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股文妙用探究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yong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种考试选拔制度,高考作文与八股取士之间有很多相通之处,值得我们重视。得其精而忘其粗,知其内而忘其外,这才是我们今天在作文教学中要学习借鉴的。
  一、立意上,遵从命题求守一
  八股文是最讲究“尊题”的,围绕题目做文章是八股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八股文说到底就是命题作文,考生作文时必须紧紧围绕“四书”“五经”中选取的“题目”,这样就把作者的思维限制在一个固定的范围内,长期养成这样思维习惯的考生,遇事不会漫无边际地去想。所以命题作文,看似束缚思维,实际正是确定了考生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范围。因此邓先生认为“八股文教育的最大作用,就是以《四书》命题作文的严格限制思维的强化训练。训练其思维能力的集中性、准确性、全面性和辩证性。”而江苏卷的高考作文,从2006年至2012年皆为命题作文,要求考生一切围绕题目来写,这就是八股文所谓的“尊题”。
  无论是之前的命题作文,还是2013年、2014年的新材料作文,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审题,要求考生能正确理解题意。如果审不准题,理解不正确,文章就无法写好。有些考生也许能下笔千言,但如果偏离题意,最终也只会是离题万里。
  叶圣陶就曾教导过:作文动笔之前,必须注意两件事:认定对象与辨明用意(即立意)。言下之意就是,当考生拿到题目,先要考虑围绕题目确定立意,惟有立意明确,选择材料组织语言才能有依据。如果每次下笔前都这么做,长期练习就能养成良好的习惯。而这一点也恰恰是与八股文辨明题意、理顺口气的道理相通的。
  二、结构上,起承转合重逻辑
  八股文作为一种文体,是历代文学家总结出的一种文体结构,它的结构安排典型地体现出了论说文的思维模式。
  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语言学家张志公也曾经从议论文写作的角度对八股文的写作有过比较公允的评论。他在《写作教学应注意抓基础训练》一文中曾经说过:假如把破题、承题、分股、大结,或者起承转合,定成死板的公式那肯定是错误的,但如果理解为一般议论文的结构特点,则是基本上符合事实的。我们都知道概括地说议论文的结构,不外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三个基本的步骤。而分析问题,一般需要考生从正反两面来分析。议论文应该根据文章的立意、手中的素材、考生自身的思辨入手,假如就是简单地把这三个步骤定性为一成不变的公式和框架,那肯定是不对的。但是对于高中学生而言,要求其熟悉并掌握议论文写作的基本步骤和基本方法是必须的。
  在操作时具体如:破题即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承题即对所提出的中心论点作必要的适当的阐释;分股即从几个(这可多可少,但一般情况下不少于三个)方面来分析论证中心观点,这是全文的主体,要特别注意使用论据的典型性,要注意选择多种论证方法,恰当地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证;收合即在结尾处点出结论,与开头的中心论点形成呼应。
  这是一种行文构思的常路,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我们都知道凡文章都有一定的格。当我们这些一线教师在感叹现在中学的作文是“四不像”时,其实主要就是指文章的架子立不起来,不合文章的“格”。而江苏卷高考作文的批改标准概括来说就是:点(亮点)、速(在规定的时间内不得少于800字)、旨(符合题意、内容积极健康)、面(卷面整洁)、格。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作文教学及训练中能加强“格”的训练。笔者认为这时借鉴八股文的程式化训练方法不失为一条途径。我们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把它作为作文教学中的“模式”或者“规矩” 提供给学生,让学生从模仿文章的结构开始, 按八股文的严格程式,本着先学局部、后学整体,先学轮廓、后学充实的方法进行训练,使他们能真切地感受到有样可依、有法可学,从而形成良性定势,以期在千变万化的议论文中找出不变的规律,即在变中求不变,尽快掌握议论文写作的一般程式和基础方法,从而达到大面积、高效率地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语言上,严散相济衬才气
  八股文在语言上讲究排偶。这种语言形式在古代诗歌散文中俯拾皆是。从诗赋到试帖,从经义到论策, 全都注重字词句的排偶,平仄声调的和谐。自李唐来,差不多所有考试文体都具备这些特征,它们也在八股文中得到很好的体现。
  八股文讲究整散。整即整齐、匀称,要用骈偶修辞;散即参差、错落,纯用自然语式。顾炎武《日知录》中说:“经义之文, 流俗谓之八股。盖始于成化以后。股者,对偶之名也。”可见股即对偶排比之意。八股文的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等部分要尽量整行,其余部分可以整行,也可以散行,若能做到以整行寓散气、以散行寓偶意,这样的文字最为上乘。高考中获得高分的作文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如:念你,亿万年的时光,沧海桑田仍不改的胸膛;恋你,孕育万物,春生夏长的生命华章;爱你,春日之雨,夏日之阳,秋日之辉煌,冬日之白雪纷扬。(2013年《想让你陪我到地老天荒》)学生习作中也有这样的佳句:“青春似火,热情奔放;青春似水,温柔细腻;青春似朝阳,鲜活蓬勃。青春短暂,所以我们要把握青春。”“花儿用青春装饰大地,细流用青春奔腾入海,雄鹰用青春搏击长空,骏马用青春驰骋草原。”(2014年《青春不朽》)
  需要注意的是“比”除了指形式形成排比外,还指在内容论述上要形成对比。这就需要学生能根据题意精心选择自身积累的素材,找出所选择的素材的各种对立面,或相反、或相成。刘熙载也曾对“比”作了专门论述,他认为“对比”共有七法,即“剖一为两、补一为两、回一为两、反一为两、截一为两、剥一为两、衬一为两。”他说理解的“剖一为两”“反一为两”其实就是现在我们平时常说的“一分为二”的观点。假如考生在经过长期的训练之后能熟练地运用这种“一正一反, 一虚一实, 一浅一深”的方法,能够采用“一分为二”的方法来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论证说理,就能使文章思路清晰,结构严谨,从而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四、内容上,文以载道显格调
  八股文在内容上要求“代圣贤立言”, 即要求将圣贤之书中的精辟话语连成一理,结合自身理解加以分析,这是在科举仕进范围内对“文以载道”的继承和发展。“文以载道”理论是我国文学中重要的思想。八股文紧扣儒家的重要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更好地体现“文以载道”的理论, 更全面更系统地继承、发展了我国古代散文的优良传统。
  八股文教学运用圣贤之言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见贤思齐焉”,拥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志向,形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之气。儒家的重要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成为了八股文教育学生要达到的修身目标,这种关注天下苍生的情怀也就在他们的文章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而反观现在学生的作文往往是空洞无味的内容,缺少了对社会的关注,少了点磅礴之气。省特级教师蔡明老师曾说:好的作文应有“三气”——灵气、才气、大气。其中“大气”就是指浩然之气,要能探讨人生、关注命运、关注社会、心怀天下。
  此外,八股文的作文教学注重多写多练多改,我们都知道作文只有通过反复训练,反复修改,才能形成写作的能力和技巧。八股文教学还强调积累感悟,注重整体感悟,文学大师巴金也说过,他仍感谢两位强迫他硬背《古文观止》的私塾老师。他认为两百多篇古文是他真正的启蒙先生。他从这些文章中积累各种知识,体味各种方法,从而完成了二十本散文。由此可见,背诵积累可以加强学生的记忆力,充实学生的知识,为学生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总之,只要我们理性运用八股文中有益于高考作文教学的精华,应该能帮助我们的学生解决作文难的问题。
  ★作者单位:江苏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一、初中词语教学的意义  词语是学生学习生字与文本之间的纽带,随着初中语文的思想性与文学性的加强,作为纽带的词语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意义日益深远。首先,完善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体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规定语文教学内容包括识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部分,这五个部分又有着逐层递进的关系。识字是基础,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是对文字的理解与应用,综合性学习是语文学习的深化。
课堂上,我给学生解析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Ⅰ中的文言文,文段节选自《旧唐书·于休烈传》,读到“及闻休烈卒,追悼久之,褒赠尚书左仆射”时,忽听一生脱口而出“左仆射(yè)”我愣住了,啊?这个字不是读“射(shè)”吗?我从来都没有想过要查查官名“尚书左仆射”的读音,所以,当学生提出这个问题时,我只好轻描淡写一句“兴许是我读错了!”便搪塞了学生,可我心里充满了自责,任教多年,自以为成了“匠人”,就忽略
美国NOVA Stat Profile Ultra系列血气生化一体分析仪具有全血电极技术和操作简单,出结果快的特点,因而使用者较多.D型是分析系列中的基本型,可做血气分析.本文就五年来使用
提问艺术与提问技巧是教师根据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的表现,以及各种教育方式与学习技巧相结合的一种学习活动。学生自主学习或是主动地进行学习是提升学习最好的方式,具有了学习的动机,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成绩的提升。  一、课堂提问对语文教育的作用  1.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具有目的性的提问或是比较生动的提问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积极性,形成对学生的吸引,将学生的注意力牢固
日立7020是HITACHI(日立)公司生产的小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此仪器结果准确可靠,重复性好.现将在使用过程中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以及清洗剂的配制总结如下,以供同型仪器使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