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凯,一位执着的民间发明家,2005年3月,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防撞防沉安全轮船》专利证书。2006年元月获得了《磁浮力发动机》专利证书;如今,又申报了《人造天梯及太空列车》发明专利,正式向人类社会的梦想发起进攻。
只有善于发现,才能不断创新
被誉为“工人发明家”的吴凯是中原油田第九社区的一名普通司机。工作中,他爱岗敬业,踏实肯干,以突出的成绩多次荣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八小时以外,他利用休息时间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撰写各种专业论文30余篇,分别在《世界发明》、《发明与创新》等国家一级期刊上发表。
吴凯常说,“处处留心皆学问,发明就在你身边,只有善于发现,才能不断创新。”生活中的吴凯博闻强记,博览群书,为了便于发明和创新,他自费订阅了《世界发明》、《发明与创新》、《发现》等多份杂志,平时总是爱不释手,利用业余时间仔细研读。通过认真学习,他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启迪了智慧,同时也产生了发明的灵感。
吴凯深知轮船是海上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纵观船舶的发展史,轮船的制造技术虽然在飞速发展,但由于海上气候变化多端,海底暗礁复杂多变,从而导致撞船、沉船事故接连不断,虽然有些轮船备有防水室,但其作用甚微,当事故发生时,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轮船慢慢沉入海底而无计可施。难道真的就没有一种有效的防撞防沉措施吗?从此,他踏上了一条艰难探索的创新发明之路……
一次偶然的机会,吴凯看到供热工人在维修供热管线,作业工人用混合好的聚氨脂发泡剂注入到包裹管线的特制模具中,2分钟内,聚氨脂液体便迅速膨胀成固体包裹在供热管线上。看到这一现象,吴凯突然灵光闪动:当轮船触礁进水时,若能及时把发泡剂注入船舱底部的进水部位,轮船不就可以避免轮船触礁沉没了吗?因为发泡剂的膨胀速度大大高于轮船进水的速度,发泡剂膨胀后可迅速充满船舱的底部并把进入的水挤出船外。想到这里,吴凯喜出望外,他很快买来了两大桶发泡剂,在家中一次次做发泡剂膨胀实验。发泡剂俗称黑白药,实验时将黑白两种化学液体按一定比例混合后而发生化学反应快速生成很轻的泡沫状固体物质。有一次,吴凯把少量的发泡剂掘合后装入封闭的饮料瓶中,以便观察发泡剂在密闭压力下的反应变化,随着瓶中发泡剂的不断膨胀,饮料瓶经受不住膨胀的高压突然发生爆炸,泡沫飞溅吴凯满脸,并把家中的窗户玻璃都震碎了。摸着被泡沫打得红肿的脸颊,吴凯不顾疼痛,反而非常开心。“这正是我想要看到的膨胀效果呀!”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和反复实验,2005年3月,吴凯终于拿到了盼望已久的《防撞防沉安全轮船》专利证书。让轮船不再沉没,让生命不再葬身海底,这就是吴凯发明防撞防沉安全轮船的初衷。该技术还可用于海上救援、沉船打捞、潜艇防沉及军舰防沉等诸多领域。专利授权后,荷兰中国商会、美国索富国达集团、台湾金葳科技有限公司等一些境外公司纷纷来电来函洽谈专利的合作开发,意大利罗马投资集团甚至还寄来了专利技术转让的合同书,并许下450万美元重金要求买断该项专利。面对种种诱惑,吴凯不为所动,他说,“我搞发明是为了祖国富强,人民安康,我要让我的专利技术在祖国的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创意魅力无穷,发明点石成金
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吴凯在家中收看电视节目时,科技博览中磁浮列车那风驰电掣的速度让他灵光一闪:如果把磁力作为发动机的原动力,不就可以发明一种不用燃料的发动机吗?既节约能源,又减少污染。于是他找来了电磁铁和永磁铁等材料,在家中一遍又一遍地做起了磁浮发动机的模拟试验。为了解永磁铁的物理性能,吴凯利用节假日专程跑到郑州大学的磁能研究所向磁能专家请教,在崔教授的热情帮助下,吴凯对磁铁、磁液、软磁铁的性能及参数有了深刻的认识。不久,他又远赴河南长垣的电磁超重设备制造厂,虚心向电磁铁的制造专家请教电磁的结构、性能和工作要求,得到闫工程师的支持和帮助,在闫工程师带领下参观了大型电磁铁的制作过程,并实地考察了电磁铁的工作状态和性能。经过查阅大量的有关文献资料和若干次的试验,吴凯很快完成了磁浮动力机的理论研究和结构设计方案,2006年元月,他终于拿到了《磁浮动力机》的专利证书。专家对他说,“鉴于该项专利只有小型的实验,技术还不够成熟,我们给出的评估价相当保守,你若能做出大型的样机并试验成功,该项专利将会引发发动机制造领域和工业能源的一次革命,其价值不可估量!”
造出一台真正的发动机,对一名月薪只有一千余元的普通工人来说,其难度可想而知。正当吴凯一筹莫展之际,郑州的一位发明爱好者侯国强先生在报纸上看到吴凯的发明事迹后深受感动,亲自来到濮阳登门拜访,了解情况后,表示愿意从技术上积极协助完成样机的制作。与此同时,吴凯的几位朋友和同事也伸出了援助之手,全力支持他的样机研制。有了大家的支持和鼓励,吴凯更是如虎添翼,信心倍增。由于磁浮动力机是利用永磁铁做动力,所以动力机的所有零部件都以不锈钢、铝和金、铜等有色金属加工制造而成,而且所有零件都没有现成的,必须自己动手设计加工。有时为了寻找一个合适的加工材料,往往要跑遍当地所有商场和门市,甚至还要跑到郑州及北京等地采购。仅加工一块5毫米厚的铜板,吴凯就用坏了3个钻头,其坎坷与艰辛不言而喻。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2006年12月16日深夜,第一台单缸磁浮动力机终于成功运转,带着成功的喜悦,吴凯在侯先生的协助下又投入了四缸磁浮动力机的研制工作。有了以往的经验,四缸磁浮动力机因此少走了许多弯路。今年元月,吴凯的四缸磁浮动力机终于呈现在世人面前。吴凯甚至还想做一个十二缸的磁浮动力机。据吴凯介绍,磁浮动力机经改进后,不仅可用于汽车、轮船、潜艇和火车的动力装置,而且还可作为单纯的发电设备进入宾馆、酒店和千家万户。
人造天梯上太空
用智慧创造奇迹,用奇迹造福人类,吴凯说这是他一生的梦想和追求。他还有一个最大的愿望,那就是有一天能造出中国人自己的天梯。为此,他申报了《人造天梯及太空列车》的专利。同时,还在《创新与发明》杂志上发表了题为《空气带我去登月》的论文。人造天梯的建成将成为人类开发和利用太空资源,探索宇宙奥秘的捷径,同时也对保护地球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天梯无论建在何处,都将成为闻名世界的一道风景,从而带动当地的经济高速发展。为投资者带来巨额回报。吴凯期盼着众多有眼光的企业或个人,来共同完成一个高度在100公里左右的太空天梯实验,为人类社会创造一个奇迹,为人们的梦想圆一个神话!
只有善于发现,才能不断创新
被誉为“工人发明家”的吴凯是中原油田第九社区的一名普通司机。工作中,他爱岗敬业,踏实肯干,以突出的成绩多次荣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八小时以外,他利用休息时间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撰写各种专业论文30余篇,分别在《世界发明》、《发明与创新》等国家一级期刊上发表。
吴凯常说,“处处留心皆学问,发明就在你身边,只有善于发现,才能不断创新。”生活中的吴凯博闻强记,博览群书,为了便于发明和创新,他自费订阅了《世界发明》、《发明与创新》、《发现》等多份杂志,平时总是爱不释手,利用业余时间仔细研读。通过认真学习,他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启迪了智慧,同时也产生了发明的灵感。
吴凯深知轮船是海上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纵观船舶的发展史,轮船的制造技术虽然在飞速发展,但由于海上气候变化多端,海底暗礁复杂多变,从而导致撞船、沉船事故接连不断,虽然有些轮船备有防水室,但其作用甚微,当事故发生时,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轮船慢慢沉入海底而无计可施。难道真的就没有一种有效的防撞防沉措施吗?从此,他踏上了一条艰难探索的创新发明之路……
一次偶然的机会,吴凯看到供热工人在维修供热管线,作业工人用混合好的聚氨脂发泡剂注入到包裹管线的特制模具中,2分钟内,聚氨脂液体便迅速膨胀成固体包裹在供热管线上。看到这一现象,吴凯突然灵光闪动:当轮船触礁进水时,若能及时把发泡剂注入船舱底部的进水部位,轮船不就可以避免轮船触礁沉没了吗?因为发泡剂的膨胀速度大大高于轮船进水的速度,发泡剂膨胀后可迅速充满船舱的底部并把进入的水挤出船外。想到这里,吴凯喜出望外,他很快买来了两大桶发泡剂,在家中一次次做发泡剂膨胀实验。发泡剂俗称黑白药,实验时将黑白两种化学液体按一定比例混合后而发生化学反应快速生成很轻的泡沫状固体物质。有一次,吴凯把少量的发泡剂掘合后装入封闭的饮料瓶中,以便观察发泡剂在密闭压力下的反应变化,随着瓶中发泡剂的不断膨胀,饮料瓶经受不住膨胀的高压突然发生爆炸,泡沫飞溅吴凯满脸,并把家中的窗户玻璃都震碎了。摸着被泡沫打得红肿的脸颊,吴凯不顾疼痛,反而非常开心。“这正是我想要看到的膨胀效果呀!”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和反复实验,2005年3月,吴凯终于拿到了盼望已久的《防撞防沉安全轮船》专利证书。让轮船不再沉没,让生命不再葬身海底,这就是吴凯发明防撞防沉安全轮船的初衷。该技术还可用于海上救援、沉船打捞、潜艇防沉及军舰防沉等诸多领域。专利授权后,荷兰中国商会、美国索富国达集团、台湾金葳科技有限公司等一些境外公司纷纷来电来函洽谈专利的合作开发,意大利罗马投资集团甚至还寄来了专利技术转让的合同书,并许下450万美元重金要求买断该项专利。面对种种诱惑,吴凯不为所动,他说,“我搞发明是为了祖国富强,人民安康,我要让我的专利技术在祖国的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创意魅力无穷,发明点石成金
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吴凯在家中收看电视节目时,科技博览中磁浮列车那风驰电掣的速度让他灵光一闪:如果把磁力作为发动机的原动力,不就可以发明一种不用燃料的发动机吗?既节约能源,又减少污染。于是他找来了电磁铁和永磁铁等材料,在家中一遍又一遍地做起了磁浮发动机的模拟试验。为了解永磁铁的物理性能,吴凯利用节假日专程跑到郑州大学的磁能研究所向磁能专家请教,在崔教授的热情帮助下,吴凯对磁铁、磁液、软磁铁的性能及参数有了深刻的认识。不久,他又远赴河南长垣的电磁超重设备制造厂,虚心向电磁铁的制造专家请教电磁的结构、性能和工作要求,得到闫工程师的支持和帮助,在闫工程师带领下参观了大型电磁铁的制作过程,并实地考察了电磁铁的工作状态和性能。经过查阅大量的有关文献资料和若干次的试验,吴凯很快完成了磁浮动力机的理论研究和结构设计方案,2006年元月,他终于拿到了《磁浮动力机》的专利证书。专家对他说,“鉴于该项专利只有小型的实验,技术还不够成熟,我们给出的评估价相当保守,你若能做出大型的样机并试验成功,该项专利将会引发发动机制造领域和工业能源的一次革命,其价值不可估量!”
造出一台真正的发动机,对一名月薪只有一千余元的普通工人来说,其难度可想而知。正当吴凯一筹莫展之际,郑州的一位发明爱好者侯国强先生在报纸上看到吴凯的发明事迹后深受感动,亲自来到濮阳登门拜访,了解情况后,表示愿意从技术上积极协助完成样机的制作。与此同时,吴凯的几位朋友和同事也伸出了援助之手,全力支持他的样机研制。有了大家的支持和鼓励,吴凯更是如虎添翼,信心倍增。由于磁浮动力机是利用永磁铁做动力,所以动力机的所有零部件都以不锈钢、铝和金、铜等有色金属加工制造而成,而且所有零件都没有现成的,必须自己动手设计加工。有时为了寻找一个合适的加工材料,往往要跑遍当地所有商场和门市,甚至还要跑到郑州及北京等地采购。仅加工一块5毫米厚的铜板,吴凯就用坏了3个钻头,其坎坷与艰辛不言而喻。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2006年12月16日深夜,第一台单缸磁浮动力机终于成功运转,带着成功的喜悦,吴凯在侯先生的协助下又投入了四缸磁浮动力机的研制工作。有了以往的经验,四缸磁浮动力机因此少走了许多弯路。今年元月,吴凯的四缸磁浮动力机终于呈现在世人面前。吴凯甚至还想做一个十二缸的磁浮动力机。据吴凯介绍,磁浮动力机经改进后,不仅可用于汽车、轮船、潜艇和火车的动力装置,而且还可作为单纯的发电设备进入宾馆、酒店和千家万户。
人造天梯上太空
用智慧创造奇迹,用奇迹造福人类,吴凯说这是他一生的梦想和追求。他还有一个最大的愿望,那就是有一天能造出中国人自己的天梯。为此,他申报了《人造天梯及太空列车》的专利。同时,还在《创新与发明》杂志上发表了题为《空气带我去登月》的论文。人造天梯的建成将成为人类开发和利用太空资源,探索宇宙奥秘的捷径,同时也对保护地球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天梯无论建在何处,都将成为闻名世界的一道风景,从而带动当地的经济高速发展。为投资者带来巨额回报。吴凯期盼着众多有眼光的企业或个人,来共同完成一个高度在100公里左右的太空天梯实验,为人类社会创造一个奇迹,为人们的梦想圆一个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