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经济结构得到战略性调整后,非公经济得到迅猛发展,工人阶级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工会工作的领域、重点、对象、方式等也发生了深刻变化。面对新形势,如何构建和谐工会成为各级工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图对此加以探索。
[关键词] 和谐工会 工作机制 品牌
随着我国结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工会工作的领域、对象和方式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首先,工人阶级队伍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壮大,分布更加广泛,2005年已接近3.1亿。全国每年新增城市就业人口1000万以上,其中大多数加入到了工人阶级队伍。受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建设进程加快的影响,相当数量的农民也不断地转化为工人,成为工人阶级队伍中的新成员。其次,新时期工人阶级队伍发生的新变化,不但没有改变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的地位,反而使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更加凸现出来。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工会工作已成为维护社会稳定和开展经济建设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而要将工会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就必须结合工会领域、重点、方式所发生的深刻变化,从强化自身建设、创新工作机制、打造工作品牌三个方面入手,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和谐工会。
一、强化工会的自身建设,是构建和谐工会的组织保证
实现工会工作的健康发展,推进工会的各项事业,首先要把工会自身建设好。要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强化工会自身建设,努力把工会建设成为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积极为职工说话办事,不断开拓进取的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群众组织,为建设和谐工会提供组织保证。
(一)要强化工会的组织建设。加强工会组织建设,重点要按照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的总要求,进一步加大工会组建工作力度,在工会组织体系、组织形式、组建方式等方面进行大胆创新,着力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工会组建工作,把包括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在内的职工群众最大限度地组织到工会中来。要立足群众组织的特点,抓住增强基层工会活力这一重要环节,把促进企业发展与维护职工权益有机地统一起来,努力在组织职工、动员职工、依靠职工、服务职工上下工夫,不断增强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把工会建设成为密切党与职工群众关系的桥梁和纽带。
(二)要强化工会干部队伍建设。要配好配强工会领导班子,真正把优秀的干部选拔到各级工会的领导岗位上来。还要广泛吸纳人才,拓宽工会干部的来源,建立一支专兼职和积极分子相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化工会工作者队伍。要加强对工会干部的学习培训工作,组织广大工会干部认真系统地学习工会业务知识和现代经济、科技、社会管理、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全面提高工会干部的业务、理论素质。
(三)要强化工会干部的作风建设。密切联系职工群众是工会组织的优势所在,也是工会干部作风建设的重点。工会组织和广大工会干部要进一步强化群众意识,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要深入基层,深入职工,多到困难企业、困难职工中去,以深厚的感情倾听基层单位和职工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关心职工疾苦,反映职工呼声,为职工真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使自己真正成为广大职工群众的贴心人。
二、创新工作机制,是构建和谐工会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重要手段
良好的运行机制,是工会组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保证。工会组织要根据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特点,以发展的眼光和科学的态度,不断加强工会工作机制的创新,以创新机制来促使工会工作步入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
(一)创新管理机制。管理出凝聚力,管理出人才,管理出战斗力,管理出成果。工会要以制度建设为根本,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对各级工会的科学管理,用制度规范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的言行。同时要进一步理顺各级工会的关系,畅通联系渠道,切实加强对基层工会的指导,进一步密切党与职工群众的血肉联系,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新型工会组织网络体系。
(二)创新维权机制。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因此,要进一步坚持完善工会与政府联席会议制度,党委和政府定期听取工会对涉及职工利益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商讨实现维护企业正当利益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双赢之策。要进一步推进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劳动部门、工会组织、企业联合会)维权机制建设,积极探索在乡镇(街道)、工业园区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建设。工会组织要积极参与政府涉及职工利益的重大问题的政策制定,从源头上维护职工利益;要进一步健全集体合同和工资协商机制,把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作为维护职工权益的重点来抓;要健全职工民主管理机制,完善职代会、厂务公开制度,努力保障职工尤其是非公企业职工的民主权利;要积极主动参与企业职业安全卫生工作,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劳动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努力为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的职工提供法律帮助,切实维护职工群众的利益。
(三)创新生活保障机制。工会要教育引导职工积极参加社会保险,督促用人单位为职工办理社会保险和及时足额交纳社保资金。要切实解决好关注民生的问题,进一步落实好“工会帮扶”工程,不断完善工会创办的职工再相保险机制。要从生活救助向政策帮扶、就业帮扶、助学帮扶、医疗帮扶、法律帮扶拓展,努力使帮扶救助工作有新突破和新发展,切实保障职工群众的利益。
(四)创新财务管理机制。工会经费是工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工会要建立规范合理、协调有序、公开高效的工会财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努力推动工会财务工作向程序和规范方向发展,达到依法理财、科学理财的目标。同时,还要构建工会经费收缴的长效机制,不断完善财政、地税代收代征的收缴机制,进一步加强对工会经费收缴和使用情况的审计。要充分利用法律,制止各种侵占工会财产、阻碍工会经费收缴行为的发生,切实保障工会组织和广大工会会员的利益。
(五)创新工会活动形式。工会活动是工会工作的有效手段和重要载体,也是激发工会生命力、提升工会地位和形象的重要形式。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工会要积极参与党委政府开展的主题活动,以提高职工群众素质和工会工作水平为目的,不断创新工会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益于职工身心健康的文娱活动,丰富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打造工作品牌,是构建和谐工会生命与力量的源泉
品牌是力量,品牌是生命。工会必须在服务大局、促进发展上有所作为,着力实施品牌战略,全力打造工作品牌,力求产生强大的社会效应和聚集效应,在品牌的塑造中提升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影响力和社会公信度,促进工会工作上新台阶、新水平。
一是打造以工促农品牌。工会要根据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找准工会工作与新农村建设的结合点,充分发挥工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努力推动“以工促农,以工补农,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要做好组织和引导企业与农村结对帮扶工作,让企业在信息、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有效支持新农村建设。要结合农民知识化工程,发挥工会职工学校的作用,进一步加大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培养和造就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工阶层,切实提高农民工的素质。
二是打造劳动竞赛品牌。工会要紧紧围绕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深入开展以岗位技能、安全生产、技术创新、争先创优等为主要内容的建功立业竞赛活动,培养一批智慧型的“金点子大王”、“技术带头人”、“职工发明家”,积极组织广大职工参与建言献策、建功立业活动;开展“建功立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评选活动,逐步形成职工认可、影响广泛的劳动竞赛工作品牌,努力把广大职工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上来。
三是打造网上工会品牌。工会要适应网络时代对工会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本着服务员工、服务企业、服务基层工会的原则,建立“工会网”,使之成为联系企业与职工、工会与职工的新平台,成为工会干部交流经验、学习业务知识的新园地;成为工会发布维权信息、做好维权工作的新载体;成为广大职工群众爱戴之“家”、工会干部之“家”。同时,要充分利用网络方便、快捷的优势,改善工作条件,以提高工会工作的效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动员全社会的广大群众共同参与,才能使这一宏伟目标变为现实。努力建设新时期的和谐工会,是这一伟大系统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让广大工人从和谐工会的建设中得到实惠,才能使建设和谐社会成为工会群众的自觉行动。要坚持发展为了工人阶级,发展依靠工人阶级,发展的成果由工人阶级共享的理念,尊重工人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工人群众在经济建设中的创造活力。中国的工人阶级队伍是世界上最庞大的队伍,努力构建新时期和谐工会,对于实现全社会的和谐,其意义是不可估量的。○
责任编辑 刘金旭
[关键词] 和谐工会 工作机制 品牌
随着我国结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工会工作的领域、对象和方式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首先,工人阶级队伍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壮大,分布更加广泛,2005年已接近3.1亿。全国每年新增城市就业人口1000万以上,其中大多数加入到了工人阶级队伍。受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建设进程加快的影响,相当数量的农民也不断地转化为工人,成为工人阶级队伍中的新成员。其次,新时期工人阶级队伍发生的新变化,不但没有改变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的地位,反而使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更加凸现出来。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工会工作已成为维护社会稳定和开展经济建设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而要将工会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就必须结合工会领域、重点、方式所发生的深刻变化,从强化自身建设、创新工作机制、打造工作品牌三个方面入手,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和谐工会。
一、强化工会的自身建设,是构建和谐工会的组织保证
实现工会工作的健康发展,推进工会的各项事业,首先要把工会自身建设好。要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强化工会自身建设,努力把工会建设成为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积极为职工说话办事,不断开拓进取的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群众组织,为建设和谐工会提供组织保证。
(一)要强化工会的组织建设。加强工会组织建设,重点要按照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的总要求,进一步加大工会组建工作力度,在工会组织体系、组织形式、组建方式等方面进行大胆创新,着力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工会组建工作,把包括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在内的职工群众最大限度地组织到工会中来。要立足群众组织的特点,抓住增强基层工会活力这一重要环节,把促进企业发展与维护职工权益有机地统一起来,努力在组织职工、动员职工、依靠职工、服务职工上下工夫,不断增强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把工会建设成为密切党与职工群众关系的桥梁和纽带。
(二)要强化工会干部队伍建设。要配好配强工会领导班子,真正把优秀的干部选拔到各级工会的领导岗位上来。还要广泛吸纳人才,拓宽工会干部的来源,建立一支专兼职和积极分子相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化工会工作者队伍。要加强对工会干部的学习培训工作,组织广大工会干部认真系统地学习工会业务知识和现代经济、科技、社会管理、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全面提高工会干部的业务、理论素质。
(三)要强化工会干部的作风建设。密切联系职工群众是工会组织的优势所在,也是工会干部作风建设的重点。工会组织和广大工会干部要进一步强化群众意识,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要深入基层,深入职工,多到困难企业、困难职工中去,以深厚的感情倾听基层单位和职工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关心职工疾苦,反映职工呼声,为职工真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使自己真正成为广大职工群众的贴心人。
二、创新工作机制,是构建和谐工会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重要手段
良好的运行机制,是工会组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保证。工会组织要根据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特点,以发展的眼光和科学的态度,不断加强工会工作机制的创新,以创新机制来促使工会工作步入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
(一)创新管理机制。管理出凝聚力,管理出人才,管理出战斗力,管理出成果。工会要以制度建设为根本,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对各级工会的科学管理,用制度规范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的言行。同时要进一步理顺各级工会的关系,畅通联系渠道,切实加强对基层工会的指导,进一步密切党与职工群众的血肉联系,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新型工会组织网络体系。
(二)创新维权机制。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因此,要进一步坚持完善工会与政府联席会议制度,党委和政府定期听取工会对涉及职工利益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商讨实现维护企业正当利益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双赢之策。要进一步推进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劳动部门、工会组织、企业联合会)维权机制建设,积极探索在乡镇(街道)、工业园区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建设。工会组织要积极参与政府涉及职工利益的重大问题的政策制定,从源头上维护职工利益;要进一步健全集体合同和工资协商机制,把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作为维护职工权益的重点来抓;要健全职工民主管理机制,完善职代会、厂务公开制度,努力保障职工尤其是非公企业职工的民主权利;要积极主动参与企业职业安全卫生工作,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劳动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努力为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的职工提供法律帮助,切实维护职工群众的利益。
(三)创新生活保障机制。工会要教育引导职工积极参加社会保险,督促用人单位为职工办理社会保险和及时足额交纳社保资金。要切实解决好关注民生的问题,进一步落实好“工会帮扶”工程,不断完善工会创办的职工再相保险机制。要从生活救助向政策帮扶、就业帮扶、助学帮扶、医疗帮扶、法律帮扶拓展,努力使帮扶救助工作有新突破和新发展,切实保障职工群众的利益。
(四)创新财务管理机制。工会经费是工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工会要建立规范合理、协调有序、公开高效的工会财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努力推动工会财务工作向程序和规范方向发展,达到依法理财、科学理财的目标。同时,还要构建工会经费收缴的长效机制,不断完善财政、地税代收代征的收缴机制,进一步加强对工会经费收缴和使用情况的审计。要充分利用法律,制止各种侵占工会财产、阻碍工会经费收缴行为的发生,切实保障工会组织和广大工会会员的利益。
(五)创新工会活动形式。工会活动是工会工作的有效手段和重要载体,也是激发工会生命力、提升工会地位和形象的重要形式。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工会要积极参与党委政府开展的主题活动,以提高职工群众素质和工会工作水平为目的,不断创新工会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益于职工身心健康的文娱活动,丰富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打造工作品牌,是构建和谐工会生命与力量的源泉
品牌是力量,品牌是生命。工会必须在服务大局、促进发展上有所作为,着力实施品牌战略,全力打造工作品牌,力求产生强大的社会效应和聚集效应,在品牌的塑造中提升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影响力和社会公信度,促进工会工作上新台阶、新水平。
一是打造以工促农品牌。工会要根据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找准工会工作与新农村建设的结合点,充分发挥工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努力推动“以工促农,以工补农,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要做好组织和引导企业与农村结对帮扶工作,让企业在信息、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有效支持新农村建设。要结合农民知识化工程,发挥工会职工学校的作用,进一步加大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培养和造就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工阶层,切实提高农民工的素质。
二是打造劳动竞赛品牌。工会要紧紧围绕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深入开展以岗位技能、安全生产、技术创新、争先创优等为主要内容的建功立业竞赛活动,培养一批智慧型的“金点子大王”、“技术带头人”、“职工发明家”,积极组织广大职工参与建言献策、建功立业活动;开展“建功立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评选活动,逐步形成职工认可、影响广泛的劳动竞赛工作品牌,努力把广大职工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上来。
三是打造网上工会品牌。工会要适应网络时代对工会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本着服务员工、服务企业、服务基层工会的原则,建立“工会网”,使之成为联系企业与职工、工会与职工的新平台,成为工会干部交流经验、学习业务知识的新园地;成为工会发布维权信息、做好维权工作的新载体;成为广大职工群众爱戴之“家”、工会干部之“家”。同时,要充分利用网络方便、快捷的优势,改善工作条件,以提高工会工作的效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动员全社会的广大群众共同参与,才能使这一宏伟目标变为现实。努力建设新时期的和谐工会,是这一伟大系统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让广大工人从和谐工会的建设中得到实惠,才能使建设和谐社会成为工会群众的自觉行动。要坚持发展为了工人阶级,发展依靠工人阶级,发展的成果由工人阶级共享的理念,尊重工人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工人群众在经济建设中的创造活力。中国的工人阶级队伍是世界上最庞大的队伍,努力构建新时期和谐工会,对于实现全社会的和谐,其意义是不可估量的。○
责任编辑 刘金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