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梦回校园
掐指一算,离开高中校园已经七年有余了。到底是什么样的情愫让我对此久久不能忘怀呢?每次梦醒时分,都惆怅莫名。
曾经,我对那座校园深恶痛绝,心底曾暗暗发誓,离开了这里就再也不回去了。然而现在想来,我却忘记了深恶痛绝的理由到底是什么。
是学校的封闭式管理吗?是每天6点准时响起的起床音乐吗?是被老师私自拦截的信件吗?是被老师没收的《三重门》吗?是被老师强行关掉的正在播放《流星花园》歌曲的录音机吗?是被英语,数学课侵占的体育课吗?是每月在劫难逃的月考吗?还是让人欢喜让人忧的考试排名呢?
现在想起来,更多的只是怀念。然而,怀念的是什么?似乎也变得不真切了。
是那操场的露天电影吧?是小花园难得的午后闲暇时光吧?是夏夜和好友在操场的悄悄密语吧……
2、擦肩而过
十一长假,难得回家一趟。临行前暗下决心,此次一定要去高中校园重游一番。然而一回家,各种事情就涌在眼前,校园之行一推再推。
10月4号下午,外出办事,回家乘车时发现车上大部分坐的是中学生。即使他们有的人并没有穿校服,我也确信无疑——那高中生特有的孤傲、青涩与淡然的神情,是我曾经熟悉的。我蓦然记起,这趟车的终点站便是我念念不忘的校园。我就这样在他们中间的某一个靠窗的座位坐下,十月下午的太阳,热辣辣地照在身上,时间恍惚仿佛回到十年前——16岁的自己,在每周日的下午,就会坐上这趟公交车回到学校。
往日的回忆如同蝴蝶般扑面而来,却又像是一团乱掉的线团,不知从何理顺。因连续的舟车劳顿,不知不觉我竟然在车上睡着了。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周围开始变得嘈杂。我睁开眼一看,车已经到了终点站,窗外便是熟悉的校园大门——我坐过站了。车上的学生都陆陆续续开始下车了,一时坐在那里不知该作何反应。公交司机是个热心的人,他招呼着那些学生下车,看到我坐着不动,问:“你不是学生啊?”我忍不住笑了起来:“我大学都毕业几年了。”他笑着说:“那你熬到头咯!”
看着熟悉的校园,我竟然有些近乡情怯的感觉了!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我犹豫了一会儿,还是没有下车。司机把车调了头,我重新投了两块钱回到座位上。
透过窗户看过去,整条街都是刚刚返校的学生。有几个男生勾肩搭背地走在路上,还故作潇洒地在抽烟:有一个女生,穿着朴素的校服上衣和牛仔裤,背着背包,拎着手提袋,行色匆匆……满街都是人,街边商铺的低音炮里放着时下流行的歌曲——这样的热闹氛围也是曾经熟悉的。
我静静地看着他们。突然想,十年后,他们又会是怎样呢?也许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就像我16岁的时候一样。想也想不出吧,未来永远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
3、久别重逢
5日中午,和朋友约好一起吃饭,我们约在一个私房菜馆见面。吃过了午饭,两人都有些懒懒的了。便要了一壶茶,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天。算起来上一次的高中同学聚会,还是2004年大一的寒假。那时的我们刚刚摆脱高考的压力和束缚,过着逍遥自在的大学生活,一个个青春洋溢、意气风发。后来,似乎再没有人组织聚会了。想来是大家各自有了各自的生活,以及各自的压力了。想来
就像我和她。还记得从前夏天的夜晚,我们俩在操场高高的架子上聊天,也不记得那时候聊了些什么,无非是,学习的压力和青春期的秘密情愫吧。而现在,我们聊的是迷茫的未来和现实的压力,感情、婚姻、工作、房子……午后的阳光透过窗纱洒进来,时光变得格外缓慢和幽静。
朋友提议,不如去学校走走?说去就去,我们跳上那辆熟悉的公交车。
4、校园重游
校园跟当年相比,变化了很多。增加了一些设施,如学生广场、石雕、电子显示屏、草丛广播器等,还新增了几栋学生宿舍和教工楼。
食堂边的小卖部上面挂了一个新的招牌,写着“xX中学西区超市”字样,我们俩进去买了两根热狗吃。记得以前,我经常在这里买辣鱼干和素牛筋吃,五毛钱一包。如今那种“南北特”牌的素牛筋在各超市已经卖到两块五了,偶尔碰到我也会买一包来吃,但似乎找不到当年的味道了。
走出食堂,拐个弯往小花园走。洗碗的水池已经撤掉了,开水房看上去也是一片荒废的样子,不知道改造到哪里去了。顺着圆形的门走进小花园,发现园子里的树稀疏了很多,令人伤心的是,当年的那棵樱花树也不见了踪影。整个园子显得有些空旷,少了些许当年的幽深和静谧氛围。唯有久违的桂花香,一如当初。
走得累了,我们在一个僻静的石阶上休息。太阳渐渐偏西了,微微有了一些凉意。我们坐在草地上,看着教学楼的方向,不约而同地叹了一口气,然后心照不宣地相视而笑了。我明白,这校园重游的节目,让人感觉有点意兴阑珊。
怎么说呢?这种感觉,就好像两个旧目的恋人碰面之前,他们想象着届时双方会如何感慨万千,甚至执手相看泪眼无语凝噎。可实际上,他们见面之后,心里却是平静得不能再平静的平静。
是啊,一切都不是想象的那样。好多次,我都不敢贸然踏进这校园,生怕触动了那尘封的年少情怀。然而此时此刻,我们没有像想象中那样的伤感或者激动,有的,只是淡然。这,大概就是时间的作用吧。
出门的时候,在校门口看到一个熟悉的背影,好像是高二时的语文老师,她推着自行车走在前面,看上去老了不少。然而,我仔细搜寻记忆,竟然怎么都想不起来她的姓了。
掐指一算,离开高中校园已经七年有余了。到底是什么样的情愫让我对此久久不能忘怀呢?每次梦醒时分,都惆怅莫名。
曾经,我对那座校园深恶痛绝,心底曾暗暗发誓,离开了这里就再也不回去了。然而现在想来,我却忘记了深恶痛绝的理由到底是什么。
是学校的封闭式管理吗?是每天6点准时响起的起床音乐吗?是被老师私自拦截的信件吗?是被老师没收的《三重门》吗?是被老师强行关掉的正在播放《流星花园》歌曲的录音机吗?是被英语,数学课侵占的体育课吗?是每月在劫难逃的月考吗?还是让人欢喜让人忧的考试排名呢?
现在想起来,更多的只是怀念。然而,怀念的是什么?似乎也变得不真切了。
是那操场的露天电影吧?是小花园难得的午后闲暇时光吧?是夏夜和好友在操场的悄悄密语吧……
2、擦肩而过
十一长假,难得回家一趟。临行前暗下决心,此次一定要去高中校园重游一番。然而一回家,各种事情就涌在眼前,校园之行一推再推。
10月4号下午,外出办事,回家乘车时发现车上大部分坐的是中学生。即使他们有的人并没有穿校服,我也确信无疑——那高中生特有的孤傲、青涩与淡然的神情,是我曾经熟悉的。我蓦然记起,这趟车的终点站便是我念念不忘的校园。我就这样在他们中间的某一个靠窗的座位坐下,十月下午的太阳,热辣辣地照在身上,时间恍惚仿佛回到十年前——16岁的自己,在每周日的下午,就会坐上这趟公交车回到学校。
往日的回忆如同蝴蝶般扑面而来,却又像是一团乱掉的线团,不知从何理顺。因连续的舟车劳顿,不知不觉我竟然在车上睡着了。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周围开始变得嘈杂。我睁开眼一看,车已经到了终点站,窗外便是熟悉的校园大门——我坐过站了。车上的学生都陆陆续续开始下车了,一时坐在那里不知该作何反应。公交司机是个热心的人,他招呼着那些学生下车,看到我坐着不动,问:“你不是学生啊?”我忍不住笑了起来:“我大学都毕业几年了。”他笑着说:“那你熬到头咯!”
看着熟悉的校园,我竟然有些近乡情怯的感觉了!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我犹豫了一会儿,还是没有下车。司机把车调了头,我重新投了两块钱回到座位上。
透过窗户看过去,整条街都是刚刚返校的学生。有几个男生勾肩搭背地走在路上,还故作潇洒地在抽烟:有一个女生,穿着朴素的校服上衣和牛仔裤,背着背包,拎着手提袋,行色匆匆……满街都是人,街边商铺的低音炮里放着时下流行的歌曲——这样的热闹氛围也是曾经熟悉的。
我静静地看着他们。突然想,十年后,他们又会是怎样呢?也许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就像我16岁的时候一样。想也想不出吧,未来永远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
3、久别重逢
5日中午,和朋友约好一起吃饭,我们约在一个私房菜馆见面。吃过了午饭,两人都有些懒懒的了。便要了一壶茶,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天。算起来上一次的高中同学聚会,还是2004年大一的寒假。那时的我们刚刚摆脱高考的压力和束缚,过着逍遥自在的大学生活,一个个青春洋溢、意气风发。后来,似乎再没有人组织聚会了。想来是大家各自有了各自的生活,以及各自的压力了。想来
就像我和她。还记得从前夏天的夜晚,我们俩在操场高高的架子上聊天,也不记得那时候聊了些什么,无非是,学习的压力和青春期的秘密情愫吧。而现在,我们聊的是迷茫的未来和现实的压力,感情、婚姻、工作、房子……午后的阳光透过窗纱洒进来,时光变得格外缓慢和幽静。
朋友提议,不如去学校走走?说去就去,我们跳上那辆熟悉的公交车。
4、校园重游
校园跟当年相比,变化了很多。增加了一些设施,如学生广场、石雕、电子显示屏、草丛广播器等,还新增了几栋学生宿舍和教工楼。
食堂边的小卖部上面挂了一个新的招牌,写着“xX中学西区超市”字样,我们俩进去买了两根热狗吃。记得以前,我经常在这里买辣鱼干和素牛筋吃,五毛钱一包。如今那种“南北特”牌的素牛筋在各超市已经卖到两块五了,偶尔碰到我也会买一包来吃,但似乎找不到当年的味道了。
走出食堂,拐个弯往小花园走。洗碗的水池已经撤掉了,开水房看上去也是一片荒废的样子,不知道改造到哪里去了。顺着圆形的门走进小花园,发现园子里的树稀疏了很多,令人伤心的是,当年的那棵樱花树也不见了踪影。整个园子显得有些空旷,少了些许当年的幽深和静谧氛围。唯有久违的桂花香,一如当初。
走得累了,我们在一个僻静的石阶上休息。太阳渐渐偏西了,微微有了一些凉意。我们坐在草地上,看着教学楼的方向,不约而同地叹了一口气,然后心照不宣地相视而笑了。我明白,这校园重游的节目,让人感觉有点意兴阑珊。
怎么说呢?这种感觉,就好像两个旧目的恋人碰面之前,他们想象着届时双方会如何感慨万千,甚至执手相看泪眼无语凝噎。可实际上,他们见面之后,心里却是平静得不能再平静的平静。
是啊,一切都不是想象的那样。好多次,我都不敢贸然踏进这校园,生怕触动了那尘封的年少情怀。然而此时此刻,我们没有像想象中那样的伤感或者激动,有的,只是淡然。这,大概就是时间的作用吧。
出门的时候,在校门口看到一个熟悉的背影,好像是高二时的语文老师,她推着自行车走在前面,看上去老了不少。然而,我仔细搜寻记忆,竟然怎么都想不起来她的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