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选课走向新时代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xihuan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高校普遍开设通识教育课供全校学生选修,这些课被简称为通选课。通选课原本是为某些专业开设的课程,面向全校的选课启动后,由于能接纳的选课人数有限,热门选修课往往呈现“一座难求”的局面。大学生为选课“挤破了头”,目的就是希望选修到自己感兴趣的选修课。而更多的通选课则遭受冷遇。什么样的通选课才能成为受欢迎的课程?
  首要的不是学分,而是兴趣
  复旦大学是全国首个推出针对本科生开设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大学。早在2006年,复旦大学通识学院就向全体大一新生推出了“复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之后的第一个学期里,有98.27%的复旦新生选修了通识课程。该学院所做的教学实践情况调研报告指出,大学生对这一全新课程体系的兴趣很高,学生们选课的动机,包括课程是否容易掌握、对课程本身的兴趣,而学分则排在最后。
  当时的通选课程主要有“文史经典与文化传承”“哲学智慧与批判性思维”“文明对话与世界视野”“科技进步与科学精神”“生态环境与生命关怀”“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等6大模块,共50门核心课程。76.54%的学生在第一学期就完成了核心课程2个学分的选读,21.73%的学生选修了4个学分。全校共有4217人次的学生不同程度地选修了核心课程。
  从选修课程模块看,“生態环境与生命关怀”模块的实际选课人次占选课总人次的24%,成为大学生的首选。其它选修模块依次是:“哲学智慧与批判性思维”模块占选课总人次的18%;“文明对话与世界视野”模块占选课总人次的17%;“文史经典与文化传承”和“科技进步与科学精神”两个模块选课人次分别占16%;“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占选课总人次的9%。复旦大学通选课程的规则是把所有选修课分成3个模块,每个模块至少要取得2个学分。选修课的学分从1到8不等,1学分的课程只有“军事理论”1门。被选修最多这几门课程,都只有2学分。学分少意味着课程难度低,军事理论之所以没有入围,因为其只有1个学分,只有最感兴趣的学生,才会在别的课程拿到2分后选修该课,而在学生中占半数左右的女生大都对该课程不感兴趣,剩下的学生中,军事爱好者又能有多少呢?复旦大学由此得出结论,学生在选修通选课程时,首要的不是学分,而是容易学,其次是感兴趣。对学生来说,只要拿到基础学分,就可以了。
  这一现象在接下来的这么多年内,被更多学校反复验证。在最新的精品通选课程评选活动中,最受欢迎的课程依然具有上述特点。
  轻松愉快的课程受认可
  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主办的“大学素质教育精品通选课评选活动”在2013年12月至2014年4月举行,受学生欢迎的程度是一项重要的评选指标。本次大学素质教育精品通选课评选活动是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国家精品开放课程项目工作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部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指导下进行的。其所评选出来的精品课程在全国高校中具有示范意义。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和《社会学思想与方法》两门通识核心课入选大学素质教育精品通选课。这两门课程也是2学分的课程。这两门课程的入选,再次说明学生倾向于选修学分较少的课程,因为学分少意味着过关更容易。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阴佳教授开设的2学分课程“陶艺设计”,也在这次评选中入选。该课程继2013年获同济大学通识教育精品课程之后,2014年4月,经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等部门评选并公示,被确定为国家级大学素质教育通选优秀课程。“陶艺设计”课程开设于2000年,原本是艺术、设计类专业的一门导入课程,以此课程为前导,与设计基础教学相结合,可延展出系列艺术创造课程的教学实践体系。成为面向全校本科生开放的通识课程后,多数学生是浅尝辄止,只有设计专业的学生才会继续学习更多设计专业后续课程。这门课受到欢迎的原因是,在提供最低达标学分的同时,课程轻松愉快。
  进步:通选课互认学分
  为促进大学生的校际学科交流,今年开始,贵州省9所省属高校开展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图书互借等工作试点。也就是说,这9所高校的在校学生除了学习本校课程外,还可以通过跨校课程互选,学习其它高校的相关课程,将修得学分转换为本校学分。参与此次试点的9所贵州省属高校具体为: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民族大学、贵州财经大学、贵阳医学院、贵阳中医学院、遵义医学院、贵州师范学院、贵州理工学院。
  贵州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表示,此举主要是为了有效整合高等教育资源。各个大学术业有专攻,让校际课程课可同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贵州省从2014年起,首先从通识教育课程开始试点,9所省属高校每所将推出3门到5门通识教育课,以后逐步过渡到所有课程。
  贵州省的做法并不是新鲜事。早在2011年10月,由北京邮电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11所“211工程”院校联合成立的北京高科大学联盟,就已经开始互认通选课学分。“北京高科”的11所盟校包括北京邮电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林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和哈尔滨工程大学。“跨校选课”“学分互认”在9所在京高校中实现。此外,各校还将通过优秀教师交叉任课,互聘研究生导师,共享图书馆、实验室、前沿学术讲座、就业等优质教育资源。
  广州大学城内各高校课程可通选的时间更早,始于2006年。目前,广州大学城高校互选课程管理系统,只有华南师范大学(6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1门)、广州中医药大学(3门)、广东药学院(7门)、星海音乐学院(4门)、广州大学(8门)开设互选课,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州美术学院等都没有开课,所有选课学生加在一起不足3000人,仅占大学城在校学生数的2%。
  热门课不得不限制人数
  近年来媒体不断报道在一些大学中学生选课竞争激烈,对部分热门课程的争抢简直如同购物网站促销秒杀。《教育》旬刊记者采访了解到,正是由于大多数通选课学生不感兴趣,而为了凑够学分又不得不选,才使得大家在众多备选课程中百里挑一,那些简单、好玩的课程也就成了学生争抢的对象。越热门的课越要限定人数,否则别的课就没人选了   2013年11月28日,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學生记者站在其官方微博上发布了一条信息:“离抢课时间还有5分钟,你准备好了吗!”这次选课,该校开放了几十门公选课备选,为保证大多数课有人选,一些热门课专门进行了人数限制。这些热门可一开始选,眨眼之间就被同学们“秒杀”个精光。距开选时间还有半小时,不少同学就在电脑前摩拳擦掌,准备抢热门课程。一位该校学生介绍说:“几千人抢几十个热门课程的名额,除了手快,还得靠运气。”
  这上百个公选课程里,哪些课程最热门?师大辅导员肖老师介绍说,网球、桥牌、野外生存这些选修课比较受到学生青睐,基本在开选后一分钟之内就会被抢光。在全部课程中,最受欢迎的应该是性教育课,这个是最快就被抢光的课程。一直以来,性教育课都是公选课大热门。
  这些课程为何热门呢?王希同学介绍说,他选了桥牌课,是因为他以为不用考试。不想真的有期末考试,还好考试并不难:最后一节课,老师在教室里摆好牌局,会打桥牌就算过关,打赢老师还能得高分。野外生存课的考试则更加容易,老师每节课发一张世界风景名胜明信片,期末考试把平时每堂课收集的明信片交上去,这就能及格了。
  学术性与实用性吸引学生
  在上海的同济大学,多年来,杨如增教授的珠宝鉴赏课总是高居通选课点击榜首。2001年,正值珠宝行业快速兴起之时,杨如增教授的珠宝鉴赏课一出现,就吸引了多方眼球。十多年来,新鲜感褪去,这门课依然是在第一轮选课中就被选满的热门课。据了解,珠宝鉴赏作为同济大学的公选课之一,最多接受120人申请。珠宝鉴赏缘何风靡高校?“首先,是实用。”杨如增表示,处于对通选课性质的考虑,这门课更侧重科普性,让学生能够学有所用,“学生们学了这门课后知道了什么是‘物有所值’。”杨如增指出,学生热选对这门课,也是因为这是一门跨学科课程。珠宝鉴赏是综合型课程,包含艺术设计、历史学、地质学、材料科学等多种学科。
  同济大学的公共关系学也是一门受到欢迎的通选课。授课教授李占才妙语连珠、富有感染力的现场讲演深入学子心中,每当他开课总是人人趋之若鹜,他教授的公共关系学往往是学生们第一轮选课的必选之课。李占才认为,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从校门到校门,缺乏与人相处的经验。当代家庭更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并不对孩子的其它方面有过多要求;学生们不止自己是独生子女,父母也是独生子女,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很少与外界交往。他们进入大学后,不但要处理与同学、老师的关系,今后在工作上还要处理与同事、老板、客户的关系,学生热选公共关系课,堪称理性的选择。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的“婚姻与爱情”课也是一门受欢迎的通选课。这门课已经开设8年之久,由洪亚非老师授课。他没想到,这门选修课会如此受热捧,课程设定84人上课,报名接近500人,课堂上还要容纳从校外慕名而来的“蹭课族”。从2008年到现在,洪亚非根据实际生活中感情问题的不断发展变化以及学生的需求,教学内容进行了多次压缩,刚开始是包括爱情、婚姻和家庭,后来逐渐压缩家庭和婚姻的相关内容,如今爱情问题占了授课内容的70%。在洪亚非看来,课程内容对大学生有很强吸引力,大学生们都渴望能有美好生活,有美满的家庭,希望自己的生活幸福。洪亚非认为:“实用、贴近学生实际的课程会受到学生的喜爱。学生总是希望能从这些选修课中学到对将来就业、生活有帮助的知识。一部分非通识课以专业知识为主,过于理论,而实用、实践性强的通识选修课恰恰成为一个补充,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其他文献
目前,陕西师范大学在该校春季运动会上组织了一场千人啦啦操《致青春》,参演的1230名学子,身著颜色鲜艳的运动衫,以热情的舞姿、整齐的节拍,让大家感受到青春的精彩、运动的魅力。  摄影报道/龙卓华 杨涛
吴苡婷在2014年5月7日《东方教育时报》撰文指出:这段时间,科技行政单位的管理者和高校的科技工作者都在关注同一件事,那就是科研经费体制的改革。3月3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改进
给出了离散控制系统闭环脉冲传递函数G(z)的极点不全位于z平面单位圆内的一个非常简洁的判据 ,利用这个判据 ,可以很方便地判断出一类离散控制系统不稳定 .所得结论简洁 ,计
陈彦蓉在2014年5月8日《中国青年报》撰文指出:临近毕业,网络上关于本科毕业生论文存废的争议再次热起来。究其原因,还是针对本科生毕业论文注水、拼凑现象的严重化。有媒体煞有
4月21日,网上流传着一张照片,一位蓄着胡子、一身黑衣、黑布鞋、没穿袜子的老人坐在中国科学院大学的讲台前,低头念着发言稿。他是中科院院士李小文。有人说李小文像《天龙八部》里的扫地僧,意思是一个沉默、不起眼的小角色,却有着惊人天分和盖世神功。(2014年4月23日《河南商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事喧哗,不求名利,真名士自风流,没有华服,没有上镜,一样引来无数人的膜拜崇敬。“扫地僧院士”的真正
根據教育部的通知要求,高职院校应在2015年年底前完成本校首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编制工作,这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貌似还有很长时间,不必着急;但是,从75所部属高校编制出的水平欠佳就业质量报告看,高职院校应该对此引起高度重视。在笔者看来,以就业为办学导向的高职院校,就业质量报告的重要性其实要高于其它院校。  高职院校在编制就业质量报告中,至少要从部属院校的首次就业质量报告中,吸取以下教训——  其
商科过热是中国高等教育病态之表现。留美中的商科热,则属于病入膏肓。这种观点,在网络上遭到抨击并不意外。因为商科热已经持续了十几年,滋生了许多商科毕业或商科在学的既得利益集团。他们生怕自己的身价受影响。但是,事实和数据非常顽固,一直在证明着笔者的观点。  大学是年轻一代思索人类和人生的根本问题、并寻求应对之道的地方。大学的本质,还在于思想和知识。商学在大学的知识体系中,仅占有边缘的地位。这也是为什么
志愿填报的过程是一个“知己” “知彼”的过程。“知己”就是考生自身定位;“知彼”就是目标高校的定位。“知己”和“知彼”的准确判断与结合就是成功的志愿填報。2014年北京高考志愿实行平行志愿组方式,使得目标学校提档线排名上升,“知彼”发生了变化,需要仔细研究应对策略。但是志愿填报模式的改变不会影响到考生自身定位。因此“知己”并没有发生变化。我们仍然可以像往年一样采取常用的分差法或者排名法进行考生定位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全国292所独立学院中201所举办者有房地产及各类投资企业背景,约占独立学院总数的68.8%,企业往往用投资的理念去办学,有些独立学院投资方不问青红皂白,每年9月底学生报到以后先把钱抽掉百分之多少作为惯例。  作为中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的产物,独立学院由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自上世纪90年代在江浙一带创
姜泓冰在2014年5月8日《人民日报》撰文指出:成为“世界一流”,是许多大学的共同梦想。但纵观全球,能担得起“世界一流”的那些名校,谁是别人的翻版?谁又靠“第二个某某”来享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能否成为世上“第一个”,成为与哈佛大学、牛津大学齐名甚至更有名的“这一个”,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对中国高校办学思路与价值取向提出了更高要求。什么样的大学才当得起“世界一流”?不同的人、不同的学校有着各自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