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军校校园文化在归属上既属于校园文化,同时又是军营文化的一部分,具有校园文化的某些共同点,而军营特色则是其有别于普通校园文化的地方,文章提出建设和谐健康的军校校园文化应注重校园环境建设、历史文化建设及举办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以培养学员爱军习武的英雄精神。
【关键词】军校校园文化 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E2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1-0112-01
校园文化承载着校园本身厚重的人文氛围和丰富的精神气息,是激发学校办学活力的源泉。[1]它可以概括为在学校教育发展过程由师生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一般认为:“新的校园文化观是从广义上理解校园文化,包括理念、制度、器物和活动等多个层面,它不局限于表层的校园文化现象或文化活动,而重在展现其内在的文化机理、厚重的文化积淀、持久的文化传承和深邃的文化理念,是校园文化主体的生存方式”;[2]军校校园文化在归属上既属于校园文化,同时又是军营文化的一部分,具有校园文化的某些共同点,而军营特色则是其有别于普通校园文化的地方。[3]
一、建设具有浓厚军事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培养学员尚武精神。
美国教育家布莱森曾说:“任何一所学校其环境都在默默地对孩子们发表演说,而且孩子们的确会注意它,会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熏陶和影响。”由于军校文化是军营文化的一部分,因此,在营造军校校园文化时,就要注意围绕各军兵种、院校专业建设具有浓厚军事特色的校园环境,以激发学生投身军营、保家卫国的热情,提高学院素质,鼓舞士气、提升战斗力。我军最高学府——国防大学的校园建设就极具军事特色。在教学楼前大厅,树立着栩栩如生的九大元帅的塑像,《孙子兵法》系列铜画古朴凝重,56位老红军、老将军联袂题款的反映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大型玻璃雕刻气势恢弘。在“精武报国”雕塑园,由著名雕塑家程允贤创作的“孙武著书”和寓意“先进文化就是战斗力”的雕塑作品,以及反映东北抗联将士英姿、朱毛会师、两弹元勋和展示我军向信息化建设迈进的“跨越”等雕塑作品令人印象深刻。某陆军学院建立的“兵法园”,从治国、治军、选将、用谋、进攻、防守、备战、练兵等8个方面精选了64条中国兵法古训,分别刻在巨石上,成为了教学的“第二课堂”。[4]某空军院校建立的“英雄园”,由“楚汉雄风”、“淮海大战”、“空军战神”、“学子情怀”四个部分组成,四部分内容“豪气”、“胆气”、“锐气”、“志气”合而为一构成了“英雄园”的主题——“英雄之气”。该校把政治理论课、尚武文化教学、入学教育、毕业教育活动搬到“英雄园”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重视校园历史文化建设,崇尚英雄主义教育。
一所军校自它成立伊始可能就会产生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这些曾经的校友,对现在在校的学员们会产生无形的激励作用。曾产生过2位美国总统,6位美国参联会主席,4位五星上将的西点军校,就充分利用了它悠远的历史文化和军事背景,校内的建筑物、广场、道路都以美国历史上的著名军事将领的名字来命名,如塞耶大楼、马汉大楼、艾森豪威尔大楼、巴克纳基地等,[5]走在校园里,随时都能感受到这些历史人物带给现代学员的一种震撼和激励。某军校便在校园主干道上矗立着印有校友事迹的灯箱,学员每天上课生活,行走其中,深深感受到一种英雄氛围的熏陶。
三、充分发挥校训的凝聚力作用,培养学员忧患意识。
校训是一个学校的精神所在,它体现了该校的办学历史,凝聚了校园精神文化,涵概了办学理念,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对于培养和造就人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每一所大学的校训都是旨在激励师生积极进取努力开拓,追求至善至美,以达到创办大学之目的。如世界著名军校——西点军校的校训是“责任、荣誉、国家”,他们认为这是“可以在勇气消失的时候鼓起勇气,在失去信念的时候恢复信念,在希望渺茫的时候燃起希望”的六个字。[6]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上海交大的校训是“饮水思源,爱国荣校”;国防大学的校训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某军校的校训是“使命、本领、荣誉”,这些校训无不体现了学院的办学特色和专业特色。
四、利用多种文化活动形式,加强人生观、世界观教育。
军校校园文化既有部队的“军”味,又有院校的“学”味,它不是高校文化与军营文化的简单堆砌,而是一种有机的结合,融入了其办学理念和专业特色。校园文化的组织形式可以多样化,只要突出其尚武精神,注重培养学员的爱军习武、求真务实、“打得嬴、不变质”的革命信念即可。比如:某军校一年一度的“文化艺术节”,通过开展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强化官兵“尚武强训、顽强拼搏、不畏艰险、敢打必胜”的英雄精神,充分发挥了文化活动引领人、激励人、塑造人的励志育人作用。军校还可以利用自身优势资源,请一些将军、英模代表或是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对学员进行专题讲座,以扩大学员的见识。再如某军校的“床头文化建设”,让学员将自己崇拜的英雄人物的照片贴在床头,以激励自己、培养英雄精神、建设英雄文化。
一所院校的校园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经过时间的洗涤、历练,慢慢积累沉淀下来的,因此,军校校园文化应发挥自身的特点,既要注重“学”味,又要重视“军”味,丰富学员的校内生活,利用各种资源与活动形式,来建设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 赵光洁.校园文化导向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
2 王宏宇.文化校园:校园文化的理性追求[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1~2)
3 杨新起、吴一平.校园文化建设导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4 王 虎、蔡云骜、李绪成等.为军校文化喝彩[N].解放军报,2004.06.11
5 萧石忠.美国著名军校[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6 杨成平.西点军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7(4):10~14
【关键词】军校校园文化 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E2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1-0112-01
校园文化承载着校园本身厚重的人文氛围和丰富的精神气息,是激发学校办学活力的源泉。[1]它可以概括为在学校教育发展过程由师生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一般认为:“新的校园文化观是从广义上理解校园文化,包括理念、制度、器物和活动等多个层面,它不局限于表层的校园文化现象或文化活动,而重在展现其内在的文化机理、厚重的文化积淀、持久的文化传承和深邃的文化理念,是校园文化主体的生存方式”;[2]军校校园文化在归属上既属于校园文化,同时又是军营文化的一部分,具有校园文化的某些共同点,而军营特色则是其有别于普通校园文化的地方。[3]
一、建设具有浓厚军事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培养学员尚武精神。
美国教育家布莱森曾说:“任何一所学校其环境都在默默地对孩子们发表演说,而且孩子们的确会注意它,会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熏陶和影响。”由于军校文化是军营文化的一部分,因此,在营造军校校园文化时,就要注意围绕各军兵种、院校专业建设具有浓厚军事特色的校园环境,以激发学生投身军营、保家卫国的热情,提高学院素质,鼓舞士气、提升战斗力。我军最高学府——国防大学的校园建设就极具军事特色。在教学楼前大厅,树立着栩栩如生的九大元帅的塑像,《孙子兵法》系列铜画古朴凝重,56位老红军、老将军联袂题款的反映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大型玻璃雕刻气势恢弘。在“精武报国”雕塑园,由著名雕塑家程允贤创作的“孙武著书”和寓意“先进文化就是战斗力”的雕塑作品,以及反映东北抗联将士英姿、朱毛会师、两弹元勋和展示我军向信息化建设迈进的“跨越”等雕塑作品令人印象深刻。某陆军学院建立的“兵法园”,从治国、治军、选将、用谋、进攻、防守、备战、练兵等8个方面精选了64条中国兵法古训,分别刻在巨石上,成为了教学的“第二课堂”。[4]某空军院校建立的“英雄园”,由“楚汉雄风”、“淮海大战”、“空军战神”、“学子情怀”四个部分组成,四部分内容“豪气”、“胆气”、“锐气”、“志气”合而为一构成了“英雄园”的主题——“英雄之气”。该校把政治理论课、尚武文化教学、入学教育、毕业教育活动搬到“英雄园”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重视校园历史文化建设,崇尚英雄主义教育。
一所军校自它成立伊始可能就会产生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这些曾经的校友,对现在在校的学员们会产生无形的激励作用。曾产生过2位美国总统,6位美国参联会主席,4位五星上将的西点军校,就充分利用了它悠远的历史文化和军事背景,校内的建筑物、广场、道路都以美国历史上的著名军事将领的名字来命名,如塞耶大楼、马汉大楼、艾森豪威尔大楼、巴克纳基地等,[5]走在校园里,随时都能感受到这些历史人物带给现代学员的一种震撼和激励。某军校便在校园主干道上矗立着印有校友事迹的灯箱,学员每天上课生活,行走其中,深深感受到一种英雄氛围的熏陶。
三、充分发挥校训的凝聚力作用,培养学员忧患意识。
校训是一个学校的精神所在,它体现了该校的办学历史,凝聚了校园精神文化,涵概了办学理念,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对于培养和造就人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每一所大学的校训都是旨在激励师生积极进取努力开拓,追求至善至美,以达到创办大学之目的。如世界著名军校——西点军校的校训是“责任、荣誉、国家”,他们认为这是“可以在勇气消失的时候鼓起勇气,在失去信念的时候恢复信念,在希望渺茫的时候燃起希望”的六个字。[6]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上海交大的校训是“饮水思源,爱国荣校”;国防大学的校训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某军校的校训是“使命、本领、荣誉”,这些校训无不体现了学院的办学特色和专业特色。
四、利用多种文化活动形式,加强人生观、世界观教育。
军校校园文化既有部队的“军”味,又有院校的“学”味,它不是高校文化与军营文化的简单堆砌,而是一种有机的结合,融入了其办学理念和专业特色。校园文化的组织形式可以多样化,只要突出其尚武精神,注重培养学员的爱军习武、求真务实、“打得嬴、不变质”的革命信念即可。比如:某军校一年一度的“文化艺术节”,通过开展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强化官兵“尚武强训、顽强拼搏、不畏艰险、敢打必胜”的英雄精神,充分发挥了文化活动引领人、激励人、塑造人的励志育人作用。军校还可以利用自身优势资源,请一些将军、英模代表或是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对学员进行专题讲座,以扩大学员的见识。再如某军校的“床头文化建设”,让学员将自己崇拜的英雄人物的照片贴在床头,以激励自己、培养英雄精神、建设英雄文化。
一所院校的校园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经过时间的洗涤、历练,慢慢积累沉淀下来的,因此,军校校园文化应发挥自身的特点,既要注重“学”味,又要重视“军”味,丰富学员的校内生活,利用各种资源与活动形式,来建设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 赵光洁.校园文化导向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
2 王宏宇.文化校园:校园文化的理性追求[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1~2)
3 杨新起、吴一平.校园文化建设导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4 王 虎、蔡云骜、李绪成等.为军校文化喝彩[N].解放军报,2004.06.11
5 萧石忠.美国著名军校[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6 杨成平.西点军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7(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