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异步电机全阶磁链观测器设计方法

来源 :水下无人系统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uaskb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型水下电动混流泵发射动力技术的不断发展,对高速电机驱动提出了新的要求.但传统全阶磁链观测器设计会引发系统极点产生正实部,造成无速度传感器控制系统不能在低转速区域保持稳定,促使装置启动失败.针对此,文中提出一种新的异步电机全阶磁链观测器设计方法,设计了一种基于全阶磁链观测器的误差反馈矩阵,可同时保证观测器极点实部和估计转速传递函数的零点实部都小于零,从而保证了观测器以及估计转速的稳定.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针对不同形式的退火炉,利用计算的通用性,开发出一套适用于立式或卧式的连退炉、镀锌炉等数学模型,继而开发一套控制系统,包括带钢温度跟踪、操作参数设定、换带策略制定等功能.通过现场验证,证明了模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转炉煤气(LDG)是钢铁企业生产过程中重要的二次能源.湛钢通过从炼钢LDG回收系统、系统匹配输送和用户使用调节等方面进行分析,开发利用LDG实时调节控制技术,LDG回收量获得了较大提升.
文章针对加热炉换热器、烧嘴、平移框架等以变型变参数设计的非标设备,进行二维CAD设计时,重复工作量大,效率较低等问题,提出使用参数驱动方式,将设备核心计算数据传递至三维设计软件,根据计算参数来驱动设备三维模型并生成工程图纸.将设计数据与模型参数链接,再通过软件读取参数,建立数据关系,改变和调整设计参数,自动完成设备模型和工程图纸,从而提高设计效率和设计精度,使得加热炉核心设备设计周期缩短40%以上,设计质量提高20%以上.
提高转炉蒸汽回收利用效率对实现转炉“负能炼钢”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多数转炉钢厂将转炉冶炼回收的蒸汽用于真空精炼设备.文章介绍了某厂200 t转炉蒸汽调质装置的设计依据和安全应用情况.蒸汽调质装置安全高效运行,满足了VD炉真空精炼用蒸汽工艺参数需求,实现转炉蒸汽零排放,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文章论述了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空气过滤器的分类、材质、结构、优缺点等,介绍了鞍钢M701SDA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空气过滤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对新投运的过滤器存在问题进行描述,并提出解决方法.
现有SDA工艺无法满足超低排放要求,为提高脱硫效率,在原有SDA工艺基础上,开发更加高效的新型SDA脱硫处理工艺.进一步研究在脱硫塔塔体增设多点多介质混合物喷管对脱硫效率的影响,包含喷管位置(高度、管长)和钙硫比等参数的研究.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得出:在Y=1.4D布管时,多介质混合物在塔内分布最为均匀,贴壁最少,脱硫效率最高;在Y=1.4D布管时,管长在0.7D~D之间,脱硫效率从91.2%上升到95.2%;钙硫比在1.5~3时,脱硫效率增长幅度较大,从89.7%增长至97.2%.通过工业实验验证了喷射多介
为研究双发回转体水下齐射过程流体动力演化特性,基于均质多相流理论、标准RNGk-ε模型、Singhal空化模型以及重叠网格技术,建立三维双发回转体水下齐射模型,开展不同发射速度下双发回转体非定常空泡与运动姿态演变过程数值仿真,分析了典型工况下双发回转体齐射过程流场结构演变、运动特性以及齐射速度对其运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航行前期空泡发展至最大,随着航行器向自由液面运动,空泡从其末端由下至上逐渐脱落,并发生了溃灭现象;由于齐射过程中流动干扰区域的存在,双发回转体肩部空泡形态演变过程由不对称演变为对称状,从
自主水下航行器(AUV)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由于数字回路的存在,需要将状态变量等量化并传输到控制器中,使系统稳定性受到了极大的影响.针对AUV轨迹跟踪控制问题,考虑状态和控制输入量化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非线性干扰观测器(NDO)的量化反馈滑模控制(SMC)方法.首先,采用NDO对外界未知干扰进行估计补偿,以抑制传统SMC中的抖振现象.然后,提出了一种SMC方案,将状态变量和输入的量化误差上界加入到SMC的开关项中,以克服量化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第一步证明无论在任何初始值开始,轨迹都将被驱使到一个较小的带状区
在水下目标自适应检测中,目标的高速运动会引起距离徙动(RCM)现象,从而导致检测性能下降.同时,由于水下环境的复杂性,还面临着辅助数据严重不足的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文中提出一种新的自适应检测算法,首先基于模型阶数选择方法,将声呐回波信号表示为多个时域序列形式,随后利用对称线阵协方差矩阵的斜对称结构对RCM目标的多元假设检验模型进行改进,进一步提出基于斜对称广义信息准则自适应匹配滤波(PG-AMF)检测算法.仿真结果显示,PG-AMF算法降低了对辅助数据的依赖,能够较为准确地估计出RCM目标回波的分布情况
以典型鱼雷结构为基础,首先通过干模态试验与仿真分析,修正全雷有限元模型,然后利用LMS Virtual.Lab边界元流固耦合分析方法,进行全雷湿模态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与在空气中相比,鱼雷结构在水中各阶固有频率均有所降低,前3阶频率降低量在35%左右.通过全雷干、湿模态仿真分析,获得解决复杂流固耦合问题的新途径,为后续进行鱼雷结构优化、减振降噪设计等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