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让每一个生命闪亮

来源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and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理想中的教育生活应该是恬静的、从容的,但现实却常常不遂人愿。近段时间,我心头一直被陕西米脂故意伤害学生凶案搅得难受——九朵稚嫩的生命之花,还没有来得及绽放就在一瞬间凋谢,每一个教育者都为之心碎。
  同时让我感到难受的是,那个凶手竟然就毕业于他所戕害学生的学校,罪恶的匕首就来自于孩子们的校友,他们的一位学长。究竟是对学校有什么样的仇恨让他如此凶残地去报复他的学弟、学妹?
  三年前,我被调到黄冈市实验中学的初中担任校长。开学时,我发现了这样一件事,初三一个教室的窗户栏杆被人为弄坏了三根。这是上届初三临毕业时,这个班的几个学生砸弯的。这几名学生觉得在校三年成绩不好,老师不喜欢他们,升学又无望,对学校有怨气。
  这件事让我久久不能释怀,我们辛辛苦苦教了学生三年,怎么还让他们带着恨意离开学校呢?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古人讲的人生三大幸事之一,学校、老师都喜欢优秀学生,既教得省心,又容易出成绩。但是,我们不能忽略了《孟子》讲到“得英才而教”的前面一句,就是“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意思是做人做事要无愧于天地良心。
  基础教育工作者的天地良心是什么?就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就是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让每个孩子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调整办学方向,让每一名学生在学校里被关注、被尊重。
  黄冈市实验中学是城区一所薄弱初中学校,进城务工子女、留守儿童占到学生总数一半,学困生多、行为偏差生多,过去为了追求升学率,教育教学中常常更多地关注了优秀学生,的确有意无意地放弃了很多学生,一些学生的人生可能因为我们的放弃而变得灰暗。
  这个局面一定要改变!历经全校干部教师的集体反思和讨论,我们确立了“新优质学校”的办学目标,通过调整办学方向、更新教育理念、改革评价导向、优化课堂生态、开发校本课程、构建学校文化,致力于打造平安实中、美丽实中、和谐实中、质量实中、幸福实中,办老百姓家门口的优质学校。“面向全体学生而做教育,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做教育,凝聚学校、家长、社会全方位力量合力做教育”,这样一个聚合理念被确立为学校的“教育三原则”。
  增加校本课程,让每一名学生在学校里有爱好、有追求。
  为实现全面育人的目标,学校应立足实际,全面开发校本课程,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发现特长、发展特长,力求让每一名学生在学校有个人爱好、有健康追求。
  学校专门设立音乐室、美术室、图书室,新建乒乓球场,开足开齐课程,强化音体美学科建设,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学校加大校本课程的研发。建立了多元课程体系,开设足球、篮球、乒乓球、田径、射击、花样跳绳、书画、武术、舞蹈、黄梅戏等10多类校本课程,开设了历史故事大讲堂、文学大讲堂等文化类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要。
  改变课堂生态,让每一名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学、乐于学。
  针对“学生不愿学、不会学”的问题展开调研,学校经过充分研讨分析后,提出了思维课堂的概念,拉开了学校课程改革的序幕。思维课堂包含问题导学、以学定教、思维碰撞、充分展示、分层练习五个要素。即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预习,老师快速获得反馈,有针对性调整教学重点及策略,通过师生、生生、生本之间的互动探究,突破重难点。学生再进行规范、完整、简洁、明了的汇报,强化学习效果。
  自从学校推行思维课堂以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大大增强,学生在分享交流的过程中表达能力得到提升,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发展了思维。
  改革评价导向,使每一名学生在初中有成就、有信心。
  通过树目标、定计划,让学生学会自主管理,做时间的主人,做学习的主人,黄冈实验中学的学生每人都会有一本名叫《足迹》的小册子。它从品德素养、运动健康、审美表现、劳动技能、实践探究等多个维度对学生进行评价,包括“我的基本资料”“开学宣言”“我的奋斗目标”“班主任寄语”“我的可喜进步或获奖纪录”“我的重大感悟”等内容,记录了学生初中三年的成长足迹。这样的素质成长档案全面记载、评价学生的学习生活,使得每一名学生在初中全学段有成就感,不断树立信心。
  创新管理策略,使每一名“三困生”有人帮、有人管。
  我们针对学校“三困生”(即家庭貧困学生、学习困难学生、留守导致成长困惑学生)多的实际情况,开展党员干部“121结对帮扶”活动,就是每名干部结对一个班,担任该班副班主任;每名党员结对两名以上“三困生”,担任其成长导师;结对一名教师,与之成为师徒或伙伴。从而为全校师生搭起爱的桥梁,让校园里最需要关怀、帮助的那100多名学生在学习上有人帮、生活中有人管,为孩子们撑起希望的蓝天。
  50多岁的叶晓霖老师班上初二时转入了一个名叫小航的学生,患有严重的抑郁症,在原来学校待不下去。一天上课,小航不停地讲话,科任老师轻轻点了他的名,提醒他不要讲话。谁知他一下子涨红了脸,号啕大哭,把书摔到地上,推翻了自己的桌子,然后夺门而出。正在隔壁办公室备课的叶晓霖老师闻声赶紧去追小航。叶老师本身有严重的关节炎,走路快了就一瘸一拐。小航最后躲在一片小树林里,叶老师就在旁边默默候着。三个小时过去了,他慢慢平静,从树林里走出来。叶老师没有批评,没有抱怨,而是上前紧紧拥抱小航……初三,小航的妈妈要去深圳打工,叶老师便把他当儿子一样留住在自己家里。多少个晚上,当小航心情抑郁坐着不睡觉时,叶老师就冲一杯牛奶递给小航,默默地陪伴着他……叶老师的关爱与付出终于让小航顺利地度过了初中生涯。
  三年来,学校面貌一点一点改变,社会美誉度逐步上升,在校生人数从三年前600余人增加到了现在的1100多人。大家感觉到校园里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师生的精神面貌的改变,学生阳光、开朗、礼貌、大方,教师从容、淡定、热情、温暖。或许这就是我理想中的教育生活、校园生活的样子。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在成长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应该拥有属于自己的精彩,不抛弃、不放弃,让每一个生命因为教育而闪亮,这是教育应有的价值。
  责任编辑/李慕绚
其他文献
回眸2001年,张公堤畔,满目荒凉,几幢校舍,学生仅102人。时光荏苒,17年过去了,草创时期的“常青实验小学”,如今变成了涵盖4个校区、学生近6000人的九年一贯制常青树教育集团——一所颇有中国书院风格兼具国际范式的花园集团学校,一颗区域化教育最璀璨的明珠。  办学伊始,学校倡导践行“生命发展教育理念”。立足国情学情、扎根传统文化、融入东方智慧、拓展国际视野、吸纳新鲜思想,“生命发展教育理念”有
期刊
在创建北师大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宜都创新实验学校时,我们将教室设计成大空间。每间教室有一百平方米以上,设有图书区、办公区、活动区和学习区,学生的桌椅可以随机拼组,墙壁和楼道,张贴的全是孩子们的作品。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们能随时实现“撞见学习”。某个孩子回教室的路上被其他孩子的作品吸引住了,驻足观察、研究一番,便会产生一种自然的学习。  我们团队管理的每所学校都有种植基地,每个班级都有一片自留地,由孩
期刊
2015年,以诗联为媒,我有幸成为湖北省首批卓越校长培养对象,三年来,我拜师学艺,与高手过招;研读经典,向自我挑战。一轮又一轮的研修、反思、总结、修正……如今,我想和大家分享我34年的教育梦,以及梦中最关键最精彩的故事片段。  门卫赛诗——文化是人人的文化  办学思想应该成为教育的灵魂,而文化应该是办学思想的灵魂,优秀的校园文化,应该让每一个孩子站在学校的舞台上,沐浴着文化的光辉,充满着人性的感动
期刊
襄阳市松鹤路小学始建于1998年,建校初期,就将“廉政文化进校园”作为特色进行探索。2012年,学校将其升华为“莲·廉”文化品牌。如何践行“莲·廉”文化?学校又设计开发了年级特色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文化的本质、体验生命的成长。  经过一番实践后,学校觉得,仅仅把活动视为体验的想法是不行的,成长体验教育不但要让学生参与,更要激发学生的思维,达到“经历成长体验,获取成长智慧”。学校把成长体验
期刊
潜江市教育局努力探索民办学校党建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着力从“三抓三促”入手,为民办教育嵌入“红色引擎”,逐步形成了以党建引领民办学校快速健康发展的工作格局。  抓规范促提升,让基层支部“硬”起来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从加强全市民办教育党建工作顶层设计入手,在批准设立民办教育机构时,坚持党的建设同步谋划、党的组织同步设置、党的工作同步开展。制定《加强民办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把民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