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良知说的情、理、欲机制看阳明道学革新的价值

来源 :贵州文史丛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gix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阳明学针对程朱理学的流弊所兴起的道学革新运动,在明代中、后期的思想界曾掀起波澜,形成了主导明代学术思想的心学潮流。阳明心学的形成发展及演变不仅对明代学术思想的发展和重建具有历史导向作用,而且波及到明清之际的思想启蒙运动乃至明清文学中的思想解放运动。本文拟从宋明理学内部思潮发展演化的角度探讨阳明道学革新的理论特色,并以此为背景看阳明良知说的情、理、欲机制。文章分以下几个方面:(一)从"四句教"看阳明道学革新;(二)从朱熹到阳明:性理到心性的转换;(三)阳明实践道德的良知说及其情、理、欲机制。
其他文献
<正>每个单位(这里主要指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都有自己特定的工作职责,并为实现其职责目标设立相关职能部门。基于此,在内部分工中,各部门的角色、地位、作用也必然有所差异,
下级间的歧见,多数是对工作的不同看法、不同意见、不同想法,很少有本质性冲突和矛盾。有的领导干部对下级间的歧见或充耳不闻、视而不见,或大发雷霆、歇斯底里,或放任不管、
一部好的电影,必定让人回味无穷。所以,一位导演说,电影和人生,都是以余味来定输赢的。  一部电影没有余味,不能在人们的心里留下任何痕迹,产生任何印象,电影便“完”了,也便“死”了。而一部有余味的电影,演完后,它的韵味,它的“生命”,依然留存在人们的心里,历久弥香。一部电影的余味,决定了一部电影的质量和生命。  电影要有余味,人生也要有余味。没有余味的人生,活着也没有盼头、没有希望、没有留恋,人生也
有次忽然刷到一句话:“俄罗斯方块教会我们:如果你合群,就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