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般痛苦情?未抵身世悲

来源 :课外语文·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e68572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泪
  李商隐
  永巷长年怨绮罗,离情终日思风波。
  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
  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
  这是一首自伤身世的七律。李商隐年少即被赏识,后来却因一桩婚姻,使得他像蹴鞠一样在牛李两党的足下滚来滚去,消磨尽眼中的热焰,只剩下泪水和迷茫。
  诗的前面六句,一句一事。“永巷长年怨绮罗”,永巷,是汉代宫中幽禁妃嫔、宫女的地方;长年,不但指一年到头,亦指多年。这句说的是失宠之泪。“离情终日思风波”,离情,即离别之情。这是离情之泪。“湘江竹上痕无限”,这句用的是娥皇、女英哭湘江,飞泪溅竹成斑的典故。这是伤悼之泪。“岘首碑前洒几多”,岘首碑,用的是两晋羊祜之事,羊祜镇守襄阳,德政昭如日月,死后百姓在岘山建庙立碑,岁时祭祀,见碑者无不流泪。此是感德之泪。“人去紫台秋入塞”,紫台,即紫宫,指的是汉代宫廷;入塞,历史上关于入塞最为使人泪下的事恐怕就是昭君出塞这件事了。“兵残楚帐夜闻歌”,稍懂一点历史的人,便知这一句用的是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事了。这是英雄末路之泪。
  这六件事情况不同,性质各异,却有一个共同点,即都含着诗题的一个“泪”字。六件事,六种泪,彼此之间,似乎没有什么有机的联系,粗略看去,好像只是一些典故的堆积。然而,只要我们认真读完最后一联,就会发觉并非如此。“朝来灞水桥边问”,灞水桥,指送别之处,《三辅黄图》载:“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这是送别之泪。“未抵青袍送玉珂”,青袍,未有功名的服饰,指失意;玉珂,指飞黄腾达的贵客。这两句意谓:清晨,我来到灞桥边询问不舍昼夜流逝的河水,才知道一切人间伤心事,哪里比得上贫寒之士忍辱饮恨、陪送贵人的痛苦啊!何故?因为迎送贵人,必得强颜欢笑,这对才志之士是一种难堪的痛苦。而且这种痛苦的泪水只能往肚里流淌,这不更甚于以上六种泪吗?
  诗到此,令人豁然开朗,原来诗的构思异常新奇独特:前面六句,都是铺垫衬托,最后一联,才是本旨。使前六句和结尾两句联系起来的枢纽,是末句的“未抵”二字,它既把前面六種泪归结在一点——同末句之泪对比之后,又把前面各种泪一概抹去,而把青袍寒士潜流心底之泪凸显出来,把诗的主旨表现得更加充分。李商隐早年就有“欲回天地”(《安定城楼》)的远大抱负,可终其一生,都是为人幕僚。侧身贵官之列,迎送应酬,精神上极其痛苦,这首诗就是诗人感伤身世的表达。
其他文献
“开会了,开会了。”妹妹在家里大声叫喊着。  “又要干啥事呀?”大家都在揣摩着。爷爷坐在一家之主的位置上,一脸的严肃,“趁国庆长假大家都在家,有个事情和你们商量一下,你妈的七十大寿该如何庆祝,请大家说说。”话音刚落,大家便开始议论纷纷。不一会儿,姑姑说:“这是一件大事,应该办得热闹点,把亲朋好友都请来,还要买些寿碗回来散,大家觉得怎么样啊?”妈妈也过来发言了:“别人家不是还请人来唱戏吗?多有面子呀
[双调]壽阳曲·潇湘夜雨  马致远  渔灯暗,客梦回,一声声滴人心碎。  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情泪。  潇湘指湘水与潇水在湖南零陵汇合的地方,后来用来代指湖南。这首小令抒写了作者由江西至湖南的亲身感受。  曲子的前三句紧扣曲题,写潇湘夜雨及作者触景生情。“渔灯暗,客梦回”描写作者在水上过夜的情景。潇湘自古为鱼米之乡,“渔灯”抓住了“潇湘夜”的特点,“暗”字奠定了全曲暗淡感伤的感情基调。“客梦
父亲最近总是萎靡不振,大白天躺在床上鼾声如雷,新买的房子如音箱一般把他的声音“扩”得气壮山河,很是影响我的睡眠——我是一名昼伏夜“出”的自由撰稿人,并且患有神经衰弱的职业病。我提出要带父亲去医院看看,他这个年龄嗜睡,没准就是老年痴呆症的前兆。父亲不肯,说他没病。再三动员失败后,我有点恼火地说,那您能不能不打鼾,我多少天没睡过安生觉了!一言既出,顿觉野蛮和“忤逆”,我怎么能用这种口气跟父亲说话?父亲
【误区探究】  议论文写作一直是中考复习的重点,但成效甚微。从各地中考作文情况来看,写作议论文的考生不少,但出彩的却不多。在各地历年中考满分作文中,议论文所占的比例不超过10%。专家指出,问题主要存在于两方面。一是论点不当,有的用语片面或过于绝对,观点有失偏颇;有的表述含糊不清,观点不明确。二是论据缺失,有的整篇文章见不到一个事件,只是在空泛地议论;有的选择了事例,但事例与论点不相符;有的事例陈旧
七秒钟的记忆,让我明媚不忧伤。  我只模糊地记得几个过往的片段。潺潺净水清澈,淙淙流水叮当。山高草盛树茂。水天相接,仿佛能游到穹顶。草木翠绿,痴痴地醉倒在绿色的清波中。  “我迟早会跃过那个‘龙门’,游向大海。”母亲说过大海是光,是暖,是希望,是明媚。大海是所有鱼儿梦的彼岸。那个龙门是我梦开始的地方。“哈哈哈。别做梦了,你永远不可能跳过那个土堆!”同伴们纵声大笑,三五成群,鳞甲熠熠闪光,亮得刺眼。
【摘要】鉴于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功利化倾向,笔者试图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鉴赏古诗词,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书(必修3)的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一)为例,利用文本细读的方法鉴赏这两首古诗,体会古代诗词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文本细读;《秋兴八首》(其一);《登高》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古代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绚丽瑰宝,它是一条时间隧道,带我们穿越到千年前的时空
一剪梅·唱到阳关第四声  刘仙伦  唱到阳关第四声。香带轻分。罗带轻分。杏花时节雨纷纷。山绕孤村。水绕孤村。  更没心情共酒尊。春衫香满,空有啼痕。一般离思两销魂。马上黄昏。楼上黄昏。  刘仙伦,江西庐陵人,其词与同时期的词作家刘过齐名,时称“庐陵二士”。这首《一剪梅》内容上是一首送别词,可以说在众多咏离愁别恨的词中它别具一格。词的上片写别时之依依不舍,下片写别后之寂寂难耐、上、下两片以时间为序,
庆全庵桃花  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  花飞莫谴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谢枋得,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爱国诗人。南宋亡国后,谢枋得仍然积极召集义兵抗元,但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由于元军的追捕,他隐姓埋名逃入武夷山中隐居并筑有简陋的茅屋,为了庆贺自己劫后余生,命名为庆全庵。这首诗借桃花引出桃源故事,把自己隐居的山间转化为陶渊明笔下的理想世界,以抒发自己不向元朝统治者低头的决心。  
【考点透视】  近年来,口语交际题已成为语文中考中的“常客”。它往往通过文字、图表等材料来设计呈现具体的交际情景,以考查考生听、说能力。下面以2019年中考中出现的口语交际题为例,略作解析,供同学们复习参考。  【真题解析】  一、有理劝阻型  例1.(2019·湖南益阳)小丽是一名七年级学生,本学期以来,她越来越沉迷于看短视频,老师、同学们都很为她着急。作为同学,请你对她说几句话,劝说她不要沉迷
机遇如清水,无处不可流;机遇如月光,有隙皆可存。我紧握每一次机遇,不断地努力尝试。  ——题记  犹记得刚进初中没多少时日,就有幸应邀参加“青少年主持人选拔大赛”,被大队辅导员委以重任的我感到既兴奋又忐忑。依稀记得老师望着我说:“一定要好好把握这次机会,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我郑重地从她手中接过那份已准备好的演讲稿,在接下来的每一天,凡一有空或节假日,我反反复复练习背诵,经过不断努力,可称得上是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