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会讲故事的家长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zhong9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爱听故事,非常爱!这一点,没有人真正知道究竟是为什么。大概,孩子本身就是个故事,他们的脑袋瓜里,总是装满奇妙的想法,而神奇、幻想、无所不能的童话故事,恰恰切合了他们的思想。
  孩子总是缠着大人给他讲故事,而家长呢,每天都少不了给孩子讲故事。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讲故事,孩子才会更爱听呢?
  添油加醋地讲故事
  我给丫头讲故事的时候,喜欢添油加醋。我所添的油和醋,其实就是一个个搞笑的笑点,也就是给故事加点笑料,博孩子一笑。
  我们可以想一想,孩子听故事,图的是什么?不就是图个开心有趣吗?所以,讲故事的时候,根据故事的情节或者主人公的特点,随机应变地加入一点笑料,你讲的故事就会更加有趣。
  就拿《猜猜我有多爱你》这个绘本来说,我给丫头讲的过程中,她会嘻嘻哈哈笑好几次。说起来,这是非常温情的绘本,不是搞笑的风格。但是,通过我的讲述,温情中又有了几分幽默。
  比如,故事的开头讲到:“小栗色兔子该上床睡觉了,可是他紧紧地抓住大栗色兔子的长耳朵不放。”讲完这句,我不讲下句,而是加入自己编的笑料:“啊——我的耳朵快被拽掉啦!你要拽着我的耳朵荡秋千吗?你看,拽红了吧?”丫头立马就咯咯笑起来。画面上画得清清楚楚,一只小兔子双手紧紧抓住大兔子的长耳朵,我加的这点笑料,孩子通过读图完全能感受到。
  接着,讲到大兔子把小兔子抱起来,甩过自己的头顶时,我又加了第二处笑料:“哎哟,我的老腰啊,闪着腰啦!快下来,疼死我了。”丫头再次喷笑。
  继续讲,讲到大兔子跳起来说“我跳得有多高,就有多爱你”时,他的耳朵都碰到树枝了。于是,我在此处加入第三个笑料:“啊!我的耳朵呀,被树枝碰疼了。”丫头又笑了。
  讲到最后,小兔子睡着了,大兔子把他放在用叶子铺成的床上,低下头来,亲了亲小兔子,对他说晚安时,我又加了最后一处笑料:“呀!亲了一脸口水。”丫头再次爆笑。因为我知道,每次我亲她的时候,她总撒娇地说:“呀!有口水!”说着,赶紧用手擦拭我亲过的地方。
  看看,一个温情平和的绘本,经我这样添油加醋地一讲,是不是就变得更加有趣了?这样的讲述,孩子听几遍,笑几遍,永远不会烦。
  当然,想要做到这一点,家长需要提前做功课。给孩子讲的故事书,家长要先通读、细读,完全了解故事内容,做到心中有数,知道什么地方可以添油加醋,變得更好玩。这样,才可以临场发挥,让你的讲述更有趣。
  声情并茂地讲故事
  我见过老公给丫头讲故事,就是抱着一本书,照着书一字一句,一个语调读下来。没有高潮、没有转折、没有悬念、没有表情,从头到尾,一个语调也不调换。原本有趣的故事,被他讲得索然无味。所以,丫头不喜欢听他讲故事。有时丫头让我讲故事,我正忙着,让她去找爸爸讲,她就噘起小嘴,气鼓鼓地说:“不!爸爸讲得不好!妈妈讲得好!我喜欢听妈妈讲故事。”
  所以说,给孩子讲故事,也是技术活。它的技术,就是你要声情并茂地去讲。
  首先,要有“声调”——讲的时候,你要不停地转换语气和腔调,比如故事中的老奶奶讲话时,要用老人说话的腔调;小朋友说话时,要用奶声奶气的声调;国王说话时,就要拿出威严的声调;公主说话时,要用甜美的声调……诸如此类,你要时时转换声调,符合说话者的身份。
  其次,要有“表情”——你要不停地调整面部表情,故事里的人物高兴时,你就笑着讲;故事里的人物伤心时,你就难过地讲;故事里的人物骄傲时,你就露出骄傲的表情;故事里的人物生气时,你就吹胡子瞪眼……这样一来,你的表情就把故事氛围渲染到了极致。孩子也就容易被你感染,完全沉浸到故事中去。讲得专注,听得好听。
  再次,要有“动作”——讲的过程,不只用嘴,还要配合动作,来表现故事。比如,我给丫头讲绘本《好饿的毛毛虫》,讲到星期六,毛毛虫吃了一块巧克力蛋糕、一个冰淇淋甜筒、一根腌黄瓜等十样美食后,那天晚上,毛毛虫的肚子好痛。讲到这,我就捂住自己的肚子,做出痛苦的样子,喊:“哎哟!我的肚子好疼啊!快要撑破啦!”丫头见状,也学我捂着肚子装肚子疼。我们母女俩笑作一团。
  家长声情并茂地讲故事,哪个孩子会不爱听呢?如果孩子不爱听你讲故事,很可能是你讲的方式方法不对,孩子从中听不出趣味。或者你讲的语速太快,孩子跟不上节奏,也会失去听的兴趣。所以,要学会慢慢地讲,声情并茂地讲。
  和孩子一起“演绎”故事
  角色扮演,也是一种讲故事和听故事的方式。有的故事,情节简单,孩子听两遍就记住了。这个时候,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演绎这个故事。
  举个例子,如果你给孩子讲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你当青蛙妈妈,孩子当小蝌蚪,其他家人可以当故事里的其他角色。当然,如果只有你和孩子在场,你也可同时扮演其他角色,只让孩子专心当好小蝌蚪。然后,你可以到屋里不同的地方,让孩子去找你,找到了就问:“你是我的妈妈吗?”你说不是,并给他指点。然后你再换个地方,孩子再次找到你,问:“你是我的妈妈吗?”就这样,直到最后,小蝌蚪找到了你这个妈妈。你会发现,孩子就像真的找到了自己的妈妈似的,动情地拥抱你。
  事实上,孩子在演绎故事的过程中,他是倾注了真感情的。所以,这就要求家长,在陪孩子玩角色扮演的时候,也要用点心,用点情,认真、动情地陪孩子演绎故事,不要觉得这是假的,是玩的就敷衍孩子。你的敷衍,孩子绝对看得出、感觉得到。这会削弱演绎故事的乐趣,让孩子的兴奋和开心大打折扣。
  引导孩子演绎故事的好处,不但能帮助孩子理解故事内容,同时也锻炼了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在故事中,完成一种内在的成长。
  做个会编故事的“故事机”
  其实,有趣的故事,不只存在于书本。在孩子的眼中,日常生活处处都是故事。除了讲书本上的故事外,我还喜欢给丫头编故事。丫头给我起了个绰号“妈妈故事机”。每次,我给她编故事的时候,她都会欢呼:“妈妈故事机启动啦。”然后,她伸出手指头,在我身上点一下,好像按开关似的,然后我就可以给她编故事了。
  编故事的素材,生活中有很多。比如,丫头感冒的时候,我就给她编个“细菌的故事”;她好奇地把手指伸进插座孔的时候,我就随口编个关于电的安全故事;她洗澡喝洗澡水的时候,我就编个小鱼喝洗澡水肚子疼的故事;她看到流浪猫的时候,我就给她编一个好听的小猫的故事;冬天下雪的时候,我们边堆雪人,我会边给她讲个雪精灵的故事;春暖花开的时候,我就给她讲个花仙子的故事;有月亮的晚上,我会给她讲个月亮姐姐的故事……
  总之,家长要慢慢养成这种思维。孩子习惯把植物、生活用品等,当成有生命的来与之交流,我们利用这一点,很轻松地就能编出应景的故事,给孩子当个消遣。
  家长要做到这一点,其实不难。关键就是要有一颗童心,多站在孩子的立场看问题,学会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世界万物。
  给孩子讲故事的注意要点
  家长不但要会讲故事,还要呵护孩子听故事的欲望和积极性。让孩子听故事的习惯天长日久地保持下去,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家长要了解孩子的心理,懂得他们听故事的最重要动力是好玩有趣,而不是能从中学习知识。所以,家长要少点功利心,别只给孩子选择知识性书籍,只讲认知故事,应该多为孩子提供富有童真童趣的故事。
  其二,家长给孩子讲故事,要做到耐心、专心、用心。很多时候,孩子喜欢反复听一个故事。这时,家长要尊重孩子的意愿,耐心地反复讲,直到他说不讲了。另外,讲的时候要专心、用心。每天留出专门的讲故事时间,别的事情不做,包括不看手机。
  其三,别总是考问孩子有没有记住故事内容,或者问孩子这个故事讲了什么道理?或者,一讲到故事中的主人公做了错事,就想起自己的孩子也犯过这样的错误,借着故事说孩子。这样,孩子会很反感。原本快乐的听故事,成了讨厌的说教。
  家长要充分利用孩子爱听故事这几年的宝贵时光,尽可能地讲更多有趣、有“营养”的故事,让孩子伴随故事生活,丰富他的认知世界。相信,用童话故事“喂”大的孩子,一定是快乐的孩子。将来,他也会成为一个爱阅读的孩子。因为,听故事已经为他打下了坚实的阅读基础。从听故事,到独自阅读,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
  【编辑:花洁】
其他文献
女儿顶嘴,“猫妈”竟然要自杀——妈妈的焦虑另有原因  谢女士今年36岁,有一个14岁的女儿,名叫小童。小童所在班级有一个家长群,谢女士在群里很活跃,有“猫妈”之称,意思是看着像虎,其实很温柔,溺爱起女儿来没有分寸。谢女士很享受这个绰号,她说女儿要富养,不仅要物质富养,也要精神富养,只要女儿学习成绩好,多宠一宠又怎么了?  可是不久前的一天早晨,小童见识了妈妈可怕的一面。  那天是周一,小童起床时有
联词:门窗,万一,后悔,灭火器,糊弄,警觉,所谓,害人害己  半年前,有关部门对大超的超市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很多问题,要求他添置灭火器,门窗边不能堆放杂物,要留有安全通道,电器设备也要及时更换等。警告他一定要警觉,万一发生火灾,后悔可就来不及了!大超觉得,所谓检查,无非是走走过场,所以没当真。他不知从什么地方弄来几个过期的灭火器,摆在超市做样子,糊弄检查人员。一天夜里,天干物燥,刮着大风,超市突发
大闹考场有缘由  小帆是珠海市金湾区某中学的初三男生,因在月考中连续出现严重的歇斯底里症状,在其父范先生的陪同下紧急前来就诊。  范先生开门见山地说,这几天学校正在按惯例举行月考,但小帆不得不放弃,因为他大闹考场。“这孩子不知怎么回事,居然在考场上发疯!”平复一下情绪,他开始向我讲述事情的经过,“昨天考语文,考前小帆一切正常,而且他对这次考试信心满满,可是考试时间刚过去一半,他突然用拳头擂桌子,大
众所周知,带着哭腔提要求几乎是所有宝宝惯用的法宝。为什么呢?因为这招儿管用。不可否认,许多规则是被哭腔打破的,而规则一旦被打破,后患无穷,所以,如何对付宝宝的哭腔应该上升到如何坚持原则的高度。  确认,避免误会  【案例1】难缠的朵朵  4岁的朵朵是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更是爷爷奶奶的心肝宝贝。被四个长辈宠爱,朵朵难免娇气,最让妈妈厌烦的是朵朵喜欢用哭腔说话。比如,朵朵有七八个芭比娃娃,商场里有了新
大惊失色:  女儿要和男生玩“性游戏”  一个月前,我在下班路上看见前面有一对手拉手逛街的少男少女。仔细一看,那个背影竟是我女儿。当时我惊呆了:女儿刚过14岁生日,我曾郑重和她说过“不要早恋,要专心学习”之类的话,她满口答应了。可现在,她居然和一个男孩手拉手逛街!  看女儿和那个男孩的情形,他们在一起不是一天两天了,两人举止亲昵,相互间还“动手动脚”。当时我真想冲上去把他们拉开,再扇女儿一巴掌。最
问:与我老婆相比,我看问题更理性、更全面。最近,我接送孩子多一些,发现他居然跟他妈妈很像,看问题很极端,很情绪化。虽说孩子看问题不免幼稚,但我希望他尽快成熟起来,学会理性地、更全面地看待问题。请问,有什么好办法吗?  答:你可以让孩子学点哲学。挪威著名作家乔斯坦·贾德说:“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哲学家,因为他们天真好奇、思维活跃。”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张侃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孩子在童年时期
未来,我们一定会在某些时刻发生争吵。当风暴来临,让我们争着去做第一个说这句话的人:我们先冷静一下再来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亲爱的布丁宝贝:  11岁生日快乐!  11年前,你来到世间。11年来,你带给我们很多快乐,妈妈感谢你!在你即将成为一个青年时,我想要告诉你的是——  一、学会驾驭情绪  这个世界最险峻的事就是父母未经上岗培训就做了父母。这件事简直毫无道理。哪怕是只干几个月的育婴师都会有上岗
问:女儿特别爱和小区里的孩子玩“过家家”游戏,有时玩到肚子饿也不回家。玩游戏不是不可以,但是我想让女儿玩一些有用的、高雅的游戏,而“过家家”这种幼稚得要命的游戏,对孩子的成长能有什么好处?请问,我要不要制止她呢?  韓梅  答:孩子之所以热爱“过家家”,可能因为在这个游戏里,她可以随心所欲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无拘无束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我女儿也很喜欢玩“过家家”游戏。一天,我带她和她的小伙伴
16岁的少女闫妍(化名)被“直升机”妈妈控制得几乎窒息,但是青春期的自我意识觉醒,又让她有独立的强烈愿望,于是母女上演一场争夺控制权的战争。  “直升机”妈妈让我不敢憧憬未来  我今年16岁了,总幻想有属于自己的人生,可以自由安排时间,可以在心情不爽的时候自己安静地待会儿,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可以和同学们约一次电影或旅行。可是,这一切对我而言都只是幻想。  听说,有一种父母被称作“直升机父
【何庆简介】  清华大学道德与宗教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长兼秘书长,教育部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暨中国政法大学青少年法制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著有《21世纪人类健康文化的建立与战略构想》等专著。  30多年来,何庆研究员潜心创构健康社会管理文化理论体系,先后在23个省423个单位进行调查研究与实践探索,针对新时期中国家庭文明建设,尤其是家庭教育面临的新问题,提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