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编纂之我见

来源 :法制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odoct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民法的存在目的在于合理规范民事主体的人身和财产关系,在法律体系中极其重要。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编纂民法典”,本文从侵权责任法在民法典中的地位进行分析,得出侵权责任法应在民法典中独立成编的结论,于此同时,现行的侵权责任法中的相关章节和条文应该进行适当修改,以更好的完善侵权责任法律制度。
  关键词:民法;法典化;民法典;侵权责任法
  中图分类号:D9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6)11-0275-01
  作者简介:高丹丽(1992-),女,汉族,四川崇州人,四川大学法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法。
  在侵权责任法未出台前,我国的相关法律,如民法通则、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环境保护法等对侵权行为及其民事责任作出了少量分散性的规定。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新型侵权不断涌现,现行的较为分散的、原则性的法条对于处理侵权行为渐渐力不从心,于是一部较为完备的单行侵权责任法应运而生。
  侵权责任法律制度属于民事基本法律制度,是保障公民、法人的生命健康、人身自由、名誉权、隐私权等民事权益,维护经济秩序,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规范。①《侵权责任法》从我国的国情和实际出发,明确了承担侵权责任的基本原则和责任方式,就产品质量侵权、机动车交通损害侵权、医疗损害侵权、环境侵权等作了具体规定。《侵权责任法》第2条采取“概括 列举”的方式,相对合理和完备的明确了侵权责任法保护的对象为“民事权益”。
  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编纂民法典,笔者支持将侵权责任法在民法典中单独成编,并对现行的侵权责任法完善后入典。在大陆法系,民事立法的中心任务有二:其一,为部门法在民法典中找到合适的位置,理清其逻辑层次;其二,部门法内部内容的甄选和体例的合理安排。②侵权责任法作为私法的重要分支,应完成这两个任务,找准在民法典中的位置。传统大陆法系民法典将侵权规范于债法体系,作为“债的原因”;从侵权规范在债编中的位阶来看,有的国家将其置于债法总则,或置于债法分则;从各国规定侵权规范的篇幅来看,侵权规范的条文大多比较少,甚至“屈指可数”。我国的《侵权责任法》在其设定之时,借鉴和吸取了外国侵权行为法的精华,总结了中国独特的立法司法经验,延展了民事“权利-义务-责任”这一民法通则所创设的立法模式。
  笔者在上文中对侵权责任法可在将来民法典中取得独立成编的合理地位进行了阐述,入典需要协调侵权责任法与民法其他部分特别是民法通则和物权法的关系。
  考虑侵权责任法和债法的关系,侵权责任法是对侵权行为之债的借鉴和变革,而非全盘否定,可以说侵权责任法与债法的关系是有区别又相互联系。③其一,在债的财产性方面看来,侵权责任具备这一特性,它不属于债法的范畴。侵权行为产生的侵权责任,基于请求权而产生财产关系。其二,当侵权行为产生请求权而出现财产关系时,此时侵权责任可以依法适用债法的一些规定。例如返还财产实质上是返还原物,对《侵权责任法》规定的返还财产可以将其解释为损害赔偿的方法。由此观之,侵权责任法与债法既相分离又有密切联系,体现在债法的财产性上,侵权责任法中具有财产性的相关规定可以依法适用债法的相关规定,反之,则适用侵权责任法的特别规定。
  涉及侵权责任法和物权法的关系,侵权责任法与物权法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物权法对于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是不遗余力的规定了相关保护方法,其中有一些与侵权责任法中的规定相一致。举例说来,《物权法》上的几种物权请求权和《侵权责任法》上的侵权请求权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叠,两个法律体系下的请求权应当适用同一法律规制。因此,在侵权责任法和物权法的有关法律条文上,可以考虑将两个法律中相关度较高的条文互为引致,在民法典中体现为注意规定《民法通则》开创了民事权利-民事义务-民事责任立法模式,《侵权责任法》是民事责任体系的组成部分。④在性質上看,侵权责任法不属于债法,是独立的法律,将来取得在民法典上独立成编的地位;在理论基础上看,侵权责任法的理论基础是债务与责任区分说;在责任承担方式上看,侵权责任法上规定的几种责任承担方式不同于损害赔偿,自有特定的含义;在体系上看,侵权责任法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体系明确,内容充实,有一般规定和特殊具体规定。
  由此,我国的民法典编纂是一件非常重要的法律大事件,不仅应该注重法的内在精神,更应当重视外在的体系化建设。民法典的体例设计应该仔细斟酌,笔者建议在协调好侵权责任法与其他民事法律制度的基础上单独成编。
  [ 注释 ]
  ①王胜明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条文解释与立法背景[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10(1).
  ②马栩生.侵权责任法诸问题与新展望[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41).
  ③魏振瀛.侵权责任法在我国民法中的地位及其与民法其他部分的关系[J].中国法学,2010(27).
  ④魏振瀛.侵权责任法在我国民法中的地位及其与民法其他部分的关系[J].中国法学,2010(38).
  [ 参 考 文 献 ]
  [1]王胜明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条文解释与立法背景[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10.
  [2]杨立新.侵权责任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3]王利明,周友军.侵权责任法专题讲座[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11.
  [4]梁慧星.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附理由侵权行为编[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3.
  [5]马栩生.侵权责任法诸问题与新展望[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其他文献
摘 要: 公证就是证明法律事实的真实性、合法性;有人将公证事项认定为“客观事实”,将公证要求认定为“客观真实”,从而无端地加大了公证的风险与责任。本文从真实性、客观,到客观事实、客观真实,再到法律事实、法律真实,进行不同认识与概念的比较分析,最后建议统一公证过错责任规则、明确公证无过错免责规则。以法治精神规范公证责任、提高公证质量。  关键词: 法律事实;法律真实;无过错免责  中图分类号:D92
摘 要:“饿死不做贼,屈死不告状”这句谚语在当今社会的民间依然不断被人们所提起和践行。从古至今,中国传统礼法精神的传承与发展在中国底层社会的表象里不断浮现。人们对于道德的至高崇尚与现代法治权利意识的淡薄形成鲜明的对比。作为处于转型期的国家,中国社会法治精神在社会中的建设迫在眉睫。从而作为法治精神内核的挖掘和建构不得不成为当今社会所要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  关键词:法治;精神内核;道德;立法精神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进步,现实中越来越多的服务方式运用到了互联网技术作为平台,也得到了有效的发展。法律服务,以向客户提供法律知识和相关信息作为服务内容,目前以线下发展为主,而跨境法律服务亦是如此。而本文欲以APP为平台,对法律信息跨境服务在网络上如何推行进行研究和论述,以探索一种适合跨境法律服务在网络上发展的模式。  关键词:法律信息;跨境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2;G258.5文
摘要:近年来,多哈回合谈判的中止使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和国际经济合作进程放缓,区域贸易协定和WTO的关系也成为了焦点问题。而2015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立,使学者对如何基于国家的长期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参与区域主义的讨论愈加激烈。在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和自由贸易区快速发展的今天,与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简称TPP)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简称TTIP)投资规则主动对
摘要:信任危机的时代人人自危,情妇成为反贪工作中一大强有力的推手,妻子在法庭上证明丈夫有罪,此举在提高司法效率的同时是否也符合价值理性的考量是值得反思的问题。本文从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等角度论证了“近亲属不被强制出庭作证”条款的合理性,并建议强化该思想,赋予近亲属在特定案件中的拒绝作证权,使法治的篇章亦闪耀着人性的光芒。  关键词:亲亲相隐;人性关怀;法治精神  中图分类号:D9200;D9252
摘 要:犯罪构成要件,在刑法中指的是判断成立犯罪行为的要素之集合;而犯罪构成要件理论,自形成之日起便开始了百家争鸣。本文中,笔者从逻辑角度分析“四要件说”“三阶层论”之实质性异同,以此为视角进行反思,解释“四要件说”犯罪构成中的出罪  机能缺失问题。  关键词:犯罪构成;域外考察;出罪机能  中图分类号:D9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6)11-0268-01  作
摘要:关于对物防卫的范围,国内的学者大多针对全部物的侵害做讨论,或者单就行为人故意、过失驱使动物侵害防卫人的情形讨论,这种讨论过于简单化,不能考虑到所有对物防卫的情形。关于对物防卫的法律性质,国内及日本学者一般都是在讨论“不法侵害”的含义中进行的,但是在我国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中,要求防卫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因此需要考虑我国的刑法语境,重新审视对物防卫的法律性质。  关键词:对物防卫;动物侵
摘要:房屋买卖不破租赁与房屋承租人优先购买权最初存在宗旨为保护房屋承租人生存权利,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非但没有尊重此原则立法精神,反而更加严重损害承租者利益,并且忽视房屋所有人与新继受人利益,激发了三者矛盾之争。随着整个社会公平意识的提高,我们不仅需要以更加合理方式尊重制度存在宗旨,保护社会最底层者居住利益,更需要协调房屋出租人、承租人与新继受人之间利益关系,淋漓尽致地发挥上述制度效用。  关键词:
摘要: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党始终保持青春活力的重要源泉。改革开放以来,在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思想进一步得到丰富与发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鲜明理论品质。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D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6)17-0056-02  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思想,是以毛泽
摘要:近几年,对于房屋拆迁工作中所呈现出的各种与人民利益息息相关的问题,已经逐渐引起了社会各个层面的广泛关注。因此,本文针对房屋拆迁工作所涉及的三个社会方面的利益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对房屋拆迁工作相关法律法规的改进与完善方向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房屋拆迁;经济利益;法律法规  中图分类号:D922.1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6)20-0224-01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