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人员行为观察模型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来源 :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on_1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消除煤矿人员的不安全行为,进一步减少甚至避免煤矿事故发生,基于轨迹交叉论、杜邦STOP系统及行为安全相关理论,构建了煤矿人员行为观察模型,从计划、执行、检查、改进四个方面深入诠释模型的内涵,从观察对象、观察内容、观察方式、分析方式、管理方式五个方面解释模型的特点;将模型运用于某煤矿企业,通过对煤矿职工开展10个周期的行为观察与行为纠正,发现员工的不安全行为数量明显减少,安全行为习惯基本养成,说明煤矿人员行为观察模型具有一定的实效性.
其他文献
通过静态推力实验,研究了襟翼形状对机翼上表面喷流偏转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涡流发生器对喷流偏转进行被动控制,研究了涡流发生器安装位置、安装角和涡流发生器高度对喷流偏转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流偏角在襟翼偏角为30°时达到最大值,并随襟翼半径增大而增大;使用涡流发生器有助于促进喷流附着、增大喷流偏角;安装角和涡流发生器高度是影响喷流偏转性能的关键参数.
新一代战斗机超声速内埋武器投放需要进行分离安全性评估.针对内埋武器高速风洞投放试验的需求,设计了一套新型双气缸弹射机构.使用三维建模软件开展了弹射机构的结构设计.基于气缸无杆/有杆腔内压力方程、储气罐与无杆腔流量方程、有杆腔与大气相连的流量方程以及活塞驱动力方程等,建立了弹射过程的数学模型,并利用运动仿真软件对所设计的弹射机构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了结构的合理性.设计了弹射机构伺服控制系统,利用电气伺服阀及相关控制元件实现对弹射机构的控制.在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FD-12风洞中开展了试验验证(马赫数1.
为解决青岗坪矿4号煤层透气性差、瓦斯涌出量大的问题,提出采用高压水射流提高煤层渗透性、改善瓦斯抽采效果的技术方案.现场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技术后百米钻孔平均流量可提高2~3倍,同时抽采浓度高、持续时间长,为工作面安全回采提供了保障.
为在轴向距离较短的风洞中调制出局部高湍流场,利用风洞试验的方法,对5种格栅(2种方型格栅、3种竖条格栅;3 cm×3 cm截面铝制型材组装)后的近流场区域进行热线风速仪测量,得到格栅后近场区域的湍流参数分布及各向同性特性,依据相关湍流参数的变化规律,引入无量纲量拟合近场区域湍流强度变化规律经验公式,拟合优度为0.96.分别利用经典和现代谱估计对湍流功率谱密度进行分析,对比发现不同形式的谱估计均能准确预测近场区域湍流功率谱密度,仅在低频处存在偏差.通过改变格栅与测点距离、来流速度以及栅条结构的形式,可以改变
提出一种分析平尾抖振的风洞试验方法,通过在某型常规布局民用客机刚性全模的主翼和平尾表面安装超小型脉动压力传感器,测量并分析了主翼及平尾表面脉动压力的时域与频域数据,得到了在主翼尾流及自身流动特性影响下平尾不同截面的脉动压力特性和表面压力分布特性.结果表明:在中小迎角下,主翼出现强分离流动时产生的随机脉动压力激励会引起平尾结构强迫振动,且平尾表面的脉动压力主频与主翼尾流的脉动压力主频相近.在大迎角下,平尾不再受主翼尾流的干扰,其脉动压力特性与自身的分离特性相关,且沿平尾展向向外脉动压力功率谱密度值逐渐降低.
针对某矿3505工作面内废弃放水巷存在的安全隐患,通过对高水充填材料特性的分析可知,高水充填材料固结体早强特征明显,材料体积应变整体变化较小,受压性良好,适合用于空巷充填作业.结果表明,高水充填方法在现场实施后,工作面过空巷前后稳定性良好,未发生明显的片帮现象,可实现3505工作面安全高效开采.
新疆地区煤炭资源普遍存在埋藏较浅、煤层较厚、煤层与顶板较硬的特点,顶煤的冒放性较差,采放比设计及设备选型需综合考虑.文章主要探究浅埋双硬特厚煤层综放面的合理采放比设计以及关键装备选型配套方案,以榆树岭煤矿110501综放工作面为工程案例,首先进行工程类比,然后使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不同采高条件下采场塑性区及垂直应力分布规律进行研究,针对不同采高顶煤的冒放性及煤帮片帮破坏特征分析,优化设计综放面采放比;并结合榆树岭煤矿110501工作面具体参数,采用理论计算和三机配套原则进行一系列计算,选取合适的设
针对坚硬顶板导致的工作面后方悬顶面积大、来压强度高的问题,基于扇形爆破弱化技术,针对山西某矿的生产地质条件,对爆破参数进行理论研究并进行现场实施验证.结果表明:本次爆破弱化坚硬顶板试验使工作面来压强度明显降低,对巷道两帮以及底鼓变形量控制方面有显著效果,使两帮变形量降低81%,底鼓量降低91.2%.
粉尘作为煤矿五大灾害之一,严重危害着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为了解决倾斜三软煤层开采所导致的粉尘污染,特别是呼吸性粉尘污染问题,提出了长孔低压注水降尘方案,研究了煤层注水降尘机理,分析了煤层长孔低压注水技术实施装备、工艺以及降尘效果.泉店煤矿14010工作面工程实践表明:倾斜三软煤层实施长孔低压注水技术后,煤层平均含水率提高了9倍,综采工作面司机位置降尘效率达64.0%,呼吸性粉尘降尘效率为22.44%;综采工作面机组下风侧10~15 m处降尘效率达60.86%,呼吸性粉尘降尘效率达52.02%.该技术研究为
针对某矿切顶卸压无煤柱开采技术条件,采用理论分析、现场监测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其矿压显现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沿空留巷段可分为初次来压、矿压显现强烈及一般3个危险区,巷道变形发展主要分为掘进变形、采前变形、掘巷渐次变形与变形稳定4个阶段,其中掘巷渐次变形阶段对巷道影响最为严重.切顶卸压可以有效切断顶板的应力传播路径,使应力集中向支架远端的实体煤层中传导,提高支架的支撑效果.工作面滞后40~100 m范围内,煤壁侧应力与顶板累计沉降值显著增加,此阶段顶板岩梁运动剧烈,需要加强支护.研究成果可为矿山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