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职生数学文化素养的实践探索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ldGho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个人都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但是,中职生数学素养不高、对学习数学没有兴趣是不争的事实。要提高中职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必须先提高他们的数学文化素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仅要在第一课堂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更要在第二、第三课堂提高他们的数学文化素养。
  关键词:中职生;数学文化;数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1)02/03C-0054-03
  2020年国家教育部頒发的《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个人都应具备的基本素养。通过多年的教学,笔者发现很多中职生虽然学了十多年的数学,但是他们并没有良好的数学素养。数学教师在第一课堂(课堂教学)中一直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但效果并不理想。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不强,再加上知识链断裂,好多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就对数学失去了兴趣。笔者认为,要提高中职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应该先提高他们的数学文化素养。数学文化素养提高了,对数学有兴趣了,学生就能主动学习数学,进而就能逐步提高数学核心素养。可以说,提高中职生的数学文化素养迫在眉睫。如何提高中职生的数学文化素养是中职数学教师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为提高中职生的数学文化素养,笔者从以下方面进行了探索。事实证明,这些探索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值得借鉴。
  一、通过第一课堂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
  (一)抓住契机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
  作为一名中职数学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要善于捕捉一切机会,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作为班主任,在学生军训报到的时候要登记学生的身份证号码。登记完后,笔者对学生说,其实只需要你们说出前17位就可以了,最后一位我能猜出来。所有的学生都不相信。笔者让几个同学在黑板上写下各自身份证的前17位,然后笔者很快就把最后1位说出来了。这时候,你可以想象学生的表情与心理,他们既佩服老师,又想知道为什么。这时候你不教都不行。从这时候开始,学生的心里就种下了数学的种子。再如,到报告厅开会时,我问学生座位号为什么分单双号,不分也一样坐啊。问题一提出,好多学生都在思考、讨论,不一会就得出了答案。当然,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教师要见缝插针,做到“润物细无声”,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转变对数学的态度。
  (二)利用讲数学故事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
  在军训结束后,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一项任务,让学生每人准备一本数学课外书,开学时带来,但开学后只有少数学生带来了,大多数学生说不知道到哪里去买,好多书店都没有,这在笔者的预料之中。其实,笔者的目的已经达到,只要学生去找了就可以了,没有的同学以后再想办法,有这几本书,每节数学课课前3分钟讲一个数学小故事的活动就可以进行了。刚开始几天由教师来讲,在这期间找几个活泼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好的学生在办公室试讲一下,讲得比较流利了再在教室给同学讲。在这几名学生的带动下,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讲得非常好了。等所有学生都讲一遍后,笔者又提出了新要求,每个人第二次所讲故事最好与本学期学过的或者将要学的内容要有关,结果虽然多数学生没做到,但是笔者的目的也已经达到了。讲数学小故事只是个手段,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才是目的。通过这个活动,所有学生收获都很大,他们的数学文化素养也都有了不小的提升。
  (三)通过课堂导入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
  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主战场”,教师要让学生愿意上数学课,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古人曾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中职数学教师要从上课一开始就能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这样才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因此,课堂的引入至关重要。丰富的数学文化知识给教师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例如,“集合”这一章是学生进入中职学校后首先要学习的数学内容,在第一节课一开始,笔者就说:“今天我们学习的集合知识是一个被称为‘疯子’和‘神经病’的人创造的,你知道这个人是谁吗?他就是德国数学家康托尔,他的集合论引发了数学史上的第三次数学危机。”然后,在屏幕上投影出康托尔的生平简介。学生看完后,笔者接着说:“要想了解康托尔的详细情况和第三次数学危机,大家课后可以上网查询。”在学习“均值定理”时,课堂一开始,笔者直接把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会标投影出来,学生不明所以,笔者告诉他们这个会标是以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弦图为基础设计的,学习了均值定理就明白了这个图的数学意义,并让他们课后搜索这个会标、国际数学家大会、赵爽的有关知识;还有在学习“逻辑代数初步”时,笔者的开场白是这样的:今天我们学习的逻辑代数又称为布尔代数,布尔是一名数学家,也是一名教师,他去世时还不到50岁,你知道他是因为什么原因去世的吗?在学生都回答不出来时,笔者投影出布尔的生平简介,同时让他们课后查阅有关布尔的详细资料。学生了解后都唏嘘不已,同时对他的敬业精神十分赞叹。只要教师做一个有心人,就会发现这样的素材比比皆是。这样的引入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还给学生布置了课后网络学习的任务,可谓是一石三鸟。长期坚持这样教学,学生就会渐渐喜欢上数学,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也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四)运用回味无穷的课堂收尾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
  中职数学课堂到了收尾阶段,学生和老师都需要放松一下,这也是考验教师的时候了。好的收尾能起到画龙点睛、余音绕梁之效,令学生回味无穷,这也是提高学生数学文化素养的绝佳时机。
  例如,在学习完“集合与元素”时,笔者用“线段上的点与直线上的点一样多吗”来结束本节课,并提醒学生课后阅读本章后面的“读一读”;在学完“函数的表示法”时,笔者用“星期是时间的函数你知道吗?也就是说某日星期几可以通过该天的年月日计算出来”来结束本节课,并提醒学生课后阅读本节后面的“读一读”;在学习完“多面体与旋转体体积”时,笔者用阿基米德的墓碑文来结束课堂教学;在学习完“等比数列求前n项和公式”时,笔者用《九章算术》中的“两鼠穿墙”问题来结束课堂教学……对于这样的收尾,我们可以想象到学生的神情,此时真是无声胜有声,这就是教师想要的结果。   二、通过第二课堂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
  中职学校的数学课时安排少,并且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因此,仅靠课堂教学来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是远远不够的,而且有些数学文化知识不能在课堂上铺开讲。于是,笔者利用课余时间开辟了数学第二课堂。开展数学第二课堂,要做到统筹兼顾、合理安排,绝不能是教师的一言堂,一定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教师只起主导作用。考虑到学校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第二课堂原则上每周活动一次,活动的开展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原则。
  (一)舉办数学讲座
  讲座内容有中外数学小历史、数学家的小故事、数学的数字之美、数学的图形之美、邮票上的数学、数学老师讲“数学诗词”、看一场数学电影(如《博士的爱情方程式》等)、听唱一首数学歌曲(如《悲伤的双曲线》)、写一首数学诗、如何进行调查统计、数学与生活等。
  (二)举行数学比赛
  如“生活中的数学”摄影比赛、数学手抄报比赛、扑克牌24点比赛、数学人物演讲比赛、数学谜语猜猜猜比赛、数学对联对对对比赛、数学诗词背背背比赛、数学三行诗比赛等。
  事实证明,这些活动深受学生的欢迎。所以说,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有趣和美妙。学生既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也不断提升。
  三、通过第三课堂提高学生数学文化素养
  随着互联网、计算机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也更加多样化。有了互联网,学生学习的时间与空间不再受限,师生交流的平台也更加广阔。因此,第三课堂(网络课堂)是第一、第二课堂的有益补充。第一课堂布置的一些任务、第二课堂中的许多活动都需要学生在第三课堂上提前去做。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把许多数学资源及时发给学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变成了“全天候”式的。平时一些在第一、第二课堂不太活跃的学生,这时候也非常活跃,有时候第三课堂比第一课堂还要热闹。有了第三课堂,学生学习的效率更高了,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在无形中也得到了提高。
  时代在发展,学生也在不断地变化,提高中职生的数学文化素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不断探索,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责任编辑:章跃一
其他文献
摘要:中职语文课标的颁布,让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中得以落实。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积极言语实践活动与自主体验中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长期以来,人们受“重知识、轻能力”观念的影响,普遍对言语实践不够重视,言语实践也普遍存在流于形式、脱离生活、缺少整体等方面的误区。言语实践教学要让语文回归本体,以语文教材为言语典范,以生活为“大教材”,走出知识本位模式,引导学生开展积极的言语实践活动,使语文核心素养内
摘要: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一线的技术应用性人才,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实践能力,能够较为熟练地运用复杂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南京金陵高等职业学校的“综合实践校本课程”的创设是以真实生产项目为课程内容,通过营造真实的市场情境,为学生自主开展专业学习创设条件并提供必要助力。本文是在校本综合实践课程建设中,基于四元教学设计模型的综合实践建设案例。  关键词:四元教学设计模式;综合实践课程;复杂学习任务  中
【摘要】教师结合微课进行教学,能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本文探讨分析微课应用于数理统计翻转课堂教学的背景和优势,并以参数的极大似然估计知识点为具体案例,分析教师在数理统计翻转课堂中如何有效地结合微课进行教学.  【关键词】微课;数理统计;应用  微课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新型的网络教学视频课程,也叫微课程,是教师针对某个知识点或者某个教学环节设计开发的教学微视频.它支持多种学习方式,它的核心
“意象”是文艺美学的概念,是中国文化特有的范畴。传统美学讲究自然意象,古典诗词讲究文化意象,那么,一所学校是否可以拥有自己的教育意象呢?  让卡通娃代言  我教育工作的第一站是南京市南化第四小学。1995年师范毕业进入南化四小,2009年开始主持学校工作,我在此一干就是二十年。2012年春学期,学校大队部在全校开展学生卡通形象征集活动,共收到六十余幅优秀作品。经专家评选、美术教师二度创作,“南化四
【摘要】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学校开展“停课不停学”的活动.学生线上居家学习,教师线上授课的模式成为当下主流的教学形式.如此新颖的教学形式,对师生来说是一种挑战.高等代数是大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是教师开展其他学科教学的关键,高等代数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从高等代数的学科特点入手,就如何更好地开展高等代数线上教学展开分析和讨论,希望能与在线教学的教师产生共鸣,能给在线学习的学生提供帮
摘要:基础教育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而发展共同体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路径。在学习、在实践、在研究和在创新是教师发展共同体的重要特征。确立共同愿景、前瞻系统规划和持续不断学习是教师发展共同体建设的主要路径。真正实现共智、共享、共生、共育则是教师发展共同体建设的思考方向。  关键词:教师队伍建设;发展共同体;校本实践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
摘要: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学本课堂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聚焦学会学习和实践创新两大核心素养,依托苏州工业园区智慧教育枢纽平台,融合线上与线下学习,设计导学单、探究单和研学单,构建课前试学、课中探学、课后研学、课余创学的一体化、连续化的学本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各个环节落实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学促学,让教师的教有效地服务于学生的学。  关键词:核心素养;学本课堂;小学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摘要:学校文化建设对学校发展至关重要,对新建学校的发展尤其如此。学校的环境文化、管理文化和课程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通过赋能场域优化学校环境文化,依托大数据提升学校管理文化,以人为本构建学校课程文化,在实践和探索中寻求适合学校发展的文化建设途径。  关键词:新建学校;文化建设;环境文化;管理文化;课程文化  中图分类号:G40-05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
摘要:在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关注儿童核心素养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南京市鼓楼区立足儿童的直接经验,从建构范式与实施策略研究、建构课程群资源库研究、教学案例及个案研究、评价体系研究等方面搭建研究与实践的框架,完善强有力的课程落实机制,建构统筹共享式课程发展格局,构建区域性的课程支持体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群区域建构。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群;区域建构;儿童经验  中图分类号:G423.02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