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薇与劳拉尽其所有的光亮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198706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图薇理性、冷峻,偏硬朗的中性风格,充满工业感;而劳拉则是各种浮想联翩和无厘头
  作为“中法文化之春”开幕大展的双主角,塔提亚娜·图薇(Tatiana Trouvé)和小她10岁的劳拉·普罗沃斯特(Laure Prouvost)之间显然分享着某些共性。她们都是女性,都获得过举足轻重的艺术大奖,在法国乃至欧洲的多元文化生态中也都有其标本式的意义,也都是首次来到中国展出。图薇更负盛名,她是意大利人,成长在荷兰和塞内加尔,目前生活在法国巴黎,是法国当代艺术权威大奖“杜尚奖”的获得者。而作为新锐的劳拉则恰恰相反,她生于法国,从英国中央圣马丁艺术和设计学院毕业后,一直生活在英国伦敦和比利时的安特卫普, 在她之前的30年,英国最著名、也是世界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当代艺术大奖“特纳奖”从未颁给过非英国人。
  劳拉确实擅长搭建浸入式的环境装置,营造出令人迷惑惶恐却又充满探求之心的展览环境,她之前在维尔纽斯的Rupert画廊展览就公然做在了一条泥土的坑道里,甚至邀请观众一起来挖坑,前来参观的人们在地道里气喘吁吁地挖上一阵之后,坐在麻袋上看到那个消失了的祖父的影像。
  这次在红砖美术馆玩不了地道战,她就把不同展厅之间的通道连接入口做成不到一米高——央美院长范迪安莅临观展,也只好弯下腰钻过这些矮洞——展厅里完全不打灯光,观众战战兢兢地弯腰摸黑前进,才能看到那一个个支离破碎的故事。
  观看劳拉的影像,仿佛在阅读一本意识流的小说,亦仿佛在直观模拟人的思维活动:她的视频几乎都是用很简单的机器即兴拍就,主观视角,出其不意的蒙太奇,极快速的镜头切换,各种闪念,仿佛没有逻辑的碎片,让人眩晕,暗昧不明的含混剧情,同时伴以指令性的手势、喃喃自语、音乐乃至尖叫。
  早在文学、电影以及各种叙事技巧诞生之前,人类的意识就是以这样的方式自我剪辑的,即使在文学、电影和各种叙事技巧无比成熟之后,人类的意识也没有接受改造,而依然保持着自己的运作习惯。观众很难说清楚劳拉到底拍了什么,但是他们也很难把她创造的那种氛围从脑中拂去。
  不管劳拉如何言之凿凿祖父的真实性,这个故事依然是可疑的。这一切都不过是劳拉捏造出来的,虽然她抵死不认账。
  劳拉·普罗沃斯特曾经为英国观念艺术家约翰·莱塞姆(John Latham)当过助手,这位著名艺术家也似乎成为劳拉精神上的祖父。实际上,用于拍摄的劳拉祖父生活的家,全是劳拉无中生有炮制出来的,那些劳拉祖母做的胖屁股形状的陶艺茶壶,也都是劳拉自己的手笔。她刻意模糊了真实与虚假的界限,这个披着非虚构外衣的虚构影像作品,其实是融合了装置、绘画、织物和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而“祖父”也并不只是一个个人叙事,他背后有更多的带有公共性的隐喻。
  在这次名为《尽其所有》的个展中,劳拉还带来了另外一件独立作品《如果这是我的美术馆》(If It Was)。在她的影像里,艺术品不再是挂在墙上或置于展柜中的神圣不可侵犯之物,观众可以触摸、亲吻甚至随意修改这些作品;美术馆也不再是朝圣的殿堂,人们在美术馆里跳舞、歌唱,做按摩甚至冲浪。关于艺术的威权、大众与精英文化的隔阂与反思,以一种互动而荒诞的方式被表达了出来。
  关于艺术的750种可能性
  相形之下,图薇显得严谨得多。第一次来到中国,她几乎没有出门,每天都把自己关在展厅里,忧心忡忡,同各种可抗力和不可抗力搏斗。罕见的休息,是带着红砖美术馆的“馆狗”安娜散步,这只原本呈散养状态的土狗,在见到图薇的第一秒钟就升格为她的宠物。   作为目前法国非常重量级的女性艺术家,图薇以与建筑相结合的大尺寸空间装置和绘画闻名。这位建筑师的女儿,极其擅长利用建筑和空间感来表达自己的抽象观点,她同时也是文学爱好者,偏爱那些世界观小说和带有哲思的写作者,比如卡尔维诺、佩索阿、博尔赫斯。
  “未来的科学研究或许将会发现,一切现实皆是同一空间的不同维度,此一空间因此既非物质上的,亦非精神上的。我们或许在一个维度是通过我们的身体去体验;在另一个维度则通过我们的灵魂体验。或许还存在其他维度,让我们经历自身真实的其他面向。”这是费尔南多·佩索阿在《惶然录》里的论述,也成为图薇作品《惶然》的来历。
  图薇的作品里从来没有人,无论是装置还是绘画,她似乎在追求某种比脆弱渺小的人类更加永恒和更加宏大的东西。正如她自己所说,时间才是她一切作品的潜在主题。而时间是一个虚无的概念,对囚犯和亘古来说,时间都是不存在的。
  “时间缠绕在空间的四周,它贯穿空间,让空间开裂。”正如她在蓬皮杜艺术中心的个展上曾经阐述过的那样,时间和空间的关系,是一个介于二维和三维之间的维度游戏,她不喜欢任何限于某一个确定时间点的定义,而更倾向于把时间理解成一个虚拟的整体,她视自己的全部艺术工作,都是关于这个整体的实验。
  如果你觉得这些观点难以理解,不妨直接去感受她的作品:《通向无穷的750个点》是图薇在看到红砖美术馆的大体量展厅之后,在旧作品上增量而来,750根铅垂线在隐藏的磁铁作用下,被指向了不同的方向,仿佛悬摆被固定在了某个瞬间,这里面就携带着多重时间的可能性,仿佛已逝和未来之间的带有紧绷张力的某个点。坐在低处,仿佛看一场带有金属重量的雨,不同形状、不同质地、不同流向,往小了说,仿佛城市,往大了说,仿佛万物。
  图薇擅长搅乱我们惯常的空间感受,她把楔子劈进墙体的缝隙,她在《从此逝》和《门厅》中用超常矮小的空间和留在外面的超小号码的鞋颠覆了标准人体对世界进行衡量的直觉,她用铁锁把硬邦邦的石头锁上……她不在作品中直接出现人的形象,仿佛那是一种过于廉价和易得的情感,但是她的作品里却闪烁着缺席者和即将到来者的幽灵,她的展览标题点明了这一点,《不在场者的光亮》。
  图薇最近为人称道的大型作品是去年在纽约中央公园的《欲望线》(desire lines),她丈量了通向中央公园的212条道路,美国在最初建造这212条道路时,用每一条路象征一种阶层或一种职业,寓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这里汇入,而212也恰巧是纽约的邮编。图薇用各种颜色的线圈轴,卷起长度不一的道路,每条路都以人名或事件重新标注,仿佛在织一部浓缩美国史。
  图薇的中国拥趸中,崇尚力量和抽象思维的男性居多。比如艺术家汪建伟,比如K11的掌门人、著名藏家郑志刚。但是,当人们聚拢过来,展览正式开幕的时候,图薇却消失了。她成了不在场者。她飞快地逃回酒店,清洗自己,换上盛装,等待夜幕降临。
  夜幕终于降临。图薇喝下连日疲倦后第一口让人放松的酒,而劳拉在天安门前咧嘴欢笑地按下自拍的快门。她终于躲开了那些要和她讨论祖父的较真的人们,她告诉他们:“对不起,真的不能再聊了,我的祖母要来参加展览,我得马上去机场接她。”
  一旁的美术馆工作人员糊涂了,问劳拉:“你的祖母?她要来吗?我们没接到安排啊。”劳拉狡黠地一笑,快速地朝工作人员挤了挤她的蓝眼睛。
其他文献
6月14日,纽约非营利性鸟类救助组织“Wild Bird Fund”的救助中心内,一只获得救治的天鹅准备进入水缸游泳。“Wild Bird Fund”组织于2005年成立,至今已救治超过120种野生鳥类。
编辑 翁倩 rwzkhouchuang@126.com  “给你两分钟时间,如果团队收不到你的心,你就可以打包走人了!”  王强的面前坐了9个人,他们都是这家创业公司的首批员工,有来自马来西亚音乐世家的阿伟、在美国读完导演系回来的丁权、在金融行业摸爬滚打10年的林子、组过朋克乐队目前身为医药代表的Silence,还有曾经在高端私人会所担当总经理的娟儿,他们都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聚到了一起:用线下真人游
大约一周前,赵亮出现在香港某大学的放映活动中:光头、黑框眼镜加匡威鞋,远远看上去也让人觉得像是个学生。而事实上,他拍纪录片已有二十多个年头,作品多次入围戛纳、柏林、阿姆斯特丹等重量级国际影展。在那天的映后座谈上,赵亮也提到他的新作《悲兮魔兽》,一部关注内蒙古矿区的纪录片。这部片以工业流程为基础,记录了产业链各个环节中工人的劳作,从挖矿到炼矿、再到“鬼城”鄂尔多斯的建造,以泡沫经济的缩影来折射中国高
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者,我常思考遇到各种倒霉事后的行动计划。爱别离,找下一任。怨憎会,退避三舍。求不得,心理治疗。癌症放化疗,断手断脚装义肢。活着强食自爱,死了就地掩埋。  思来想去,绝大部分难题要么能解决,要么能凑合。惟有两种灾祸我特别害怕,一怕眼瞎,二怕大脑受损。一盲,立刻少掉80%的外界信息输入;大脑外伤中风老年痴呆更惨,无法自理,全无尊严。  我的恐惧,消散在知晓爱德华·陶布(Edward T
早上我妈来电话说我前院伯死了,她和我爸要回趟老家,想赶下午入殓看上最后一眼,说虎虎没爸,埋他爷爷,娃可怜。挂了电话,安排完公司的事,我匆匆接了爸妈,奔韩城去了。  同辈中,我前院伯行二,83了,是我爸最后一位还在的堂哥。瘦瘦高高的,印象中身体就一直不是很好,孩子多,从前日子过得苦,是个一辈子谨小慎微的本分农民。  韩城人有个习惯,喜欢在称呼前加一个居住地,以区别同辈中人。住在某村,就叫“某村伯”,
人上了年纪容易絮叨,声音也会跟着侉起来。这两样毛病(或者说某种规律)在七十多的李陀身上都是例外,他轻柔的嗓音与堪称俊朗的模样很是般配。话筒在手会让很多人不由自主想开点玩笑,但李陀不会。演讲中的李陀时常锁紧那双剑眉,显示出思考的痛苦。他有种让人严肃倾听的能力。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李陀以对现实的敏锐观察和节制的表达在文坛保持了活力。今年6月,他与北岛主编的《给孩子的散文》出版,我们的访谈也由此书
導演张大磊凭处女作《八月》获得金马奖最佳剧情片。这部电影没有剧情梗概,它讲述1990年代,讲述安静的生活,讲述变动,讲述父亲。张大磊的父亲张建华也是这部电影的出品人之一。这是一对有趣的父子。父亲待在外地北京,儿子待在家乡呼和浩特。父亲说快一点,儿子说慢慢来。父亲求新,儿子怀旧  九朵昙花    63岁的张建华和35岁的张大磊都觉得自己的人生转折点发生在小学毕业那一年。  张建华觉得自己的童年生活特
我们就是死活相信互联网教育,所以不停地验证自己的想法,在艰难困苦中把自己逼成一个创新者启蒙:模仿苹果官网  我一开始创办沪江的时候,就觉得互联网吸引了我,结果沪江又吸引了一群人,他们在一起玩得很开心。如果做一件事情能让那么多人发自肺腑表达出喜欢、热爱,它将来的价值就很大。当时有很大的成就感,但一开始我的志向是很小的,就希望我的网站有500个人访问。那时候全校一两万名学生,网民最多一千,多数都没有个
1975年,一位美国旅行作家写道:“万象是一个特别的城市,但是很不方便。在这个城市里,妓院比旅馆干净,大麻比水烟便宜,一杯冰镇啤酒比鸦片更一物难求。”于是我慕名而来。  但是来晚了。1975年已被证明是老挝历史的分水岭。那一年共产党夺取政权,殖民地万象从此一去不返。  到达万象时已是深夜。独自走在路上,一个长发飘飘的“女孩”突然刹住摩托车,问我要去哪儿。她穿着短裙,隆了胸,化了浓妆,但喉结突出,一
“我经历的是中国的文化,中国的传统,中国的饮食。我们有中式的婚礼,中式的葬礼,中式的满月酒,”邝丽莎说,“我长大过程中身边的人,就算在大城市生活,骨子里却还是中国南方的农民。”  邝丽莎  生于1955年,童年在洛杉矶度过。曾祖父邝泗是早期移民美国的华裔古董商,父亲Richard See是人类学家,母亲Carolyn See是作家。处女作《百年金山:我的美籍华人家族》出版后广受好评。历史小说《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