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计算能力弱化的原因分析与应对策略

来源 :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teng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阶段的计算教学是整个数学教学的基础.学生计算能力的强弱对其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决定意义.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证明,快速计算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准确计算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缜密性,简便计算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合理计算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整体性,估算结果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直觉性.然而,如今的小学生最怕的就是计算,农村小学生的计算能力相对更弱,这几乎成为了困扰所有数学教师的最大难题.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计算能力;应对策略
  一、农村小学生计算能力弱化的原因
  1.基础性知识错误方面.基础性知识错误是指学生对于计算法则概念或运算顺序没有很好的掌握所导致的错误[1
  ].从这次计算分析来看,67%的学生属于基础掌握不牢固,导致计算出错首要原因是计算过程出错,笔者认为由以下原因导致:(1)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口算技能掌握不熟练,常常出现16+7=22,7×9=56,2.4÷8=3等类似的情况.(2)学生对法则不明确,算理不理解.运算法则是根据实例总结出来的,如按一般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只知道要这样算,而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在计算的过程中差错就比较多.(3)学生没有形成技能技巧.
  2.非基础性知识错误方面.非基础性知识错误是指学生由于“粗心”而出错,一般分为以下4种类型:(1)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小学生注意力的稳定性较差,尤其面临一些单调乏味的内容时容易产生疲劳;另外,小学生注意的范围也比较狭窄,集中的时间很短暂,如果要求他们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上,往往会出现顾此失彼、丢三落四的现象.(2)思维定势的干扰.定势是一定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积极作用促进知识的迁移,消极作用则干扰新知识的学习,如,因为9+0=9 比较简单,所以造成9×0=9的错误,因为25×4=100比较熟悉,所以导致24×5=100的错误.(3)不良的情绪和态度.计算活动是一种思维过程,它具有一定抽象性和约束性,要求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严格按照一定法则、顺序,特别是在对计算方法还不熟练时,更需要按计算法则要求一步一步操作,否则,就难以保证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对于小学生来说,在计算时总希望能很快得到结果,因而,当遇到计算题里的数据较大或算式的外形显得过于繁琐时,就会产生排斥心理,表现出不耐烦,急于求成等不良情绪.(4)没有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认真的书写习惯、审题习惯、计算习惯、检验习惯等.由于学生的这些习惯没有完全养成,所以容易造成错误.
  二、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应对策略
  1.采用多样化的计算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内动力,是学好数学的前提.计算题是由数和计算符号构成的,比较抽象,没有生动的情节.因此,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把课本中静态呈现、枯燥无味的计算问题“还原”到与学生生活贴近的实际问题中去,在现实情境中动态、生动地揭示出相关的计算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练习方式上,教师要尽量使习题形式多样化,如,选择题、判断题、接力比赛、抢答等.同时,教师还可以对学生提出计算“免做”的方案(连续3天计算全对者可“免做”3天计算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教师注重理清算理,让学生把握计算的方法和技巧.要让学生会算,首先必须引导学生明确怎样算.明白算理是掌握法则、形成技能的前提.根据算理,掌握法则,再以法则指导计算,既要让学生懂得怎样算,更要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这样算.
  3.加强计算题训练与指导,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口算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是训练学生思维敏捷性的良好手段[2
  ].通过与低年级数学教师交流,笔者了解到,目前,农村小学生普遍口算速度慢,一部分学生口算时总想动笔.看来,培养农村小学生的数学能力,突破口算是关键.无论整数、小数加减法,都是10以内、20以内若干组口算的组合,而乘、除法则是乘法口诀和20以内加减法的组合.如,5374+4328这道多位数的加法,可以分解成四道20以内的加法计算.又如,一个四位数乘三位数至少包含18项口算,如果某一环节发生错误,对于这道试题的计算来说就全错了.
  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习惯.对于重要的基本功,如,100内加减法、乘法口诀等,教师应要求每个学生都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并经常督促检查.对于书面作业,要求学生书写端正、清楚、整洁,养成自我验算的习惯.在批改作业中,教师也要从严掌握,如,在混合运算中,只要有一步做错就算全错,促使学生从小养成对自己计算负责的态度.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自觉订正的习惯.凡是做错的题目,必须找出错的原因,认真订正.严禁抄袭他人作业,不会的可向教师或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请教,使学生人人都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作业.
  参考文献:
  [1]杨林华.对小学生计算能力弱化成因及对策的思考[J].小学时代:教师版,2009(10).
  [2]张霞.探寻小学生计算能力弱化的成因及应对策略[J].新校园·理论:上旬刊,2009(10).
其他文献
纵观当今小学语文教坛,课改无疑是广大教师关注的焦点。《语文课程标准》为我们提供了指导思想,使课改更具可操作性。我们在为取得的成绩感到欣喜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深思的现象。  一、无限度地搜集资料  现象:一位教师在教学一年级《元宵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以下课文均为北师大版)一课前,请孩子们回家搜集元宵节的相关资料。上课时,她请孩子们展示交流搜集到的信息时,发现孩子们手捧着一张张从网上下载的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