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春季传染,常灸四穴保平安

来源 :中华养生保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son1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也是养生的大好时机。把春天把握好了,对你一年的身体都是很重要的。
  预防春季传染病,艾灸是一种很好的办法。大家知道,古代也是经常有传染病的,比如瘟疫。古代没有疫苗,也没有现在的防护措施,他们怎么办的呢?一些老中医去疫区前,他们都要在自己身上烧灼两处灸疮,以防止被传染。所以艾灸在古代有预防传染病的功效。在流行病盛行的季节,艾灸也成为重要的一种养生办法。
  春季传染病最常见的是腹泻及呼吸系统疾病,并且还有年龄阶段的划分,小孩子、年轻人、老年人都是易感人群,都要进行预防。灸道堂在多年的临床观察中发现,不同的人群,艾灸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如果是养生艾灸,或者说预防传染病,这里给大家推荐四个穴位。
  第一个叫身柱穴,主要是针对七八岁以内的小孩子。身柱穴是小孩子必灸的穴位,孩子出生后过了三个月或者是过了75天,这个穴位就可以开始灸了。身柱穴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的凹陷中。第三胸椎怎么找呢?咱们一低头,摸这后边脖子这儿有个骨头疙瘩,这是第七颈椎。颈椎一共七节,再往下就是胸椎了。往下数三节,第三胸椎下面就是身柱穴。身柱穴的功能非常强大,所有小孩子的疾病,比如消化不良、肠道疾病,灸此穴都有用。如果孩子腹泻或肠胃的症状非常明显,还可以加灸神阙穴。灸的时间要注意,千万别烫着孩子,因为他的皮肤非常的嫩。灸的时间也不宜太长,5分钟即可,因为小孩子元气足,艾灸是扶阳的,稍微一调就过来了。身柱穴不只是预防疾病,还可以对孩子的身体进行调养。所以小孩子如果有病了,你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就试着给他灸一灸身柱穴。
  第二个穴位叫风门。春天呼吸道疾病极易爆发,这时就用到风门穴了。风门穴最常用的年龄阶段在十几岁,也就是青少年时期。青少年时期是生命力特别旺盛的一个时期,这时候他的生命活动都让他长身体去了,所以对外界邪气的抵抗力会下降。六淫以风为首,而风出入的门户就在风门,所以风门穴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特别重要。孩子受风邪感染,患上感冒后,灸风门穴是非常好的。风门穴位于第二胸椎两侧旁开1.5寸处。这个穴位在人体里边是很重要的,它不仅适用于青少年,还适用于所有人群。凡是容易得风症,或是怕寒、怕冷,容易得呼吸道疾病的,灸这个穴位都有很好的效果。风门和足三里搭配,预防感冒的效果最好。如果已经患上感冒了,除了以上两个穴位外,还需要加灸大椎穴。
  第三个穴位叫三阴交。从名称上就可以看出,它是三条阴经的交汇,肝经、肾经、脾经都从此处经过。三阴交尤z其是对肾脏有很好的调理效果,所以尤其适应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因为人过了二十岁,发育已经成熟了,逐渐面临工作、婚姻和家庭。所以这个阶段对身体的元气消耗是比较大的。此时灸三阴交可以保养人的肾气,对肝和脾也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一些男性和妇科疾病,灸此穴有非常大的好处。三阴交位于脚的内踝关节的最高点向上三寸处。
  除却以上这几个穴位外,其实人体最大的保健穴是足三里。要是你想使寿命延长,就可以敲一敲、按一按、揉一揉,或者用各种方法刺激足三里。当然,最好的办法还是艾灸。“人过四十,肾气自半”,人只要过了40岁,都可以灸足三里。足三里的治疗范围比较广泛,不管哪儿不舒服,都可以先灸足三里,甚至包括高血压。所以没事儿就灸这个穴位,能减轻你很多问题。
  但是有一点,就是小孩子最好不要灸足三里穴。因为小孩子的元气比较足,而艾灸是扶阳气的,你再给他灸足三里,就会使气往上升。据古代记载,灸足三里可导致孩子眼睛看不清东西。除非孩子有特殊的病症,专业人员可以根据需要施灸。但是作为保健,不建议灸足三里。如果是老人,还可以加灸一个配穴——曲池,对预防老花眼有很好的效果。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英国63岁的劳拉一开始以为脖子僵、下巴痛是运动过量所致,可检查结果令她吃惊,她得的是头部和眼部动脉血管炎症。这种疾病患者多为50岁以上女性,若不及时发现则会导致失明甚至死亡。  英国风湿病专家表示,该病与多发于肩膀、大腿和臀部等身体大块肌肉群的“风湿性多肌痛”息息相关。发病期间,患者这些部位肌肉僵硬,起床或爬楼梯等动作往往困难重重。  据统计,仅在英国,风湿性多肌痛妇女患者就多达8万人,其中30%
剪纸是劳动人民为了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并应用和流传的一种艺术形式.它生存于劳动者深厚的生活土壤中,不受功利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制约,体现了艺术最基本的审美观念
期刊
期刊
王凤岐,著名中医临床专家,著名中医药养生保健专家,主任医师、教授,国医泰斗秦伯未嫡传弟子。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主任及新闻发言人、卫生部中医司教育处处长,世界针灸联合会司库、全国中医药编辑学会副主任委员等。现为中医之家总干事、北京太申祥和太医馆馆长、世界中医骨科联合会总监、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知名专家。著有《王凤岐的养生餐桌》等畅销科普书。本文选自其最新著作《春夏秋冬说养生》一书。    
期刊
头发的好坏和肝肾功能最为密切。中医认为,“肾藏精,其华在发”,“肝藏血,发为血之余”。如果先天禀赋不足,体质较差,经常熬夜、起居不规律或者房劳过度,会导致肝肾亏虚而出现脱发。通常表现为:掉发掉的较为均匀,头部各个部位头发都不多,同时还会伴有腰酸、腿软,头晕、耳鸣、失眠、多梦等症状。这时就宜滋补肝肾、填精生发。在平时的饮食中,尤其是冬天,应多吃一些羊骨、羊肉、狗肉、黑芝麻、龙眼肉等温补肾阳的东西。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