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之中,古诗文教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对于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及语文素养都是至关重要的。作为中华儿女,对中华优美语言文学之中的古诗内容进行字面理解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在学习过程之中通过字面文字体会到其中的含义,领会其中的意境,感悟其中内涵且丰富的情感。但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城市地区的古诗文教学质量还是可以的,但农村地区由于外部资源环境受限,使得他们的古诗文教学水平较低。因此,在农村小学教学过程之中,提高语文古诗词教学是一项非常关键的教学内容。
【关键词】农村小学 语文古诗文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0.168
在日常的生活之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之中,一开始学说话,有时候家长会教他们吟诵一些经典的古诗句。当学生进入学校环境之后,家长反而没有了这种教学意识。而通过对小学语文教材的分析,教材之中所蕴含的古诗词内容十分丰富,只要上过学的人都能够记住其中的一些古诗词。但是这些简单的古诗词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而言,却是非常难以攻克的教学难点。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借助自身的语文素养和能力,将原有的古诗知识运用教学艺术和技巧完美地展现出来。
1.农村学生学习古诗词时存在的问题
1.1 家庭教育缺失
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一些电视、电脑等现在多媒体之中所出现的关于古诗词传统文化的节目,越来越多家长们也逐渐重视这种古诗词文化。但由于农村地区的家长自身知识能力有限,只能单纯依靠教师教学。从另一方面来看,诸多农村家长虽然很重视学生的学习,但由于生活所迫,他们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外打工,能够陪学生的时间较少,实际上对学生学古诗词学方面的帮助是很少的。
1.2 学校教育不足
在小学生古诗词学习过程之中,原有的学校本是学生学习古诗词内容的最佳场所,但由于农村地区的学校很少开展一些古诗词学习活动,使得学生在学习古诗词内容后,缺乏相应的展示平台。长期的单一学习,使得学生认为古诗词内容学习就是为了应对考试,整个学习过程也变得枯燥乏味,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也逐渐降低了。
2.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2.1 做好课前的教学准备工作
教师在古诗词教学活动开始之前,一定要对教材内容所拥有的古诗内容进行深入研究,现阶段的教材内容所选择的古诗词主要包括一些唐诗,宋词元曲等等内容,教师要想合理的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就必须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而且新课程标准之中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古诗词教学都做出了不同的要求,教师需要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之中的内容,明确出古诗词教学的具体要求,通过由浅入深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以体会到语言内容之中的优美。并将这种教学逐渐升华到情感体验上,丰富学生的情感,注重诗文的节奏,语调与作者形成一定的共鸣。在该基础上,教师还应当读透教材之中的内容,通过自身的深入研究,尽可能地掌握与所学内容相关的教学资源,并通过充分考虑设计好详细的教学案例,那样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之中,才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结合课内外教学资源,营造教学情景
由于在农村地区。教师可利用的教学资源远远不如城市地区。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合理的利用,现阶段的教学资源,尽管小学教材中所选的古诗词内容较为简单,但是教师也应该对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内容进行浓缩提取,拉进学生与作者之间的年代距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之中,教师通过对于生活情景的刻画,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他们所处的外部环境生活气息。例如教师在讲解关于贺知章的七言绝句《咏柳》内容时,教师发现在还未授课之前就发现有些学生就能够准确地背诵出这首诗,而教师可以让学生说明这首诗的意思,许多学生都无法回答。这就说明学生能够准确地背诵或默写这首诗,但是并不能深刻理解其中的含义。教师可以在课下带领学生来到学校附近的柳树林中,通过教學引导,让学生观察柳树枝柔软细腻的样子,进而再让学生对其进行描述,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古诗词内容,让学生在春风中的环境下感受到柳树勃勃生长的样子,强化学生感知。
2.3 通过教学引导,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之中的情感美
在现阶段的诸多教材之中,许多诗人的作品是借景抒情、借物言志或是情景交融,他们善于在细微之处去发现自己所要描写的对象,并将自己所要描写的对象放置到广阔的生活与历史大环境之中,加以描写充斥着整个社会的气息,响应着时代发展的声音,也揭示着当时所处社会的生活规律与社会内涵,以抒发自己内心深处的感受,并逐步将这种感受上升到人生体验。就是在教学过程之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通过教学引导来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之中所蕴含的情感美。例如教师在讲解唐代伟大诗人张继《枫桥夜泊》教学内容时,“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一内容主要描写了诗人在外漂泊,途经枫桥时的所见所闻,作者借助一些伤感的外部景象,抒发了作者内心深处,表达人生劳苦的惆怅。所以在相应的古诗文教学过程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感悟作者的情感,通过与诗人的情感共鸣,感受到外部的美丽。
2.4 通过活动开展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小学阶段的古诗词学习并不能仅仅限于课堂,而要向课外延伸,教师应当积极组织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施展自己在古诗词方面的学习才华,激发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兴趣。学校方面可以组织学生共同观看一些相应的古诗词节目,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文化之中所蕴含的独有魅力,学校也可以定期地组织一些古诗词朗诵比赛,并号召学生家长一起参加。通过家长与父母的一起学习,共同收集积累,不仅能够拉近父母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还能够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强烈学习兴趣,营造出更好的学习氛围。
3.结语
农村地区固然由于本身的外部资源受限,使得教学开展难度较大。但是教师也应当依据新课程标准之中的教学要求,针对古诗词内容开展针对性教学,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文化中所蕴含的独特魅力,调动学生的古诗词文化学习积极性,提高整体语文学习素养。
参考文献
[1]张九生,刘早霞.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农村学校古诗文教学[J].文学教育(上),2019(10):73.
[2]陈清霞. 农村初中经典诵读活动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9.
[3]卢东强.古诗文对农村小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21):38-39.
【关键词】农村小学 语文古诗文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0.168
在日常的生活之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之中,一开始学说话,有时候家长会教他们吟诵一些经典的古诗句。当学生进入学校环境之后,家长反而没有了这种教学意识。而通过对小学语文教材的分析,教材之中所蕴含的古诗词内容十分丰富,只要上过学的人都能够记住其中的一些古诗词。但是这些简单的古诗词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而言,却是非常难以攻克的教学难点。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借助自身的语文素养和能力,将原有的古诗知识运用教学艺术和技巧完美地展现出来。
1.农村学生学习古诗词时存在的问题
1.1 家庭教育缺失
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一些电视、电脑等现在多媒体之中所出现的关于古诗词传统文化的节目,越来越多家长们也逐渐重视这种古诗词文化。但由于农村地区的家长自身知识能力有限,只能单纯依靠教师教学。从另一方面来看,诸多农村家长虽然很重视学生的学习,但由于生活所迫,他们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外打工,能够陪学生的时间较少,实际上对学生学古诗词学方面的帮助是很少的。
1.2 学校教育不足
在小学生古诗词学习过程之中,原有的学校本是学生学习古诗词内容的最佳场所,但由于农村地区的学校很少开展一些古诗词学习活动,使得学生在学习古诗词内容后,缺乏相应的展示平台。长期的单一学习,使得学生认为古诗词内容学习就是为了应对考试,整个学习过程也变得枯燥乏味,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也逐渐降低了。
2.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2.1 做好课前的教学准备工作
教师在古诗词教学活动开始之前,一定要对教材内容所拥有的古诗内容进行深入研究,现阶段的教材内容所选择的古诗词主要包括一些唐诗,宋词元曲等等内容,教师要想合理的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就必须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而且新课程标准之中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古诗词教学都做出了不同的要求,教师需要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之中的内容,明确出古诗词教学的具体要求,通过由浅入深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以体会到语言内容之中的优美。并将这种教学逐渐升华到情感体验上,丰富学生的情感,注重诗文的节奏,语调与作者形成一定的共鸣。在该基础上,教师还应当读透教材之中的内容,通过自身的深入研究,尽可能地掌握与所学内容相关的教学资源,并通过充分考虑设计好详细的教学案例,那样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之中,才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结合课内外教学资源,营造教学情景
由于在农村地区。教师可利用的教学资源远远不如城市地区。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合理的利用,现阶段的教学资源,尽管小学教材中所选的古诗词内容较为简单,但是教师也应该对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内容进行浓缩提取,拉进学生与作者之间的年代距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之中,教师通过对于生活情景的刻画,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他们所处的外部环境生活气息。例如教师在讲解关于贺知章的七言绝句《咏柳》内容时,教师发现在还未授课之前就发现有些学生就能够准确地背诵出这首诗,而教师可以让学生说明这首诗的意思,许多学生都无法回答。这就说明学生能够准确地背诵或默写这首诗,但是并不能深刻理解其中的含义。教师可以在课下带领学生来到学校附近的柳树林中,通过教學引导,让学生观察柳树枝柔软细腻的样子,进而再让学生对其进行描述,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古诗词内容,让学生在春风中的环境下感受到柳树勃勃生长的样子,强化学生感知。
2.3 通过教学引导,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之中的情感美
在现阶段的诸多教材之中,许多诗人的作品是借景抒情、借物言志或是情景交融,他们善于在细微之处去发现自己所要描写的对象,并将自己所要描写的对象放置到广阔的生活与历史大环境之中,加以描写充斥着整个社会的气息,响应着时代发展的声音,也揭示着当时所处社会的生活规律与社会内涵,以抒发自己内心深处的感受,并逐步将这种感受上升到人生体验。就是在教学过程之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通过教学引导来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之中所蕴含的情感美。例如教师在讲解唐代伟大诗人张继《枫桥夜泊》教学内容时,“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一内容主要描写了诗人在外漂泊,途经枫桥时的所见所闻,作者借助一些伤感的外部景象,抒发了作者内心深处,表达人生劳苦的惆怅。所以在相应的古诗文教学过程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感悟作者的情感,通过与诗人的情感共鸣,感受到外部的美丽。
2.4 通过活动开展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小学阶段的古诗词学习并不能仅仅限于课堂,而要向课外延伸,教师应当积极组织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施展自己在古诗词方面的学习才华,激发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兴趣。学校方面可以组织学生共同观看一些相应的古诗词节目,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文化之中所蕴含的独有魅力,学校也可以定期地组织一些古诗词朗诵比赛,并号召学生家长一起参加。通过家长与父母的一起学习,共同收集积累,不仅能够拉近父母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还能够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强烈学习兴趣,营造出更好的学习氛围。
3.结语
农村地区固然由于本身的外部资源受限,使得教学开展难度较大。但是教师也应当依据新课程标准之中的教学要求,针对古诗词内容开展针对性教学,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文化中所蕴含的独特魅力,调动学生的古诗词文化学习积极性,提高整体语文学习素养。
参考文献
[1]张九生,刘早霞.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农村学校古诗文教学[J].文学教育(上),2019(10):73.
[2]陈清霞. 农村初中经典诵读活动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9.
[3]卢东强.古诗文对农村小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21):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