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长期以来,各自为阵的单位党建模式根深蒂固,基层党组织之间发展不均衡、力量难集中、矛盾难调处,小、散、弱的问题比较突出。为了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金东首先打破单位党建壁垒,构建区域党建堡垒,形成“服务联盟”,使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范围更广、领域更宽、空间更大。
一是建立一批区域化党组织。统筹工业园区、农村片区、高教园区等,以中心村、高等院校、规模企业等为龙头,建立赤松镇景区党委、多湖街道高教园区党委、东湄区域党委等30多个区域化党组织。通过实施组织共建、资源共享、党员共管、活动共办、事务共商、发展共促,实现区域内社会经济发展有力推动,重点工程有序推进,矛盾纠纷有效化解。
二是建立一批产业化党组织。充分挖掘我区苗木花卉、蔬菜水果、畜禽等产业优势和党员骨干优势,建立澧浦镇苗木产业党委等11个产业党组织,突出政治引导、政策宣传、技术支持等功能,开展党员户亮牌上岗、技术帮扶、诚信承诺、产业论坛等活动,使党建服务覆盖产业经营链条,有力推动产业健康发展。
三是建立一批行业化党组织。整合行业协会、专业市场、龙头企业等,以亚虎工具、金厦集团等党建强企为龙头,建立电动工具等行业党组织,突出党建工作服务行业发展、推动科研攻坚、引领文化建设、促进和谐管理的功能,加强同行业的互融交流,壮大行业集群优势,推动行业做大做强。
四是建立一批功能化党小组。根据工作需要、党员特长、服务需求等,灵活设置970多个党小组。在农村以村民小组划分为单位,全面建立网格化党小组,实行村民小组、党小组成员交叉兼职。在“两新”组织建立以职工群体、车间班组、协会等为单位的党小组。在中心工作、重点项目、急难任务中建立临时党小组,服务关口前移,强化攻坚能力,提升服务水平。
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优化队伍是关键。我们着眼“全科型”、“双强”型、“三诊”型、先锋型,着力提升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
一是打造乡镇全科服务队伍。开展“全科干部、全心服务”主题教育活动,建立“全科干部、全心服务”长效机制,要求每名乡镇干部每周在乡镇驻夜服务两晚以上,推行“夜学夜访夜办”制度,实施“在村考勤、在村办结、在村考评”的“三个在村”工作法,建立重点工作“指挥长”制度,提升乡镇干部学习、履职、攻坚、服务“四种能力”。
二是配强村级“领头雁”队伍。在村级组织换届工作中,突出选优配强“服务能力强、带富能力强”的村级班子,实行“议事论发展、定事绘蓝图、依事作承诺、对诺选班子”的“三事一诺”工作法,实施“能人回归”工程,动员在外创业务工的优秀企业家等各类能人回村竞选,作出服务承诺,开展系列服务行动。
三是建立代表委员“三诊”队伍。在全区各乡镇(街道)建立“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统一安排全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每天轮值“坐诊”接访,做好纠纷调解、政策解释和民意收集等工作;定期安排代表委员“出诊”调研,帮助协调解决具体问题;针对重点难题组织代表委员联席“会诊”,提出解决对策和具体措施。
四是打造先锋党员队伍。建立党员公益日制度,规定每月15日为党员公益服务日,定期公开服务“闪光言行”,锤炼党员党性,增强先锋作用。同时,开展低星级党员教育整转工程,对党员意识淡薄、服务带动作用弱、不配合支持中心工作的128名低星级党员,采取警示约谈、结对帮扶、组织关系转镇党校集中教育等方式,限期教育整转。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把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总抓手,将基层党组织的工作重心转到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上来,探索出一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新路子,打造了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金东模式”。
责编/严俊 美编/石玉
一是建立一批区域化党组织。统筹工业园区、农村片区、高教园区等,以中心村、高等院校、规模企业等为龙头,建立赤松镇景区党委、多湖街道高教园区党委、东湄区域党委等30多个区域化党组织。通过实施组织共建、资源共享、党员共管、活动共办、事务共商、发展共促,实现区域内社会经济发展有力推动,重点工程有序推进,矛盾纠纷有效化解。
二是建立一批产业化党组织。充分挖掘我区苗木花卉、蔬菜水果、畜禽等产业优势和党员骨干优势,建立澧浦镇苗木产业党委等11个产业党组织,突出政治引导、政策宣传、技术支持等功能,开展党员户亮牌上岗、技术帮扶、诚信承诺、产业论坛等活动,使党建服务覆盖产业经营链条,有力推动产业健康发展。
三是建立一批行业化党组织。整合行业协会、专业市场、龙头企业等,以亚虎工具、金厦集团等党建强企为龙头,建立电动工具等行业党组织,突出党建工作服务行业发展、推动科研攻坚、引领文化建设、促进和谐管理的功能,加强同行业的互融交流,壮大行业集群优势,推动行业做大做强。
四是建立一批功能化党小组。根据工作需要、党员特长、服务需求等,灵活设置970多个党小组。在农村以村民小组划分为单位,全面建立网格化党小组,实行村民小组、党小组成员交叉兼职。在“两新”组织建立以职工群体、车间班组、协会等为单位的党小组。在中心工作、重点项目、急难任务中建立临时党小组,服务关口前移,强化攻坚能力,提升服务水平。
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优化队伍是关键。我们着眼“全科型”、“双强”型、“三诊”型、先锋型,着力提升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
一是打造乡镇全科服务队伍。开展“全科干部、全心服务”主题教育活动,建立“全科干部、全心服务”长效机制,要求每名乡镇干部每周在乡镇驻夜服务两晚以上,推行“夜学夜访夜办”制度,实施“在村考勤、在村办结、在村考评”的“三个在村”工作法,建立重点工作“指挥长”制度,提升乡镇干部学习、履职、攻坚、服务“四种能力”。
二是配强村级“领头雁”队伍。在村级组织换届工作中,突出选优配强“服务能力强、带富能力强”的村级班子,实行“议事论发展、定事绘蓝图、依事作承诺、对诺选班子”的“三事一诺”工作法,实施“能人回归”工程,动员在外创业务工的优秀企业家等各类能人回村竞选,作出服务承诺,开展系列服务行动。
三是建立代表委员“三诊”队伍。在全区各乡镇(街道)建立“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统一安排全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每天轮值“坐诊”接访,做好纠纷调解、政策解释和民意收集等工作;定期安排代表委员“出诊”调研,帮助协调解决具体问题;针对重点难题组织代表委员联席“会诊”,提出解决对策和具体措施。
四是打造先锋党员队伍。建立党员公益日制度,规定每月15日为党员公益服务日,定期公开服务“闪光言行”,锤炼党员党性,增强先锋作用。同时,开展低星级党员教育整转工程,对党员意识淡薄、服务带动作用弱、不配合支持中心工作的128名低星级党员,采取警示约谈、结对帮扶、组织关系转镇党校集中教育等方式,限期教育整转。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把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总抓手,将基层党组织的工作重心转到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上来,探索出一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新路子,打造了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金东模式”。
责编/严俊 美编/石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