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ostby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方法的掌握,保证学生在初中期间掌握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提升学习效率。本文主要针对“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进行分析。
  【关键词】“导学互动” 初中数学 实践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1-0142-01
  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到的数学知识和初中阶段的知识存在较大的不同,使用的学习方法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对学生学习方法进行改善,采用“导学互动”的教学方法,对于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是较为有帮助的,可以让学生积极进行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导学互动”教学方法使用的必要性
  初中阶段性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但是这一时期学生性格较为叛逆,对于传统的数学学习缺乏兴趣,而且数学课程涉及到较多的知识,对于学生罗辑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和小学数学的学习方法存在较大的差异,学生在学习的初期会出现不适应的情况造成学习中出现对数学缺乏兴趣的情况,影响数学课程的学习。
  数学在学生整个教学体系中的作用较为重要,考试中也占据了较大的比例,如果数学成绩下降,会直接对学生中考成绩产生影响,针对这种情况,教师更加应该将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导学互动”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针对课堂学习提出自己的想法并针对不同的学习思维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学习小组的方式对问题进行讨论,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学习成绩。
  二、“导学互动”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进行“导学互助”的方式,让学生提前对所学的知识进行预习,并针对不同的知识理解体系,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一次函數的学习中,教师对于学生的教学目标要确定,首先通过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对函数问题进行复习,并提出问题,让学生积极进行思考,然后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将学生通过分组抢答的形式将问题进行抢答,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课堂中进行积极的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在课堂上不再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将自主学习和整体学习整体培养起来,增加学习的兴趣。
  (二)教师组织“互助合作”学习模式
  课堂授课是教师的核心环节,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听课能力的水平,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首先需要针对问题进行一定的讨论,让学生可以积极进行课堂各项活动的学习,争取获得更多的学习机机会,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并使用启发教学的方式,学生和教师之间存在良性讨论机制,形成良好的互动,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重视教学效果的考察
  在进行教学效果分析的时候,需要针对教学成果对学生进行考核,让教师可以针对教学方法取得的效果进行分析,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教师一般采用板书的形式让学生对学习的知识进行巩固,掌握学习的核心位置,然后教师从旁进行指导,加强相互在之间的交流与管理。例如,在一次函数学习中,教师对函数的各项问题进行归纳,然后教师对分组学生进行辅导,让学生轮流进行半数讲解,发现其中存在的理解误区,进行纠正管理,提升管理的效率,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巩固教学的效果。
  (四)进行习题巩固联系
  在进行课堂教学结束后,需要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在进行题目设置过程中不能较难,也不能较为简单,而是要求重视习题质量,习题内容需要和课堂讲课内容相关联。例如在进行一次函数的题目训练时,可以结合实际应用的题型,将应用题与一次函数题目相关联,题目“用拖拉機进行耕地,开始工作时油箱中有油 42 升,如果工作每小时耗油 3 升,求油箱中余油量 y(升)与工作时间 t(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通过自变量和因变量值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对一次函数进行巩固,同时将所学的问题进行拓展,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
  结束语
  “导学互动”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培养较为重要,可以提升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发现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数学发散性思维,为学生初中阶段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够自觉主动的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
  参考文献:
  [1]曹文营.试论“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10:111-112.
  [2]黄慧群.“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5,05:119-120.
其他文献
世界上的大学不计其数,而“水龙头大学”却闻所未闻。心怀“我要上水龙头大学”这一“宏愿”的是香港灵粮堂幼稚园的一名幼儿。访问该园虽已过去数月,但这个孩子所发的“宏愿”常萦绕在我的耳边。他是在探索图1中的水龙头时发下这一“宏愿”的。  那天为了探究一番这个孩子的“宏愿”,我也试着探索这个水龙头到底有什么奇特之处。我先掰了掰左边的水龙头开关,可是水没流出来。我又把手放在水龙头下面感应,水还是没流出来。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