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分子动力学估算液体蒸发速度

来源 :中国高新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coff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蒸发”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液体蒸发速度的估算不仅能够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而且在科学研究中也很有用处。文章基于分子动力学的方法对液体蒸发过程建立了物理模型。针对该模型,利用理想气体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律和气体泻流得到一个估算液体蒸发速度的公式,利用得到的结果解释了一些蒸发现象的规律,同时讨论了该方法存在的局限性,并对模型的修正指明了所需要考虑的扩散等物理过程。
其他文献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而又非常重要的学科,教学内容中有许多的定义、公式、解题技巧和思想方法。学生如何消化基础知识,掌握解题技巧和思想方法,进而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但要靠“教”,更主要的是要使学生会“学”。在学的过程中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实践中我觉得要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必须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上做好文章: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加学生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上英语写作教学出现了一些新理论、新方法,如“过程体裁教学法”和“过程教学法”等。虽然这几种教学模式各有所长,各有特点,但由于受传统英语教学理念的影响,仍未能从根本上扭转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被动局面。相关研究表明,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Collaborative Learning)的教学策略,有利于学生参与英语写作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积极性,并有利于建立和
新课标的教学目标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样三重目标层层递进,构成了学生立体的完整的思维品格。但在目前高中数学的教学中却往往不能完整地凸显这一教学目标,尤其是对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教师往往重视不够,具体表现在:从思维结构上来看,大家都重视对逻辑思维的培养,但忽视对非逻辑思维的培育:从思维品格的形成上来看,偏重于促进学生的智力因素,而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重视不够。这样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