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田水利是农业基础设施的主体和中心环节。加强农村水利建设既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分析了我国农田水利设施的现状,提出了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浅谈;农村水利建设;诸多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1)27-0156-02
长期以来,我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差的主要原因是国家投入不足。改革开放前,在支持我国工业化进程的过程中,农业投资尚能占到整个国有单位投资比重的5%以上,到1995年,不考虑严重的“农转非”现象的条件下,农业投资也只有2%。1980年后,年均新增供水能力比1979年前减少了近3/4,县原有工程因缺乏维修管理资金而效益衰减严重。另一方面,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些负责转嫁到地方与农民身上,即使在“把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的“九五”期间启动的300个节水增产重点县建设项目,各级财政投入也只占到32%,且地方配套往往落空。事实上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条件,比公路、铁路沿线的“样板工程”、“参观工程”差得多。
1 农村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
根据目前现状造成不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导致农田水利发展滞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建设标准偏低,老化严重
现有水利工程大部分修建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且排灌标准很低,目前功能普遍衰减。既造成排涝能力弱,农田积水无法排出,又导致提灌能力差,不能满足灌溉需要。
1.2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差
尽管我国农田水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新时期“全国建设小康社会”和“全面对外开放”的要求有很大差距。我国农田水利骨干工程大多建于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由于勘测、规划、设计仓促,经费不足,配套不全,施工条件简陋,工程质量差,后期又缺乏维修管理,经过几十年的运行,不少工程已超过规定的使用年限,普遍老化损坏,大型灌区骨干建筑物的完好率不足40%。相对于大型灌区的骨干工程,中小型灌区以及农田水利田间工程的现状更令人担忧,导致输水效率低,渗漏损失大。因此,我国一方面是水资源严重短缺,另一方面又是灌溉水利用率和灌溉保证率低。
1.3 保护意识淡漠,疏于管理
由于投入不足,导致只建不管、重建轻管及水利设施带病运行的问题比较普遍,使众多小型水利设施功能丧失殆尽,农业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影响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现代化建设。
1.4 重经济轻水利,投入不足
随着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变化,对农村小型水利建设的重视程度和投资、投劳力度逐步弱化。实施农村税费改革以后,投资、投劳数量逐年减少,农村小型水利建设步入低谷。随着农村绝大多数强壮劳动力的转移输出,农村小型水利投劳结构发生很大变化,村以下小型工程投劳的组织难度明显加大,实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后,筹资筹劳总量有限,能够投入农田水利的资劳微乎其微。
1.5 农民兴办水利的积极性下降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粮价已经放开,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外国的农产品已占领了我国的部分市场,加之农民增收缓慢,种田的积极性不高,使兴办农田水利工程的积极性也有所下降。
2 谈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对策
农村水利建设朝着新农村建设方向发展,涉及的范围扩大了,囊括的内容增多了,为了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笔者以为:
2.1 国家财政保障
保持现有农村水利建设项目资金渠道,扩大项目资金投资范围,把农村小中型水利工程项目也纳入项目预算。农村水利建设项目还要实行严格的项目审查、立项、规划预算和规范的项目实施管理制度。
2.2 当地政府适当投入保障
要充分调动当地政府的积极性,确保新农村建设项目顺利实施。
2.3 政策扶持保障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开展新形势下的农村水利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国家对此应给予充分的政策支持。
2.4 当地经济能人适当投资(社会资金)保障
随着全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各地农村已涌现出无数个致富带头人。富裕的先驱者都愿意把自己的力量投入到家乡的建设中,带动家乡经济整体向前迈进。
2.5 加强政府职能部门作用,依法管理农村水利建设项目
在农村水利建设项目建设中,政府的主要职能是负责协调各参建单位的管理工作,为项目建设提供领导与组织保障,并尽能力提供适当配套资金。
2.6 创新新农村水利建设投、融资机制
进一步加快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步伐,深化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广泛吸纳各类社会资金进入水利领域。
2.7 项目建设中成立现场指挥领导小组
由当地农村水利建设中心技术精湛、工作责任心强的工程技术人员组成。
3 重视农田水利科学研究,加大各级政府的投入力度
现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所要解决的问题和面对的挑战,无论从技术的广度或深度,都是前所未有的,国家应加大农田水利科学研究、示范与技术推广的资金投入。不仅要研究有效、适用的技术,还需要有一大批高素质的农田水利研究与管理人才,需要在全国形成适合我国农村体制、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特点的农田水利技术支撑体系。重视和加强农田水利科学研究,不仅是时代的需要,也符合WTO规则,是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
4 结束语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只是手段,直接的目标是着眼于解决“三农问题”,根本目标是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好基础。无论是为了保障国家食物安全、发展农村经济,还是为了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以支持水资源向生态环境、城市和工业转移,最大受益者都是国家;其次,农民和农业已为我国的工业化、城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在“三农问题”成为突出问题时,在农业和农村有困难时,即便是为了自身的利益,工业和城市也应该支持农业和农村,国家财政应该向农业和农村倾斜;第三,农民负担重,农民尚不是土地的所有者,要求农民投入太多的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不现实的。因此,国家和各级财政应加大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入力度。
参考文献
1 钱正英、张光斗主编.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2 杨向阳.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思考[J].南方论刊,2005
3 韦风年.加快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J].中国水利,2005
On Many Issues of Rural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Liao Yunbi
Abstract: Agriculture is the foundation of national economy, agriculture, infrastructure, irrigation is the main and central part. Strengthen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is to enhance rural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n rural areas an important meas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atus of China’s farmland water conservancy facilities, proposed measures to strengthen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Key words: On; rural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many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关键词:浅谈;农村水利建设;诸多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1)27-0156-02
长期以来,我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差的主要原因是国家投入不足。改革开放前,在支持我国工业化进程的过程中,农业投资尚能占到整个国有单位投资比重的5%以上,到1995年,不考虑严重的“农转非”现象的条件下,农业投资也只有2%。1980年后,年均新增供水能力比1979年前减少了近3/4,县原有工程因缺乏维修管理资金而效益衰减严重。另一方面,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些负责转嫁到地方与农民身上,即使在“把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的“九五”期间启动的300个节水增产重点县建设项目,各级财政投入也只占到32%,且地方配套往往落空。事实上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条件,比公路、铁路沿线的“样板工程”、“参观工程”差得多。
1 农村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
根据目前现状造成不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导致农田水利发展滞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建设标准偏低,老化严重
现有水利工程大部分修建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且排灌标准很低,目前功能普遍衰减。既造成排涝能力弱,农田积水无法排出,又导致提灌能力差,不能满足灌溉需要。
1.2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差
尽管我国农田水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新时期“全国建设小康社会”和“全面对外开放”的要求有很大差距。我国农田水利骨干工程大多建于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由于勘测、规划、设计仓促,经费不足,配套不全,施工条件简陋,工程质量差,后期又缺乏维修管理,经过几十年的运行,不少工程已超过规定的使用年限,普遍老化损坏,大型灌区骨干建筑物的完好率不足40%。相对于大型灌区的骨干工程,中小型灌区以及农田水利田间工程的现状更令人担忧,导致输水效率低,渗漏损失大。因此,我国一方面是水资源严重短缺,另一方面又是灌溉水利用率和灌溉保证率低。
1.3 保护意识淡漠,疏于管理
由于投入不足,导致只建不管、重建轻管及水利设施带病运行的问题比较普遍,使众多小型水利设施功能丧失殆尽,农业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影响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现代化建设。
1.4 重经济轻水利,投入不足
随着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变化,对农村小型水利建设的重视程度和投资、投劳力度逐步弱化。实施农村税费改革以后,投资、投劳数量逐年减少,农村小型水利建设步入低谷。随着农村绝大多数强壮劳动力的转移输出,农村小型水利投劳结构发生很大变化,村以下小型工程投劳的组织难度明显加大,实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后,筹资筹劳总量有限,能够投入农田水利的资劳微乎其微。
1.5 农民兴办水利的积极性下降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粮价已经放开,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外国的农产品已占领了我国的部分市场,加之农民增收缓慢,种田的积极性不高,使兴办农田水利工程的积极性也有所下降。
2 谈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对策
农村水利建设朝着新农村建设方向发展,涉及的范围扩大了,囊括的内容增多了,为了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笔者以为:
2.1 国家财政保障
保持现有农村水利建设项目资金渠道,扩大项目资金投资范围,把农村小中型水利工程项目也纳入项目预算。农村水利建设项目还要实行严格的项目审查、立项、规划预算和规范的项目实施管理制度。
2.2 当地政府适当投入保障
要充分调动当地政府的积极性,确保新农村建设项目顺利实施。
2.3 政策扶持保障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开展新形势下的农村水利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国家对此应给予充分的政策支持。
2.4 当地经济能人适当投资(社会资金)保障
随着全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各地农村已涌现出无数个致富带头人。富裕的先驱者都愿意把自己的力量投入到家乡的建设中,带动家乡经济整体向前迈进。
2.5 加强政府职能部门作用,依法管理农村水利建设项目
在农村水利建设项目建设中,政府的主要职能是负责协调各参建单位的管理工作,为项目建设提供领导与组织保障,并尽能力提供适当配套资金。
2.6 创新新农村水利建设投、融资机制
进一步加快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步伐,深化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广泛吸纳各类社会资金进入水利领域。
2.7 项目建设中成立现场指挥领导小组
由当地农村水利建设中心技术精湛、工作责任心强的工程技术人员组成。
3 重视农田水利科学研究,加大各级政府的投入力度
现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所要解决的问题和面对的挑战,无论从技术的广度或深度,都是前所未有的,国家应加大农田水利科学研究、示范与技术推广的资金投入。不仅要研究有效、适用的技术,还需要有一大批高素质的农田水利研究与管理人才,需要在全国形成适合我国农村体制、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特点的农田水利技术支撑体系。重视和加强农田水利科学研究,不仅是时代的需要,也符合WTO规则,是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
4 结束语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只是手段,直接的目标是着眼于解决“三农问题”,根本目标是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好基础。无论是为了保障国家食物安全、发展农村经济,还是为了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以支持水资源向生态环境、城市和工业转移,最大受益者都是国家;其次,农民和农业已为我国的工业化、城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在“三农问题”成为突出问题时,在农业和农村有困难时,即便是为了自身的利益,工业和城市也应该支持农业和农村,国家财政应该向农业和农村倾斜;第三,农民负担重,农民尚不是土地的所有者,要求农民投入太多的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不现实的。因此,国家和各级财政应加大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入力度。
参考文献
1 钱正英、张光斗主编.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2 杨向阳.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思考[J].南方论刊,2005
3 韦风年.加快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J].中国水利,2005
On Many Issues of Rural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Liao Yunbi
Abstract: Agriculture is the foundation of national economy, agriculture, infrastructure, irrigation is the main and central part. Strengthen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is to enhance rural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n rural areas an important meas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atus of China’s farmland water conservancy facilities, proposed measures to strengthen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Key words: On; rural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many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