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圆,沿着周边,不管转了多少圈都将回归原点。新课程改革已进入理性回归的关键时期。传统教学以“教”代“学”的状况有所好转,但是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还任重道远。 一、静默的大多数:等待发现与挖掘的金矿 “静默的学生”是指课堂上不发言或不善于回答问题的学生。课堂中,面对教师的提问,大多数学生低头不语,许多时候课堂是教师和几个学生的“舞台”。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在课堂上越来越不爱
前几日,看到《素质教育,必须来一场深刻的思想大讨论》一文,感触颇深。 的确,在素质教育喊得响亮,可应试教育“固若金汤”的当下,多么需要一场真正的改革,可怎样改?改什么?作为一名教育的实践者和思索者,困惑的同时我也在苦苦地思索着。我们都知道:孩子们太累了,尤其是学习优秀的学生更累,每天晚上挑灯夜战,严重的睡眠不足,可有什么办法。有个同事说的好,现在想要咱们的孩子有出息,就得好好学习。考上了清华、北
传统教学,常以一张试卷评价学生的成绩和教师的教学,结果形成了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端倾向,导致课堂教学满堂灌,学生拼命死记硬背。在新课改实施的过程中,如果不改变原有的评价机制和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德育教育,小学科学教学也应该关注学生的德育教育,让学生认识、探索自然,理解社会,体会生命奥秘时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机会。 一、结合科学学习活动及兴趣,培养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是人对客观世界、自然规律的看法。最基本的科学态度是要求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尊重自然发展的规律。科学态度的培养可以通过科学教学中的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来实现。
《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了“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这一基本理念,对科学探究提出了具体的内容标准,猜想与假设成为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猜想与假设能力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发展学生对科学活动预见性的重要实施渠道。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猜想与假设活动: 一、猜想与假设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加工形成一种假设结论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学习活动实际上是学生利用已有
想像力的培养对学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创造离不开想象,创造必须以想象为基础。如何在课堂中激发学生的想像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鼓励和引导学生大胆幻想,培养想像力 幻想是创造想象中的一种特殊的形式。儿童的想象由于各方面的知识和经验的限制,带有较多的幻想的性质,在这种幻想中,常常把现实事物加以夸大或缩小,甚至可以使事物随意变化。在学生的想象中常常夹杂着幻想,特别是学前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