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3.0 T MR不同分析方法进行体外模型脂肪定量分析的价值

来源 :中华放射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ceXu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采用3.0 T MR不同分析方法进行体外模型脂肪定量分析的价值。

方法

制作纯水、纯油和9个含油量(含油体积为10%~90%)的50 ml模型水脂模型。在3.0 T MR成像系统上采用化学位移饱和成像[水选择性抑制成像(WS)、脂肪选择性抑制成像(FS)、矫正算法]和化学位移水脂分离成像[标准同反相位成像(IOP)、迭代最小二乘法非对称采集水脂分离(IDEAL)梯度回波成像和六回波梯度回波成像]方法对模型扫描,得到各扫描方法的脂肪含量评估值。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各MR测量方法评估值与实际脂肪含量的差异,并采用Pearson方法分析两者的相关性。以实际脂肪含量为标准,采用Bland-Altman散点图得到每种成像方法测量值差值的95%可信区间的一致性界限,判定MR测量脂肪含量评估值与实际脂肪含量的一致性。

结果

采用WS、IDEAL梯度回波成像和六回波梯度回波成像方法测得的脂肪含量评估值分别为(49.6±28.8)%、(46.0±28.4)%和(51.0±32.0)%,与实际脂肪含量(50%)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186、–2.218和2.713,P值分别为0.856、0.051和0.055);采用FS、矫正算法和IOP测得的脂肪含量评估值分别为(64.2±26.7)%、(58.9± 31.9)%和(45.3±32.3)%,与实际脂肪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168、4.273和–6.441,P均< 0.01)。各MR成像方法脂肪定量评估值与实际脂肪含量间均具有高度相关性,r值分别为0.977(FS)、0.978(矫正算法)、0.982(WS)、0.998(IOP)、0.993(IDEAL梯度回波成像)、0.999(六回波梯度回波成像),P均<0.01。Bland-Altman散点图得到的每种成像方法评估值与实际值差值的95%一致性区间为:WS(–14.7%~13.8%),FS(–3.6%~32.0%),矫正算法(–4.6%~22.5%),IOP(–9.4%~0.0%),IDEAL梯度回波序列(–15.9%~7.8%),六回波梯度回波成像(–2.0%~4.0%)。六回波梯度回波成像评估值与实际脂肪含量相关性和一致性最好。

结论

在3.0 T MR上对体外模型进行脂肪定量分析,化学位移水脂分离成像较化学位移饱和成像更能提供精确的脂肪定量结果。六回波梯度回波成像定量评估值最接近实际脂肪含量。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MRI在诊断胎儿肠梗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3年10月间经产前超声、产后手术和引产胎儿尸检病理结果证实为肠梗阻,且产前MRI资料完整的23个胎儿。MRI检查在超声检查后1~ 2 d内进行,扫描序列采用快速平衡稳态采集(FIESTA)序列、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SSFSE)序列及扰相梯度回波序列(SPGR) T1WI,重点扫描胎儿腹部。将产前MRI、超声、经
目的探讨反转时间(TI)对流动敏感性交互反转恢复(FAIR)序列脊柱骨髓灌注成像的影响,并评价该技术测量脊柱骨髓血流量(BF)的可重复性。方法前瞻性收集24名经临床和腰椎MRI检查除外全身疾病和腰椎病变的健康志愿者进行观察。前14名志愿者行脊柱骨髓FAIR序列TI值优化研究,后10名志愿者行脊柱骨髓BF的可重复性研究。14名健康志愿者从L1~ L5椎体内选取2个相邻椎体行横断面FAIR扫描,TI值
期刊
目的分析MRI在胎儿异常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至2012年12月间产前超声检查提示异常的22例双胎患者的MRI。所有患者均进行MRI检查,扫描序列主要采用快速稳态进动采集(FIESTA)和快速反转恢复运动抑制(FIRM)序列。将MRI检查结果与产前超声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并以引产或生后随访治疗的结果证实诊断。结果22例双胎中,20例孕妇23个异常胎儿,2例双胎正常。中枢神经系
目的探讨肉芽肿性乳腺炎(GM)的动态增强MRI和DWI表现,及其和乳腺癌的鉴别诊断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5例GM和64例乳腺癌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行乳腺DWI及动态增强扫描。采用χ2检验比较2组患者病灶类型、部位、强化方式、乳头内陷、供血动脉增粗、皮肤增厚水肿及淋巴结肿大等特征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GM患者脓肿区和非脓肿区ADC值、乳腺癌病灶ADC值差异。采用Wilcoxon检验
目的评估双能量CT虚拟去钙(VNCa)图像诊断膝关节外伤性骨髓损伤的价值。方法连续选取80例因膝关节急性外伤而怀疑有骨折的患者行双能量CT检查,根据膝关节骨挫伤诊断标准及排除标准,最终纳入32例患者。32例患者均行MRI检查。运用双能量CT软件去除钙质生成VNCa图像,将股骨下端及胫骨上端各分成6个区域,2名医师对VNCa图像和MRI图像上每个区域骨髓损伤进行分级(4级,非常明显的损伤;3级,较明
目的探讨腰椎MR退变征象与慢性下腰痛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例受试者资料,包括行腰椎MRI检查,并进行下腰痛问卷调查,且问卷有效的慢性下腰痛患者139例,其中68例MRI显示有神经根压迫,71例无神经根压迫;同期本院行上述问卷调查及行腰椎MRI检查,无下腰痛症状且MRI显示无神经根压迫的62名志愿者。所有受试者均行常规腰椎平扫。依据视觉模拟评分(VAS)将腰痛程度分为4级。观察的MRI征象包括
目的探讨伴眩晕突发性耳聋患者内耳外淋巴液增强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确诊为伴眩晕的突发性耳聋的43例患者48只耳(38例单侧突发性耳聋,5例双侧突发性耳聋)作为突发性耳聋组,38只单侧突发性耳聋耳对侧无症状耳纯音电测听显示正常。搜集同期单侧耳鸣患者35例,对侧耳35只无耳部病史和不适症状,2次行纯音电测听检查均正常,作为对照组。对突发性耳聋组双侧耳86只、对照组无症状耳35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