案更是在周围不断上演。《刑法修正案(八)》,在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了“危险驾驶罪”,将醉酒驾车、飙车等严重危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定为刑事犯罪,但是在适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简单分析醉驾在刑法适用过程中存在问题,对如何完善醉驾的刑法适用提出建议。
  关键词:醉驾;入刑;法律适用
  中图分类号:D9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5)26-0184-01
  一、醉酒驾驶概述
  (一)醉酒驾驶的概念
  在我国刑法理论中,将“酒驾”分为生理性醉酒与病理性醉酒,病理性醉酒即“酒精中毒”,在司法实践中,通常将病理性醉酒算作精神病犯罪,因此,本文所讨论的醉酒驾驶仅指生理性醉酒。
  对于醉酒驾车与酒后驾车的区别,在实践中通常按照2011年1月4日修订的《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的规定进行测量,对于机动车驾驶者体内酒精含量大于或等于20mg/100ml,而小于80mg/100ml者,认定其为“饮酒后驾车”;机动车驾驶者体内酒精含量大于或等于80mg/100ml,认定其“醉酒后驾车”。
  (二)醉酒驾驶入刑的必要性
  1.醉驾入刑是司法实践的需要
  由于目前我国机动车数量越多,酒后驾车现象也随之增多,因酒后驾车引起的交通安全事故也逐年增加,但是由于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对于酒后驾车的惩罚措施仅仅只限于行政处罚,造成对酒后驾车行为的惩罚力度不足,对于规范酒后驾车的行为力度不足,法律威慑力不足。
  2.将醉酒驾车列入刑法也是完善我国立法的需要
  刑法是我国惩罚犯罪最为有效的手段,在《刑法》修正案八实施之前,在司法实践中,对于醉酒驾车的行为通常是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或者“交通肇事罪”等相关法条的规定进行处理。但是,仔细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罪名的成立要求行为人因醉酒驾驶引发道路交通安全事故且造成严重后果的案件。这对于醉酒驾车但未造成道路交通安全事故或严重后果的行为采取放任态度,这就造成刑法在调整醉酒驾驶行为的过程中,其调节范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二、醉驾入刑在刑法适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立法规定模糊
  由于对醉酒驾驶的规定其界限并不明确,容易导致在理解与执行刑法的规定时意见不一。如果进行随机执法,刑法规则在适用过程中的统一性无法得到有效保证,也会造成刑法适用过程中“看人执法、因人而异”不公正、不平等情况的出现。这就会使得很多醉驾行为得不到应有的处罚,会存在大量的犯罪黑洞,不但刑法的有效性得不到充分保证,同时也会导致社会对执法公正的信任危机,大大降低了刑法预防犯罪的效果,投入的司法成本和获得的收益之间无法实现平衡。由此可知对醉酒驾驶行为具有有效约束力的应当是惩罚的确定性,加大刑法的打击力度,短期内会产生一定的震慑效果,但是如果长期不正视由于立法规定的模糊而导致的刑罚不确定性,对于一些醉驾者就不会具有应有的威慑力和强制力,并且刑法本身所应该具有的警示和预防作用也会大大减弱。
  (二)醉酒型危险驾驶罪法定刑配置的不足
  首先,我国《刑法》规定:“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这是对这种犯罪所设立的主刑单一的法定刑,刑罚配置较为单一这无疑会损害到刑罚适用的灵活性,也破坏了刑罚体系的协调统一。
  其次,罪刑失衡现象不断出现。由于法定刑最高为拘役六个月,所以在司法实践中,不少案件存在着量刑偏轻,以及其他与罪责刑不相适应的现象。因为刑法设置了醉酒驾驶犯罪,对于频繁发生的主观恶意较深、人身危害和财产损失较大、后果较为严重的醉驾行为,难以适用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交通肇事罪等规定了较重刑期的刑罚。
  三、完善醉驾刑法适用的措施
  (一)完善醉驾的认定标准
  对于醉驾的认定,在实践中除了传统的呼吸检测方式之外还应当考虑不同人对酒精的耐受度的问题,因此,在判定行为人是否醉驾,还应当按照普通大众的认知观察其酒后的语言能力、平衡能力等方面。同时,采用血液酒精含量测试,运用精确的方式进行确定。血液检测固守80mg/100ml的绝对标准,只要大于等于该数值即构成危险驾驶罪。这样采用主、客观相结合的方式不仅能够避免了资源浪费,也能高效打击醉驾行为,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的安全。
  (二)合理配置法定刑
  我国《刑法》规定:“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由于该条文对于醉酒驾驶的处理其主刑仅仅规定了拘役一种,造成在司法实践中,法官在对行为人进行处罚的过程中,对于危害结果轻重不同的行为人仅能判处拘役一种刑罚,造成刑法的可操作性不强,也违法了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因此,为了提高刑法对醉酒驾驶的可操作性和威慑力应当根据行为人所造成的损害结果的不同程度,配置拘役、有期徒刑等不同档次的法定刑,同时,对于罚金的惩处,也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造成的实际损失为依据,判处相应金额的罚金。
  [ 参 考 文 献 ]
  [1]闵秀娇.醉酒驾驶罪的若干问题探讨[D].中国政法大学,2011.
  [2]赵绘宇,纪翔虎.对危险驾驶行为适用“但书”条款并无不当[J].法学,2011(7).
  [3]有举.危险驾驶罪初论[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1(01).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时代已经来临,人们的生活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各种计算机技术以及通信软件工具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数字化技术的使用,使数字财产成为人们财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包含用户心血和精力的数字财产能否得到继承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本文将对数字遗产的概念、类型、特征等基本要素进行阐释,探讨数字遗产继承的必要性。  关键词 数字遗产 继承 必要性  作者简介:陈湛鸿,广东
摘 要:本文主要通过对实践工作中遇到的14例白骨化尸体牙齿的DNA检验分析,阐述了该类案件中提取牙齿作DNA检验的优势,以及总结了运用简易砸牙器和硅胶模柱手工纯化技术作牙齿DNA检验的实用方法。  关键词:白骨化;牙齿;砸牙器;DNA检验  中图分类号:D9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5)26-0175-02  作者简介:张晓宇(1981-),男,汉族,内蒙古包头人
中比例尺地质填图工作,是衡量一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水平的重要方面之一,也是反映该国地学发展程度的主要指标.
摘 要:在司法实践中,检察人员在制作讯问笔录时,经常混同使用“以上笔录我看过(向我宣读过),和我说的相符”、“以上笔录我看过(向我宣读过),属实”、“以上笔录我看过(向我宣读过),和我说的一致”这三种说法,并错误地认为这三句话的内涵是相同的。在规范司法行为的大背景下,笔者认为有必要强调对法规的使用须规范。  关键词:规范;相符;属实;一致  中图分类号:D9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
人脸检测,是从被测图像中检测出是否含有人脸,若含有人脸,就进一步给出人脸的位置、大小等信息的一种技术,是人脸跟踪、身份识别等应用功能的基础.本文简单介绍了人脸检测技
[摘要]汉语中,方位指示词以话语活动的参与者形成的方位远近,可以分出远指词和近指词。在会话交际中,说话双方选择远指还是近指受到了多重因素的影响。学界对此主要有两种看法,一种从文化传统角度分析解释,而近20年来,又提出了从心理距离因素来考察方位指示词的选择问题,但还是很笼统。本文试对此做出总结,从主客观两方面做具体的分析。客观上有传统的空间距离说,并提出决定因素——关注焦点;主观上又分为两大因素:社
摘 要:新《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二条第二款的规定构建了中国特色的庭前会议程序的雏形,该程序承载着公正与效率两大价值,如果说整个审判程序的改革是一个美丽的皇冠的话,庭前会议程序的构建则是这顶皇冠上最耀眼的明珠之一。但从司法适用的角度来讲,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关于庭前会议程序的法律规定较为原则,本文结合司法实践谈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庭前;会议;程序  中图分类号:D9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中国的水墨艺术在上世纪初面临了生平第一次生存危机之后,水墨的现代化自然成为维系中国画生存的唯一可能。作为一种工具的水墨,越来越成为承载中华民族艺术之根性的重要元
摘 要: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行出现了不少问题,甚至有些不法分子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社从事非法活动,牟取暴利。本文以近年来某县司法机关办理的一些涉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犯罪案件为视角,剖析原因,提出应对措施建议,以期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犯罪;预防  中图分类号:F7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5)26-0186-01  作者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