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间质瘤分子靶向治疗的不良反应及对策

来源 :国际消化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su16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胃肠道间质瘤是胃肠道及腹腔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分子靶向治疗被证明对间质瘤疗效显著,但同时也会抑制正常组织细胞运作而产生不良反应。目前已批准应用于间质瘤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有甲磺酸伊马替尼和苹果酸舒尼替尼,另有尼洛替尼正在临床试验中。此文就胃肠道间质瘤靶向治疗中所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的产生机制、临床表现和相应措施作一综述。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在炎症性肠病(IBD)中的表达,探讨其可能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8例克罗恩病(CD)患者、38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及30
在上海市某低碳实践区,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50幢既有重点用能建筑,其能源消耗占该区域重点用能建筑的70%以上,进行了区域建筑群节能低碳综合改造的研究分析。通过开展全面调查
近年来,笔者应用自拟清癣汤外洗联合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外用治疗手足癣60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参照《现代皮肤病学》[1]中浅部真菌的诊断标准,入选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B超检查的普及,脂肪肝的检出率日益增多,其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引起的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并成为隐源性肝硬化的重要原因。目前NAF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