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边缘

来源 :中国经济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shouzhong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龙的《大兵小将》第一次真正以电影的形式思考人的存在。从这个角度来说,他不仅站在历史的边缘,还站在商业片与艺术片的边缘。行走于边缘是一种冒险,也是一次突破。
  
  已故诗人张枣曾经被人问到为何多年没有看到过他发表诗了?他有点偏执地说,因为他不想重复自己。他希望每写一首诗是精品,都能对自己有所突破。所以,我们今天能够看到的张枣的诗歌数量不多、却篇篇珠玑。作为诗人的张枣总是带有理想主义气质。在文艺圈有很多种活法,一辈子秉承理想主义的人寥寥无几,因为这样活着太孤独。然而,有一点是不容置疑的:生活的最终意义在于突破自己。王小波曾经说:“生命的意义在于寻找神奇。”神奇是生活中的另一种可能。事实上,只要条件许可,人都愿意尝试着突破自己,寻找神奇。
  
  突破自己
  
  成龙在宣传自己的新片时说,这个故事在他脑海里呆了二十多年。这些年来他一直没有放弃拍摄的念头,也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如愿。2009年,条件终于成熟了,成家班在西南边陲拍摄了近一年,终于将他的心愿完成。
  《大兵小将》不是成龙拍摄成本投入最大、票房最高的,却可能是他拍得最开心的一部电影。即便如此,它的成绩也足以在贺岁档中傲视群雄。自正月初一上映十天,票房便轻松过亿。对于这个大片云集的贺岁档,竞争激烈自不必说。今年的贺岁片《72房客》、《花田喜事》都在沿袭传统的轻松喜剧路线,但情节老套,看点无非是大牌明星走秀,并不构成威胁。《阿凡达》上映两个月以来,吸金能力一点也不减弱。在如此形势下,《阿凡达》依然是最强劲的对手。要说服观众选择彼而非选择此,不能只靠它在同档上映的《邻家特工》所沿袭的成氏打戏加幽默。《大兵小将》最需要的是适合观众的差异化感受。
  若以经济收入来衡量,成氏风格是成功的:香港媒体爆料成龙是中国唯一片酬过亿的影星。从艺术成就上来说,可以毫不客气地评价,成龙之前拍摄的九十多部动作电影只等于一至两部,多年来他一直在重复自己。但同样在今年贺岁档上映成家班电影《大兵小将》呈现出与《邻家特工》完全不同的风格。
  
  照亮历史灰阑
  
  苏珊?桑塔格曾经意味深长地说,重要的不是叙事或者意义本身,而是对于意义的思考。在今年第2期中,我们曾经谈到过商业电影叙事的没落,更确切地说,应该是电影叙事技巧本身的穷途末路,而又没有找到适合大众的意义思考的切入点。相比之下,文艺片不存在这类问题,它的存在本身就指向人的存在的形而上的哲思。
  《大兵小将》这部电影的题材曾经让他纠结了二十年。之所以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成龙没有将它付诸银屏,我想就是因为思考的切入点。《大兵小将》的故事很简单:在战场上,大兵因为装死而幸存下来,在准备逃跑时发现了受伤的卫国小将。按照梁国的规定,活捉敌军将领可以赏田,且永不再服兵役。大兵绑上小将回梁国准备领赏、过有妻有田的安生日子。他回到梁国才发现,梁国已亡,自己也被秦军杀害。
  成龙的成功就在于他选择一个服了20年兵役却从未杀过人的贪生怕死的梁国大兵(成龙饰)与一个初出茅庐的勇猛有为的卫国小将(王力宏饰)作为影片的主角。梁、卫两国的矛盾、大兵与小将的性格矛盾形成有效的戏剧张力,对于历史及历史中的人的生存的思考就在其中展开。
  历史题材的电影在中国并不少见。回望2009年的历史题材大片:《建国大业》、《风声》、《十月围城》,无一不在宣扬光辉的革命历史。在革命进程中,“以杀止杀”成了心照不宣的历史建构程序。为了历史所谓的“前进”,个人(不管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有着充分自觉,随时准备无偿地献出自己的利益甚至生命。个人的牺牲变成了历史本来该有的自足姓的存在,“让领导先走”成了这类影片的主题词。
  一反常态,在《大兵小将》中,大兵成了站在历史边缘来质疑主流历史的人。在两军交战时,大兵没有不顾一切地冲上前去与敌军交锋,保卫国土,反而装死保命。大兵说,他不懂这些大人物为什么成天打打杀杀。对于大兵的疑问,小将不屑回答,在他眼里大兵目光短浅,只深谙蝇头小利,不懂得国家大义。然而这种小人物独特的生存方式却是实惠的,它可以在危急时刻全身而退,最起码活着就“挺好的”。
  小将迫于形势,与大兵一起走上了逃亡之路。大兵利用自己的聪明与幸运,一次次躲过了追杀。在此过程中,成氏的打戏幽默包袱像从前一样,一个接一个地抖出来。但是,在看完之后,观众怎么也乐不起来。一个小人物所承载的意义太沉重了。这种沉重恰恰又是我们最简单的生存要求:大兵要的不是良田千顷、豪宅万间,他只想要五亩地。在种种历史因素作用下,大兵不仅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反而命丧秦军箭下。历史典籍中有众多忠君逆臣、义士枭雄,却不会也不允许出现大兵这种角色。他只能站在历史的边缘处,历史的灰阑处,被轻而易举地拨弄出属于少数人的历史洪涛之外。
  反思历史的最好角度也许就是边缘。它能让我们看到历史不曾关注的黑暗死角,提让我们看到历史多棱镜中的另一面。成龙就是站在这样的灰阑处去描述和反思不那么“正宗”的历史,如前所述它不可能撼动历史,只是提供了历史的另一种想象情境。
  有评论认为:“《大兵小将》是关于华夏民族向何处去的解决方案之一种说法。”这种说法有点崇高化。不知道成龙看了会不会眼前一亮。我们不能否认观点的正确性,毕竟评论本来就是见仁见智的。我更愿意说,这部电影不是在呈现而是在反思大历史背景下小人物的存在问题。
  片中大兵多次唱起那首富有田园气息的《油菜花》:“一条大路通我家,我家住在梁山下,山下土肥地五亩,五亩良田种点啥?”。这是传统中国的农民对土地的原始眷恋,是对土地的赞歌。在传统的农耕社会,农民的生存以土地为保障,这首歌也唱出了大兵对生存的渴望。小人物的生存状态总是呈现出极大的偶然性,也许一场两国国君之间的利益之争、一国之内的宫廷内战、甚至一个地域内的权术斗争,不论谁是最后的赢家,都能使毫无利益关联的他们在偶然间丧失生命。
  成龙第一次真正以电影的形式思考人的存在。从这个角度来说,他不仅站在历史的边缘,还站在商业片与艺术片的边缘。行走于边缘是一种冒险,也是一次突破。正是对于自己的突破为成龙赢得了艺术荣誉,也给饱受好莱坞模式摧残的观众带来了惊喜。
  不少批评者指出,这部电影的符号化意图明显,破坏了艺术本来的含蓄和韵味。我想,对于这次的突破,它的试验意义与开创意义是无可指摘的。贾樟柯的早期电影《小武》《站台》、《任逍遥》中,导演意图的符号不也随处可见吗?但导演因为真实记录并关切中国普通民众生存而得到的肯定和赞扬也远比批评声多得多。对于《大兵小将》,成龙是用良心在拍。观众可以指出瑕疵,但无须过分指责,毕竟有良心的导演越来越少了。
其他文献
在现阶段,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农业比较效益虽然有所提高,但要增加农民收入,仍然还要加快农村富
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国品牌面临严峻挑战。其中有些企业卖牌与外商合资,把自己多年辛苦经营的好品牌束之高阁或被打入冷宫,成了洋品牌口中的“羔羊”。此外,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充当着
中国“中等发达国家”目标的实现,需要以“一亿中流”为代表的各阶层的努力。    2010年1月23日,由人民日报社新闻信息中心和经济日报中国经济信息杂志社共同主办,以表彰在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人物为目的的“2009中国经济高峰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颁奖会上,百余名各个领域的新闻人物、创新人物和杰出的企业家受到了表彰和奖励。  他们之中,既有白手起家、十年如一日地热衷慈
1“保八”成功“四万亿”居功至伟    上榜理由:中国经济在世界金融危机中率先突围、一枝独秀。  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不断深化,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经济均遭严重冲击,中国也未能独善其身。但是,在一系列及时、有效的刺激经济举措的综合作用下,2009年我国GDP增速“保八”已成定局。我国经济率先走出低迷,并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国务院出台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计划惠及诸多行业领域。4万亿投资
目前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相对固定,专业结构单一,不适应内部审计发展的需要。建立动态的内部审计组织形式是企业的最佳选择,企业可以选择内部审计部门之外的专业人员来执行内部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