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类文本语言赏析方法探究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g3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述类文本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篇幅,可是我们在进行论述类文本教学时,要么让学生自学,采取“放羊式”教学;要么引入大量的材料,提出一两个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论特论,把课堂变成了政治课或者讨论会。这些教法都忽视了语言教学,忽视了语文学科的特点。
   《语文课程标准》“阅读与鉴赏”部分内容明确提出:“阅读论述类文本,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握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着重关注思想的深刻性、观点的科学性、逻辑的严密性、语言的准确性。”而思想、观点、逻辑都是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语言是文章的载体,所以品读论述类文本的语言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新教材高考要求学生能分析论述类文本的语言特色,这就更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读论述类文本的语言。这里我就《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这篇文章的一些教学片段简要谈谈论述类文本语言赏析的基本方法。
  
  一、品读法
  
  品读,就是精读、深读,就是对课文的赏析、体味,从不同的角度,或选点,或铺面,对文章进行品评赏析,从字里行间看出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夫与用心。看出文中的美点妙要,品出力透纸背的意蕴。
  教学片段
  师;这篇文章要阐述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两个概念的关系,文中哪句话形象表现了这两者的关系?
  生:弄清这两个概念,很有必要,因为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并不一样,这两差别之大,几乎可以跟蜜蜂和蜂蜜的差别相媲美。
  师:你能说说蜜蜂与蜂蜜的差别吗?
  生:蜜蜂与蜂蜜的用词刚好相反。
  师:能更深入一点吗?
  生:蜂蜜是蜜蜂酿造的。
  师:那用在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之中应该怎么理解呢7
  ,
  生:这两个概念的用词也刚好是相反的,并且文化传统蕴含于传统文化之中。
  叶圣陶先生说:“一字未宜忽。句句悟其神。”就是说,要一个字一个字地、一句话一句话地、多角度反复地咀嚼品味语言材料。让学生阅读课文,抓住那些凝聚作者情感的、闪烁作者独到感受的精华文段、重点语句、关键字词进行细细品析。这样既可以在字、词、句的咀嚼中领略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力,体会其用法的精妙;又可以更深、更全面地去理解文章的内容、作者的情感、作品的思想、语言的风格等,达到“窥一斑而见全豹”的认识效果。上面的教学片段中,老师很好抓住了“蜜蜂与蜂蜜”一词。从这两个形象的概念中分析出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这两个抽象概念的关系,也体会到作者语言的生动性、准确性。
  利用品读法的核心是要找出文本中的关键句、语句中的关键词,对关键词句从形象性、表达技巧、内涵等方面进行赏析,当然这种方法更适合高年级的学生去完成,因为它需要读者有一定的赏析能力,有一定的语言基础,本身语言就很匮乏的人,是无法品读的。
  
  二、填空法
  
  填空法就是老师有意把文本的精华部分挖出来。编成填空题的形式,让学生在不太熟悉文本的情况下完成填空。之后拿原文与自己所填的内容加以对比,从对比中发现不同,从不同中探求原文的精妙之处。从而体会语言的魅力。
  教学片段
  师:请大家快速阅读文化传统部分最后三自然段,注意这三段的用词。
  (学生自行阅读,两分钟后教师用幻灯片打出下面填空题:
  ____,文化传统是一种惰性力量。它____着人们的思维方法,____着人们的行为习俗,____着人们的情感抒发,____着人们的审美趣味,____着人们的价值取向,____着人们的终极关怀(灵魂归宿)。……____,这并非说文化传统是不变的。
  随着时间的变化,传统中某些成分会变得无处可用而逐渐淡化____衰亡;生活中某些新的因素会慢慢沉淀,____经过筛选、整合而成为传统的新成分。____必须注意,文化传统的变化无论如何总是缓慢的、渐进的,不会一蹴而就。____在社会惠剧变幻的革命时期也是如此。)
  师;下面请大家不要再看课本,自己动手把黑板上的空填上。(学生自己考虑)
  生:(边填边读)一般说来,文化传统是一种惰性力量,它制约着人们的思维方法,支配着人们的行为习俗,左右着人们的情感抒发,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趣味,决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这个空不知道)着人们的终极关怀。
  师:你能说说第一个空为什么填“一般说来”吗?
  生:应该是正常的情况、一般的情况吧。
  师:去掉了这个词,会有什么影响呢?
  生:作者这样说是不绝对的,没有排除特殊情况,说明作者的话说得有余地。
  师:对,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语言的严谨性。那后面这些动词你怎么理解呢?
  生:太难了,不知道该如何搭配。
  师:这就牵涉到一个词语搭配的问题,用词要准确,下面我们一起翻开书把作者的原话读一遍,看刚才这位同学哪些填对了,哪些还需要改正。(学生读原文)
  填空法可以很好地考查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你必须认真阅读原文,对原文的语言表达特征有所理解,还要根据这一特征填入适当的词语,从而训练了写作能力。上面的赏析片段中学生对“一般说来”有感悟,说明懂得了学术论文的严谨性特点,但是对于后面一些动词的搭配无法完成,这说明大家还不是很理解庞朴教授在这篇文章中既讲究了严谨的特征,又调动了语言的生动性,让句式整齐起来。第二段的关联词填空主要考虑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突出语言表述的严密性,作者的每一句话都是紧扣上一句来说的。填空法比较适合对一些关键词的赏析。从关键词中体会句子的逻辑性、形象性、深刻性。这种方法比品读的要求深入一层,因为它不但需要阅读赏析能力,还要求表达写作能力。
  
  三、置换法
  
  置换法是指老师有意窜改一段文字中的某些词句,学生在读完原文后再读改动的句子,比较原文与改文的不同,然后思考改动部分在内容、表达技巧、情感、形象等方面有什么差别的一种赏析方法。
  教学片段
  师:大家读黑板上的一段话。
  (及至事过境迁,它们或者与时俱进,演化出新的内容与形式;或者抱残守阙,固化为明日的黄花和垢土。也有的播迁他邦,重振雄风,礼失而之野;也有的生不逢展,昙花一现,未老而先夭。但是,不管怎样,不管它们内容的深浅,作用的大小,时间的久暂,空间的广狭,只要它们存在过,它们便都是传统文化。)
  师:请说说这段话与课本上的相关语段有什么不同,课本为什么要那样表达?
  (学生读黑板上的语段,独立思考)
  生:黑板上的语段多了“固化为明日的黄花和垢土”中的“固”、“明日的黄花”中的“的”、还有“和垢土”;还多了“礼失而之野”一句,“生不连展”一个词,“不管怎样”一句;“未老而先天”的“夭”与课本的“亡”不一样。
  师:那这些变动说明了什么呢?比如“目”、“夭”“礼失而之野”等。   生:这些词都有古文的味道。
  师:对,看来作者庞朴这篇文章本身有很深的文化内涵,那编者为什么要改动呢?
  生:大概是为了突出论文的严肃性吧。
  师:很准确,你认为要不要改?
  生:我觉得不必改动,原文让我们更觉得语言的生动性,并不影响学术论文的严肃性。严肃不等于不苟言笑,再说增加文化内涵更符合这篇文章的内容。
  师:分析得非常好。
  置换法主要是在比较中获得认知的冲突,从这冲突中体会原文的精妙之处。教师在设置置换部分时要考虑改动的词句在表达技巧、语言形象性、包涵内容等方面的不同,学生完成置换赏析首先要比较不同,再从不同中慢慢品味。上面的赏析片段中抽取了庞朴教授的原文与编人课文的表述加以比较,这个比较的角度有些独特。通过比较学生也看出了原文的古文特色,更可贵的是学生的评价能力得到了体现,编入课文的内容并没有原文的表述精彩,并且学生认为采用原文并不影响文章的严谨性,相反严谨中透出活泼,更受人欢迎。置换法的采用需要有一定的可比性,通过比较能表现出原文某一方面的精彩。不必要求各方面都能比较,突出一点就好。
  
  四、比较法
  
  比较法就是利用原文与另外插人的一段话进行比较,学生经过反复诵读理解找出其中的不同,分辨其中的优劣。
  教学片段
  师:请大家看黑板上关于传统文化的三种定义,说说各有什么不同,你更喜欢哪一种?
  (教师出示三种定义
  所以,巍巍中华,上下五千年,传统文化是什么?它是李太白的豪爽,是杜甫天远风清的草堂,是范仲淹登高一望……它是无涯的霜林和更加无涯的离别的一曲沉醉,是玉门大漠传来的一声悠远而又苍凉的羌笛……它是先秦理性、屈子浪漫、魏晋风度、盛唐畅想、宋元意境、明清感伤……它汇聚成民族生命的长流。养浩然正气,诵代代心声。
  ——《中国文学史》
  所谓的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高二思想政治必修教材》
  传统文化的全称大概是“传统的文化”,落脚在文化,对应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而言的。其内容当为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例如民族服饰、生活习俗、古典诗文、忠孝观念之类;也就是通常所谓的文化遗产。
  ——庞朴《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生:第一种定义抒情性很浓,非常形象;第二种定义简洁明了,没有多余的词;第三种定义感觉内容说得清楚一些。
  师:能说说什么内容说得清楚吗?
  生:感觉哪些是传统文化让人摸得着,第二种定义没有这么具体。
  师:对,这里牵涉到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问题,应该说第三种定义不是简单阐述概念的特征,而是认真阐述了传统文化这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它里边包含了多少东西,它外面到什么地方为止,都阐述得很清楚。这种概念就更充实、更准确,也是学术论文的基本要求。
  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说的就是比较的用处。采用比较的方法能马上看出各自的不同,也马上能分辨出各自的优劣。上面的赏析片段中,学生读完概念马上就能说出个大概,也可以体会到原文中概念的丰富性。不过作深入的比较就有一定的难度了,感觉上的比较之后,如何理性地进行分析呢?这就要找到比较的角度,这也是最让同学犯难的地方,也是比较法比置换法更深人的一点。置换法比较的点读者明显可以找到,只需要找出两段话文字上的不同就可以比较了,它属于点上的比较,而这里所说的比较法是面上的比较,它要求我们先选择比较的角度。通常比较的角度也就是赏析的角度,有形象方面、表达技巧方面、句式方面、语言方面、结构不同、内容方面等等,只要我们认真思考,总会慢慢掌握的。
其他文献
摘 要:创新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通过五个方面的引导分析,旨在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提供一些方法和借鉴。  关键词:阅读教学;学生;自主探究意识  中国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38 -01    创新教育是二十一世纪教育的核心。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主体,同
作为互联网时代的重要文化现象,必将影响我们的学习方式、教学模式、甚至是教育的理念。如何把网络和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我们教育者在教育教学中应全力探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博客在教育教学上的应用    互联网的出现使教育应用信息的能力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这种发展大部分只是集中在教学设备上的变化,昂贵的器材及复杂的技术,使不少学校和教师望而却步。博客的出现,突破了信息教育的框框,因为博客营造了
俯瞰难民村  如果你是个观光客,也只看第一眼的话,现实中“没有丧尸”的釜山,可能并不亮眼。  釜山和韩国除首尔以外的所有地方相似,有着浓厚的“城乡接合部”氛围,即便这是韩国的第二大城市。  远离观光路线的地区,随处可见三两层的低矮房舍。斑驳的水泥墙面上,有着各种广告小纸条与旧时修补的痕迹,上方则是一圈圈裸露的电线与电话线缠绕着。再往巷弄深处走,可见路旁盖有帆布的小三轮车,装载着拾荒老人一整天的收获
摘 要:数学学困生形成有学生的原因、学生的家庭原因、学校的原因和社会的原因等。利用课堂教学转化学困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数学;学困生;转化;自信心  中国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95 -01    一、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数学学困生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主要有学生的原因、家庭的原因、学校的原因和社会的原因等。  (一)学生的原因
摘 要:职业教育计算机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在生产、技术、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既要有专业知识,更要有实践技能。本文对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策略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实践能力  中国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51 -01    一 、当前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的现状  1.各专业学生
摘 要:针对当前农村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认为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教师情绪良好,巧引妙导;营造民主氛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围绕重难点,放慢速度一次性讲全讲透;需要教师加强学法指导。  关键词:提高;农村;数学课堂;教学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25 -01    一、农村中学数学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农村初中数学课堂
最幸福,莫过于彼此相守;最痛苦,莫过于生离死别。在交通工具极其简陋的古代,一别可能就是从此天涯,永无相会之日。于是那些浸润着深情、浸润着泪水的送别诗文应运而生。在那深情绵邈的语句中,我觉得最让人动容的不是“此恨绵绵无绝期”式的告白,而是含蓄蕴藉的一声声劝慰、一句句勉励。  游子远行最伤感的莫过于母亲。“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孟郊《游子吟》)这两句写出人的动作和意态,把笔墨集中在慈母上。行前的
摘 要:任务型教学法是近年来在语言教学活动中出现的较具影响的一种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和以人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论。  关键词:中学英语;任务教学;理论原则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84 -01    任务型教学就是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任务的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成就的一种教学方
看電影都须看到剧终,人生不坚持到最后,又怎能过瘾地看到结局?   最好的东西,往往是意料之外,偶然得来的。有时候,拍照拍了一卷胶片,最后的一两张胶片,本来不打算拍的,为免于浪费,随便拍了两张,谁知道相片冲洗出来以后,效果最好的就是最后拍的那两张。   拍照的时候,挑了一大堆精心搭配的衣服,顺便又带了一套衣服,谁知道照片拍出来之后,效果最好的不是精心挑选的那几套衣服,而是顺便带去的那一套。  
两疏见机,解组谁逼?  索居闲处,沉默寂寥。  【注释】  1.机:征兆。2.组:印绶。3.索:孤独。  4.寂寥:寂静。  【译文】  汉代疏广、疏受叔侄见机归隐,有谁逼迫他们辞去官职呢?离群独居,整天不用多费唇舌,过着清净的日子。  【小故事】  疏广、疏受都是汉朝人,疏广是疏受的叔叔。他们博学多才,受皇帝委派给太子做老师,地位非常显赫。  有一天,疏广对疏受说:“很多人官职大了还不满足,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