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伤害事故预防中教师的主动作为

来源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tor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杜绝校园伤害事故是老生常谈,然而,一些本来不该发生的校园伤害事故总是在一幕接着一幕地上演着.究其原因,主要是仍然有不少教师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侥幸心理,缺乏主动作为的意识和举措.对于校园伤害事故要想防患于未然,需要教师高度重视,主动作为:一要真正落实安全岗位责任;二要彻底排查安全存在隐患;三要及时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四要乐于融入学生日常活动.
其他文献
高校作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阵地,具有相应的制度性结构及由此形成的相应功能.从结构功能主义视角来看,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存在“价值载体”滞后、“价值权威”耗损、“价值规范”短板、“价值引领”低效等结构功能方面的问题.文章提出从加强价值载体建设、落实减负增效举措、强化示范引导力量、增强凝聚向心力等方面优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结构功能,最终实现良性的价值观培育成效.
高职院校的发展进入“黄金时代”,扩招方案极大地改变了高职院校的生源结构,学生职业发展及其教育工作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文章探讨了扩招政策实施情境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境.同时,从观念升级、政策实施、体系完善、精准把脉等四个方面探索了新时期开展职业发展教育的策略.
近年来,老城区初级中学的主管权要不要下放到区(县级区)里,常常成为政府和教育界讨论的重要议题.无疑,老城区的市属初中的下放,对于明晰市、区政府教育职责,提高高中教育办学水平,促进县域内初中教育均衡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风险,如弱化教育保障力,引发社会矛盾,拉低均衡发展水平等.因此,对于初中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应慎之又慎,应在准确理解“以县为主”、把握国家政策精神的前提下,权衡利弊,因地制宜.
实践表明,当前初中小组合作模式仍存在分工不明确、合作形同虚设、认识不充分、各组间存在恶性竞争、评价机制不健全、组员积极性差异明显等问题.围绕班级自主管理,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须从构建动态组员调整机制、明晰小组合作行为要求、完善小组合作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策略优化.
课程思政是学校教学改革尤其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方向.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体现着德才统一的教育价值观.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耦合必须遵循教育规律,遵循思政规律,遵循大学生成长发展规律.搞好课程思政建设必须把握其内涵理路和价值范式,加强顶层设计与依靠师生主体相结合,构筑教师、教程、教学联动的育人格局,完善体制机制与科学有序推进相结合.
本文结合初中英语报刊阅读教学实践,针对报刊阅读课作业设计中存在的形式枯燥、内容机械、评价单一等问题,分析了作业设计原则,以案例的形式介绍了如何在作业设计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语篇分析类作业、图文结合类作业和综合实践类作业的设计策略.
从选文功能类型出发,全面而系统地进行教学设计是切实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打破当前群文阅读教学理论“空转”困局的有效策略.在合理定位选文功能类型的基础上,遵循“课程先行”、博观约取、容量适中等群文聚合原则,可以设计出四种群文阅读教学基本范型,即同质并列式群文阅读教学、同质偏正式群文阅读教学、异质并列式群文阅读教学、异质偏正式群文阅读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参照这四种基本范型组织开展群文阅读教学,使群文阅读教学从实然的自发层面走向应然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自觉层面.
情感在创业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当今创业教育仍以发展认知、传授知识为主,情感因素一直没有受到足够重视,这无疑会影响创业教育的内容、质量和走向.情感作为人类认知、决策和行动的重要推动力量,对创业产生重要影响.在高度复杂和不确定性的创业活动中,情感比认知发挥着更大的作用,而且积极情感预期以及高情商人士更容易创业成功.情感教育对创业认同的形成、自我效能感的提升、创业渴望的增进,以及对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容忍度的提高都起到积极的作用.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扩展模型和因果关系模型开展创业教育与创业情感关系的实证研究,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特别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套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远景目标,以及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进一步明确了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期刊
学生的各项考核成绩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学校进行学业评价、学生管理、奖学金发放和毕业生就业等工作的重要参考指标,有效挖掘成绩当中蕴含的信息是学校教师和学生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1].本文借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尝试将课程成绩转化为几个衡量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对各因子分别进行排名并最终进行因子综合排名,将之与总分排名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说明因子分析排名在反映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效果方面和指导学生合理分配学习时间方面的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