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学之花悄然开放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1167306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义务教育阶段的科技教育主要以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提高现代社会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为目的。科技教育活动对青少年成为健康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科学技术;创新;兴趣;教育?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了社会的发展,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又源于科技意识的创新。生活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科技意识的创新就显得更加重要了。如何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将成为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培养学生对科技研究的意识和兴趣
  作为小学教师,从各方面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挖掘学生潜能,是我们的职责。我们应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利用一切教育时机培养学生科技意识,对学生进行科技知识教育,开展与科技知识有关的中队活动,黑板报上会定期展出科技内容,教室里张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等标语,举办班级科技图片展、科技绘画比赛和科技手抄报比赛,组织学生阅读科学书籍,观看科幻电影、电视……让学生对科技知识有初步的了解,逐步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
  当学生对科技知识初步认识后,应着重培养学生对科技的兴趣。我平时就会给学生讲科学家小时候的故事,激发学生对科技的兴趣。有时,我带领学生做实验:倒上满满一杯水放在窗台上,让学生天天观察会出现什么现象?一周后,又会看到什么现象?学生都发现杯子里的水慢慢变少了。我继续引发学生思考:水到哪儿去了?学生有的到图书馆查资料,有的到网上找答案,有的打电话“求助”,个个兴趣盎然的寻找问题答案。有时,我还鼓励学生动手做实验:我找来两棵小白菜,让两位学生把小白菜分别放在盛有红墨水和自来水的杯子里,两天后,学生看到了——放在红墨水里的白菜的叶片变红了,而放在自来水杯里的白菜叶片还是和原来一样。这次学生的兴趣更浓了,也找到了叶片变红的原因。
  二、在各科教学中渗透科技知识教育
  语文课堂教育不仅是学生掌握必要科学文化知识、基本技能的主要渠道,也是培养学生科技意识的重要途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深入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科技因素。如《小动物过冬》让学生明白不同动物有不同的过冬方式;学习《小松鼠找花生果》,能够了解花生果是生长在地下的,激发学生认识自然的兴趣;在《鲁班和橹板》一课中,学生可以向鲁班学习爱观察、善联想、能创造的精神;《乌鸦喝水》一文,学生可以学到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二十四节气歌》让学生对二十四个节气的顺序及特点有所了解;《九九歌》、《有趣的发现》等都是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的好素材。其中,写话《未来的交通工具》,更能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
  当然,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劳动、美术等科目的教学,更是培养学生科技意识的重要途径。因此,各科教师应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科技知识教育,提高学生的科技意识,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精神。
  三、把科技教育向校外延伸
  要让科技意识在学生脑海里扎根、发芽,学校一定要跟家庭和社会密切配合,把科技教育向校外延伸。鼓励学生平时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培养学生的细心观察能力。鲁班观察带齿的草叶,发明了锯子;观察鸭子的脚,发明了橹板。莱特兄弟观察蜻蜓,发明了飞机。达尔文通过观察动物的翅膀的大小,走上了揭开“生物进化之谜”的科学道路,完成了巨著《物种起源》。瓦特观察水烧开后的壶盖,发明了蒸汽机……大自然中许多活生生的事物变化,在课堂上是无法学到的。教师既要充分注重教学中通过各种教具、模型来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自然现象,也要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进行实地科学观察和调查,让学生获得真知;更要让他们在家长的带领下,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细心观察,拓宽视野,发现大自然更多的奥秘,获取更多课堂上所学不到的知识。
  作为一名从事小学教育的工作者,在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方面更需要为之做出不懈的努力!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坚持不懈!不仅要善于抓住每一个契机对学生进行科技意识教育,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勤动手,主动掌握科技知识,还要在学校、家庭、社会之间,架起一座座桥梁,让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共同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意识及能力!让科学之花永远绽放!
  
   参考文献:
   1、王晖:从儿童角度出发引领科学探究活动[J],教学仪器与实验,2007(8)
  2、陈艳:小学科学教育中问题意识的培养[J],教育科研,2003(4)?
  3、吴京燕:建构小学生的科学知识培养探索精神[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3/1/(3)
   4、丁加华:对小学生自主发展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辽宁教育,1/1/(1)
  5、黄留炎:加强中小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6、李实:浅谈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应注意的问题[J],教育科研,2006(3)
其他文献
科学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品德与生活课是一门综合性的实践课,学生的一切发展要素都能有所培养。因此此课程。对孩子现在与今后的发展,都有益无弊。
当今时代下,移动数据流量正在井喷式地不断增长,移动通信网络逐渐围绕着NFV/SDN技术进行深入发展的态势,本文着重探讨了核心网的业务需求、技术支持和网络架构,分析了核心网的网
前代的教育是先生教学生,现代的教育是学生教先生。这话初听很觉奇怪,其实大有道理,是教训式的教授法和启发式的教授法不同的解说,是新教育的精神所在。
兴趣:喜好的情绪。必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能有效地起动人的各种感知器官,增强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思维力、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抑制学习中的疲劳因素,保证旺盛的精力和敏捷的思维,让学生在愉快的、积极的、主动的、气氛中进行学习,使学生“乐在其中”。为加强学习的原动力,就必须培养学习兴趣。  一、教师是激发学生数学兴趣的引路人  1、让学生对你产生兴趣,喜欢你。心
摘要:科学教学中营造教学情景十分关键,学生可以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遵循自然规律,营造课堂情境,充分牵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保持兴趣和积极的态度,就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科学教学;情景;营造    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寻求问题答案的过程,在具体的事件中让学生感悟科学探究的全过程科学的本质就是以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特别
以杭州市花园社区老年活动中心为例,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当前社区老年活动中心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与对策,探讨如何加强老年文化建设,促进社会养老服务体
为加强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工作,引导和鼓励广大中小学生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体育、艺术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从今年秋季起,海南在全省中小学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