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然资源日益匮乏,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已是我们不得不去正视的问题,在做家具设计时我们应使用扬长而非避短的手法去处理问题。存在即合理,面对任何一个东西我们都应负责任地去对待,要最大限度做到物尽其用,变废为宝,抓住其本质属性特色,进而将避短变为扬长。
关键词:设计;扬长避短;还原本质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11/12-202-1
一、发现材性之美
黑格尔说“Whatisrationalisactualandwhatisactualisra-tional”(存在即合理),凡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废料、烂料、边角料等往往被定义为没有什么再生价值的物件,因而将其废弃掉并不再进行开发利用。有人将其开裂的废弃树墩归为整棵木材中无用和丑陋的部分时,朱小杰却将其视为独特价值,将其裂缝劈开一分为二抑并在裂缝中用同样是被认为是废弃物的小径材将缝隙进行填充,反而使其变成拥有独特风韵的优秀作品。
二、材料的“缺陷”分析
材料有缺陷并非能够一概表明材料初始就有不足,即使始初就带有不足,通过人为的干涉同样是可以将其缺陷之憾转至为材料特性之美,反之也可转优为劣。在日常生活中大多办公座椅上采用纺织材料作为椅面,这种椅面美观且舒适性高,但极易吸附灰尘却又不能摘取下来清洗,这就存在设计不合理之处。若将座椅表面设计成易摘取清洗的方式便可弥补该不足。设计者只有对产品特征及材料属性把握准确才能最大可能避免材料浪费。通过材料而寄予的情感,对材料的不同使用手段和方法的挖掘都因人而异。如若能够将被人们摈弃不用的资源找到其适合存在的状态,那必然会收获到一笔意想不到的财富,这是对资源“负责”所应得的回报。将木料尽最大限度地高效利用,边角料可加工成小装饰品,例如开酒器、名片盒、相框、花瓶等。
三、合理利用材料的意义
“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东方人讲究顺应天常,对万物理应顺其特性并善用其性格特征,这既是一种尊重材料自身特性并将其合理利用的意识,也是人对万物一种最淳朴的尊重态度。
(一)尊重世界,尊重自然
尊重生命,尊重其所呈现给我们的任何一种形态。植物生长所留下疙疙瘩瘩的节子就是它们生息的见证;树墩上的年轮就是时空划过烙下的印记;开裂的树干就是他们不屈的生存态度;腐朽和虫蛀即是面对风雨的洗礼所留下的沧桑战勋。别具风情的糙木家具就由各种不起眼的小径材制成。出于对自然的尊重,秉着让自然材质的姿态以最初的形式继续活着的理念,设计者应接受木材自身的个性差异,根据木材与生俱来的特点进行设计。朱小杰所设计的板皮板之凹洞就是如此的设计。板皮板是一种树的皮旁边的部分,往往被人误认为太多“缺陷”而废弃不用,好点的结局是尝试将其加工成普通的材料实用。而朱小杰却拿起这块边缘材料并准确地把握住了板皮板这种个性的材料的特征性能,并将这种材料运用得当,使其独特的味道发挥到了极致,这便是设计中一种很好的扬长手法,更是一种“巧”用。
“形器不存,方寸海纳”。当我们面对一种材料时不要刻意去改变它固有的特征样貌,而是应有一颗包容的心去接纳他们的各式形态,找到其特色之处并用扬长的手法将它的特征再经人为的加工处理,以更浓郁的形式将其样貌展现给世人看。
(二)还原世界本初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道广大无边而周流不息,周流不息而伸展遥远,伸展遥远而返回本原。设计也本应如此,万物之初的本元应是质朴和纯真的,随着时光的堆砌,设计风格越来越复杂多变从此背“道”而驰,从“少即是多”再到“少即是乏味”等风格的戏剧性变换,而当下自然、纯真、质朴的设计却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推崇。例如用透明材质模仿自然界中冰的形式去做成花瓶用来插花,你会感觉很新奇,但又觉得似乎是理所当然。用木板做成插花器皿,你也会有同样的新鲜感,却又不觉牵强,因它符合万物所生长的最初自然状态。这种设计手法同样被原研哉使用在长野冬季奥运会的开、闭幕式揭幕册的设计上。将文字用压和烫的处理方式呈现在一种松软的纸上,使凹的文字部分产生一种与冰相似的半透明状态,就是模仿生活中我们踩在雪地上,使雪地所呈现出的一种现象。在观众触摸到纸的时候,能立马唤起对于自然界中踏雪的影像。这种还原世界本初的设计手法,将材性的天然特征运用得恰当且合情理。
四、结语
在设计中要关注如何将材料特性最优利用,即对于每一种可被得到的材料都用敬重且负责任的态度对其进行严密的信息收集、分析、概括从而抓住其内在的本质属性而进行发扬式的设计。竭尽全力减少浪费,最大限度高效利用。尊重每一块材料,将每一块材料运用到真正属于其应理所应当存在的地方。将“合理用材”的口号引用于设计之中更是在向大众宣扬一种节约的、绿色的、负责任的设计理念。
参考文献:
[1][德]黑格尔著,贺麟译.小逻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7.
[2]刘文金,唐立华.当代家具设计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8.
[3]闻人军.考工记导读[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1,1.
[4]王晓瑜,邵丹.“非原创的设计”与原创设计思想———解读朱小杰的设计思想及其作品[J].家具与室内装修,2011,(01).
作者简介:
黄婧,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家具与艺术设计学院。
关键词:设计;扬长避短;还原本质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11/12-202-1
一、发现材性之美
黑格尔说“Whatisrationalisactualandwhatisactualisra-tional”(存在即合理),凡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废料、烂料、边角料等往往被定义为没有什么再生价值的物件,因而将其废弃掉并不再进行开发利用。有人将其开裂的废弃树墩归为整棵木材中无用和丑陋的部分时,朱小杰却将其视为独特价值,将其裂缝劈开一分为二抑并在裂缝中用同样是被认为是废弃物的小径材将缝隙进行填充,反而使其变成拥有独特风韵的优秀作品。
二、材料的“缺陷”分析
材料有缺陷并非能够一概表明材料初始就有不足,即使始初就带有不足,通过人为的干涉同样是可以将其缺陷之憾转至为材料特性之美,反之也可转优为劣。在日常生活中大多办公座椅上采用纺织材料作为椅面,这种椅面美观且舒适性高,但极易吸附灰尘却又不能摘取下来清洗,这就存在设计不合理之处。若将座椅表面设计成易摘取清洗的方式便可弥补该不足。设计者只有对产品特征及材料属性把握准确才能最大可能避免材料浪费。通过材料而寄予的情感,对材料的不同使用手段和方法的挖掘都因人而异。如若能够将被人们摈弃不用的资源找到其适合存在的状态,那必然会收获到一笔意想不到的财富,这是对资源“负责”所应得的回报。将木料尽最大限度地高效利用,边角料可加工成小装饰品,例如开酒器、名片盒、相框、花瓶等。
三、合理利用材料的意义
“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东方人讲究顺应天常,对万物理应顺其特性并善用其性格特征,这既是一种尊重材料自身特性并将其合理利用的意识,也是人对万物一种最淳朴的尊重态度。
(一)尊重世界,尊重自然
尊重生命,尊重其所呈现给我们的任何一种形态。植物生长所留下疙疙瘩瘩的节子就是它们生息的见证;树墩上的年轮就是时空划过烙下的印记;开裂的树干就是他们不屈的生存态度;腐朽和虫蛀即是面对风雨的洗礼所留下的沧桑战勋。别具风情的糙木家具就由各种不起眼的小径材制成。出于对自然的尊重,秉着让自然材质的姿态以最初的形式继续活着的理念,设计者应接受木材自身的个性差异,根据木材与生俱来的特点进行设计。朱小杰所设计的板皮板之凹洞就是如此的设计。板皮板是一种树的皮旁边的部分,往往被人误认为太多“缺陷”而废弃不用,好点的结局是尝试将其加工成普通的材料实用。而朱小杰却拿起这块边缘材料并准确地把握住了板皮板这种个性的材料的特征性能,并将这种材料运用得当,使其独特的味道发挥到了极致,这便是设计中一种很好的扬长手法,更是一种“巧”用。
“形器不存,方寸海纳”。当我们面对一种材料时不要刻意去改变它固有的特征样貌,而是应有一颗包容的心去接纳他们的各式形态,找到其特色之处并用扬长的手法将它的特征再经人为的加工处理,以更浓郁的形式将其样貌展现给世人看。
(二)还原世界本初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道广大无边而周流不息,周流不息而伸展遥远,伸展遥远而返回本原。设计也本应如此,万物之初的本元应是质朴和纯真的,随着时光的堆砌,设计风格越来越复杂多变从此背“道”而驰,从“少即是多”再到“少即是乏味”等风格的戏剧性变换,而当下自然、纯真、质朴的设计却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推崇。例如用透明材质模仿自然界中冰的形式去做成花瓶用来插花,你会感觉很新奇,但又觉得似乎是理所当然。用木板做成插花器皿,你也会有同样的新鲜感,却又不觉牵强,因它符合万物所生长的最初自然状态。这种设计手法同样被原研哉使用在长野冬季奥运会的开、闭幕式揭幕册的设计上。将文字用压和烫的处理方式呈现在一种松软的纸上,使凹的文字部分产生一种与冰相似的半透明状态,就是模仿生活中我们踩在雪地上,使雪地所呈现出的一种现象。在观众触摸到纸的时候,能立马唤起对于自然界中踏雪的影像。这种还原世界本初的设计手法,将材性的天然特征运用得恰当且合情理。
四、结语
在设计中要关注如何将材料特性最优利用,即对于每一种可被得到的材料都用敬重且负责任的态度对其进行严密的信息收集、分析、概括从而抓住其内在的本质属性而进行发扬式的设计。竭尽全力减少浪费,最大限度高效利用。尊重每一块材料,将每一块材料运用到真正属于其应理所应当存在的地方。将“合理用材”的口号引用于设计之中更是在向大众宣扬一种节约的、绿色的、负责任的设计理念。
参考文献:
[1][德]黑格尔著,贺麟译.小逻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7.
[2]刘文金,唐立华.当代家具设计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8.
[3]闻人军.考工记导读[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1,1.
[4]王晓瑜,邵丹.“非原创的设计”与原创设计思想———解读朱小杰的设计思想及其作品[J].家具与室内装修,2011,(01).
作者简介:
黄婧,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家具与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