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种比较常见的教学方法,通过阅读教学,可以让学生加深对于课本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对于课文文本体验的兴趣,引发学生思想与情感上的共鸣,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故而,加强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对于小学语文课堂的高效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推陈出新,搞好创意阅读,则成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种新趋势。
【关键词】创意阅读;精彩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阅读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们快速了解课文的内容,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强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从而提升学生学习语文课的积极性。笔者从创意阅读出发,多角度探究小学语文教学的阅读教学方法,努力契合学生的成长发展所需,打造精彩小学语文课堂。
一、依托载体,精彩导入,让学生读出兴趣
一节课的导入对于课程的有效进行作用十分巨大,好的导入可以瞬间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课程的学习。因此,我们在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借助于精彩的导入设计,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景,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从而生成精彩的语文课堂。
在学习《但愿人长久》这一课时,我给学生设计了如下导入:我首先用多媒体播放了苏轼的《明月几时有》,伴着音乐与画面,学生们如痴如醉。之后,我抛给学生一个问题,这首词的作者是谁?有的学生知道,有的学生不知道,之后,我给出了正确答案:这是苏轼的一首著名的词,那么今天我们一同走进《但愿人长久》一文中,细细感悟一下苏轼在中秋月圆之际对弟弟深切的思念之情。学生们热切的眼神让我看到了他们对于文本内容的阅读期待,在朗朗的读书中,我也听到了学生们对于课文情感的共鸣。
在学习《秋天》一文时,我同样利用导入,引导学生们积极的阅读,让学生们徜徉在秋天的诗情画意中,感受到一个别样、静美的秋!学生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流露出的美好的情感,让我看到了他们纯净的内心以及对语文知识的渴盼,课堂效果十分的活跃。
二、区分角色,分组搭配,让学生读出热情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传统的阅读方式不外乎大声地朗读或者默读,久而久之,让学生感觉到毫无新意,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推陈出新,创造性的进行阅读活动,充分调动学生们阅读的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我采取了让学生分角色阅读或者小组搭配阅读的方式。在学習《诚实与信任》一文中,为了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课文中对话部分背后的内涵,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我采取了让学生分角色进行朗读的方法,学生们个个都跃跃欲试,想通过自己朗读表达出自己对于课文的理解,学生们学习热情十分的高涨。
在学习《秋天》一文时,我采取了让学生小组搭配阅读的方式,将全班同学共分成四个小组,将全文划分成四个小部分,让每个小组的同学大声并带有感情地朗读,然后互相交换各自的部分再次进行朗读,如此,学生们争强好胜的心理让他们将全部的热情投入到阅读的比赛中。反复的阅读又能增强他们对课文的熟悉程度,进而更好的理解课文所表达的秋之纯净、精美。
三、品味精彩,推波助澜,让学生读出神韵
语文课本中所选择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经典中的经典,篇篇中不乏优美的文字、精彩的词句,我们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时候,不仅仅要让学生学到语文知识,打好基本功,更要让学生品味到语文课的美来,让学生因为品味到其中的美而乐在其中。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把握文本的经典,并且懂得在学生们情感激昂处善于推波助澜,让学生读出语文文本内容的精彩与神韵来。
我们在学习《在大海中永生》一文时,这篇课文富含着对邓小平同志满满的深情。在讲述过程中,我首先播放了一首众所周知的曲子《春天的故事》,学生们一听到这首歌就都举手抢答说,这是赞扬邓小平爷爷的歌曲。这时,我就给学生们说,那你们知道邓爷爷的丰功伟绩吗?学生们对此知道的不是很全面,于是我就用多媒体为学生们播放了一段关于介绍邓小平同志功绩的画面。之后,带着学生们赞叹的声音,我带着学生们一起走进课文。当学生们读到“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之时,我看到有的学生两眼茫然,有的学生眼睛中已经包含着深情。此时此刻,我让学生们从这句话中谈一下自己的体会,学生们非常积极。于是,我再让学生们一起大声地朗读这句话……在课文的第三节我同样运用这样的方式,在学生情感高涨的点上,适度推波助澜,再让学生阅读课文,读出神韵。
此外,我们也可以采取让学生反思、积极的评判或者读写结合等多种形式,不断创新阅读,让学生在基本阅读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阅读层次,不断培养学生思维创造力、语言组织能力,让学生不断收获阅读的成果,体味阅读的快乐,从而全面提升其语文素养。
叶圣陶先生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这座桥梁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只有通过这座桥梁,读者才能真正地走进作者,了解作者内心的真实情感,而阅读则是让学生通过这座桥梁真正理解文本内涵以及作者真正情感最直接的一种方式。故而,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更应该通过各种努力,多措并举,不断创新阅读,为构建丰富多彩、高效高质的语文课堂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黄金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刍议[J].成才之路,2015(35).
[2]蔡敏玲.浅谈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上),2013(6).
[3]黄春玲.浅析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活学生思维[J].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4(7).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创意阅读;精彩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阅读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们快速了解课文的内容,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强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从而提升学生学习语文课的积极性。笔者从创意阅读出发,多角度探究小学语文教学的阅读教学方法,努力契合学生的成长发展所需,打造精彩小学语文课堂。
一、依托载体,精彩导入,让学生读出兴趣
一节课的导入对于课程的有效进行作用十分巨大,好的导入可以瞬间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课程的学习。因此,我们在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借助于精彩的导入设计,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景,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从而生成精彩的语文课堂。
在学习《但愿人长久》这一课时,我给学生设计了如下导入:我首先用多媒体播放了苏轼的《明月几时有》,伴着音乐与画面,学生们如痴如醉。之后,我抛给学生一个问题,这首词的作者是谁?有的学生知道,有的学生不知道,之后,我给出了正确答案:这是苏轼的一首著名的词,那么今天我们一同走进《但愿人长久》一文中,细细感悟一下苏轼在中秋月圆之际对弟弟深切的思念之情。学生们热切的眼神让我看到了他们对于文本内容的阅读期待,在朗朗的读书中,我也听到了学生们对于课文情感的共鸣。
在学习《秋天》一文时,我同样利用导入,引导学生们积极的阅读,让学生们徜徉在秋天的诗情画意中,感受到一个别样、静美的秋!学生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流露出的美好的情感,让我看到了他们纯净的内心以及对语文知识的渴盼,课堂效果十分的活跃。
二、区分角色,分组搭配,让学生读出热情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传统的阅读方式不外乎大声地朗读或者默读,久而久之,让学生感觉到毫无新意,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推陈出新,创造性的进行阅读活动,充分调动学生们阅读的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我采取了让学生分角色阅读或者小组搭配阅读的方式。在学習《诚实与信任》一文中,为了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课文中对话部分背后的内涵,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我采取了让学生分角色进行朗读的方法,学生们个个都跃跃欲试,想通过自己朗读表达出自己对于课文的理解,学生们学习热情十分的高涨。
在学习《秋天》一文时,我采取了让学生小组搭配阅读的方式,将全班同学共分成四个小组,将全文划分成四个小部分,让每个小组的同学大声并带有感情地朗读,然后互相交换各自的部分再次进行朗读,如此,学生们争强好胜的心理让他们将全部的热情投入到阅读的比赛中。反复的阅读又能增强他们对课文的熟悉程度,进而更好的理解课文所表达的秋之纯净、精美。
三、品味精彩,推波助澜,让学生读出神韵
语文课本中所选择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经典中的经典,篇篇中不乏优美的文字、精彩的词句,我们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时候,不仅仅要让学生学到语文知识,打好基本功,更要让学生品味到语文课的美来,让学生因为品味到其中的美而乐在其中。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把握文本的经典,并且懂得在学生们情感激昂处善于推波助澜,让学生读出语文文本内容的精彩与神韵来。
我们在学习《在大海中永生》一文时,这篇课文富含着对邓小平同志满满的深情。在讲述过程中,我首先播放了一首众所周知的曲子《春天的故事》,学生们一听到这首歌就都举手抢答说,这是赞扬邓小平爷爷的歌曲。这时,我就给学生们说,那你们知道邓爷爷的丰功伟绩吗?学生们对此知道的不是很全面,于是我就用多媒体为学生们播放了一段关于介绍邓小平同志功绩的画面。之后,带着学生们赞叹的声音,我带着学生们一起走进课文。当学生们读到“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之时,我看到有的学生两眼茫然,有的学生眼睛中已经包含着深情。此时此刻,我让学生们从这句话中谈一下自己的体会,学生们非常积极。于是,我再让学生们一起大声地朗读这句话……在课文的第三节我同样运用这样的方式,在学生情感高涨的点上,适度推波助澜,再让学生阅读课文,读出神韵。
此外,我们也可以采取让学生反思、积极的评判或者读写结合等多种形式,不断创新阅读,让学生在基本阅读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阅读层次,不断培养学生思维创造力、语言组织能力,让学生不断收获阅读的成果,体味阅读的快乐,从而全面提升其语文素养。
叶圣陶先生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这座桥梁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只有通过这座桥梁,读者才能真正地走进作者,了解作者内心的真实情感,而阅读则是让学生通过这座桥梁真正理解文本内涵以及作者真正情感最直接的一种方式。故而,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更应该通过各种努力,多措并举,不断创新阅读,为构建丰富多彩、高效高质的语文课堂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黄金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刍议[J].成才之路,2015(35).
[2]蔡敏玲.浅谈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上),2013(6).
[3]黄春玲.浅析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活学生思维[J].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4(7).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