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探究对话式教学的应用,重点分析几种不同性质的对话方式,以期启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进步。
关键词:小学数学;师生关系;对话特征
新课改的推行改变了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营造一个平等轻松的交流环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探究能力,培养创新人才是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应当在对话中多采用鼓励式,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以最佳的状态投入数学学习中,提高学习效率,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一、小学数学课堂中师生对话现状
首先,学生缺乏连贯性的思维。在小学的数学课堂中,教师往往自己提出问题并立即解答,没有给学生留出思考时间。有些教师甚至有打断学生回答的行为,这种现象非常不利于学生自我能力的提升,对学生的连贯性思维造成阻碍,直接对教学成果造成影响。其次,在课堂交流中,教师经常让学生采用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讨论。这本是一种能调动学生自主性的学习方式,但教师在讨论后并没有及时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评判,而是很快就说出自己的正确答案,未能很好地发挥课堂讨论的效果,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最后,课堂教学循规蹈矩。教师在教学时大都希望学生可以按照自己预期的教学进度学习。若是学生的答案偏离了自己的预期方向,教师难免会失望,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导致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二、小学数学课堂中师生对话的特征
1.和谐的课堂氛围
平等和谐的交流氛围更有利于师生之间进行问题讨论和交流互动。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当对小学数学的知识框架进行充分研究分析,也要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情有一定的了解;能够听取学生的心声,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对自己的教学进度进行及时调整。在课后也可以通过与学生的讨论交流,总结课堂中的不足之处,改进课堂教学。
2.互换角色,换位思考
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在课堂上就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提问反馈。一般是教师直接提出问题,学生快速作答。这种检验式的对话方式适用于各年级学生,能帮助学生锻炼指向性思维,凝练教学知识。当然,教师也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和记忆规律进行提问,学生只需简单总结就能够回答。如直接提问千米和米、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考查学生知识的熟练程度,教师也应当鼓励学生及时提出疑问。这种对话方式是师生对话的主要表现形式,既能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又有利于增进学生对知识的巩固理解。
3.组织课堂游戏,开展互动对话
教师可从教学内容出发,开展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巩固训练。如背诵乘法口诀时随意地提问背诵,效果就比学生自己按顺序逐个背诵的要好,学生也更有兴趣。此外,也可以采用开放式对话的教学方式,这种对话是针对一个知识点的理解来提问学生,通过提问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不仅仅停留在表面上,还能透过现象思考问题的本质。如在学习年月日的时候,除了让学生理解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概念外,还可以让学生追寻平年、闰年的来历,为什么“四年一闰,百年不闰”;还可让他们通过查日历懂得一些重要节日的意义,像国庆节、植树节等。数学教学不仅传授知识技能,还应当注重情感的培養。如在教授单位名称时,可引导大家想一想,一米有多长,分米、千米又代表了多长,让大家在生活中注重思考这些问题,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增强学习效果。
4.探究式对话,创新课堂教学方式
新课标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教师需要根据丰富的教学经验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如在教学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时,可以让学生体验实验—猜想—验证的探究过程。即先让学生自己做一个长1厘米,宽1厘米的正方形,教师引导学生推理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再论证这个公式的正确性,最后将这个结果套用到正方形面积计算中,为学生学习平面图形打下基础。这种交流模式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一个深刻印象,对知识的掌握能更牢固;同时,这种对话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结语
有效的师生对话,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意义重大。师生对话可以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师生平等交流,应当被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武碧丽.小学数学课堂师生对话的特征分析[J].教师, 2016(9):46.
[2]谢新建.小学数学课堂师生有效对话的特征[J].散文百家(下), 2016(6):279.
[3]覃永顺.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的基本特征[J].广西教育, 2000(12):32-33.
关键词:小学数学;师生关系;对话特征
新课改的推行改变了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营造一个平等轻松的交流环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探究能力,培养创新人才是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应当在对话中多采用鼓励式,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以最佳的状态投入数学学习中,提高学习效率,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一、小学数学课堂中师生对话现状
首先,学生缺乏连贯性的思维。在小学的数学课堂中,教师往往自己提出问题并立即解答,没有给学生留出思考时间。有些教师甚至有打断学生回答的行为,这种现象非常不利于学生自我能力的提升,对学生的连贯性思维造成阻碍,直接对教学成果造成影响。其次,在课堂交流中,教师经常让学生采用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讨论。这本是一种能调动学生自主性的学习方式,但教师在讨论后并没有及时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评判,而是很快就说出自己的正确答案,未能很好地发挥课堂讨论的效果,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最后,课堂教学循规蹈矩。教师在教学时大都希望学生可以按照自己预期的教学进度学习。若是学生的答案偏离了自己的预期方向,教师难免会失望,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导致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二、小学数学课堂中师生对话的特征
1.和谐的课堂氛围
平等和谐的交流氛围更有利于师生之间进行问题讨论和交流互动。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当对小学数学的知识框架进行充分研究分析,也要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情有一定的了解;能够听取学生的心声,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对自己的教学进度进行及时调整。在课后也可以通过与学生的讨论交流,总结课堂中的不足之处,改进课堂教学。
2.互换角色,换位思考
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在课堂上就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提问反馈。一般是教师直接提出问题,学生快速作答。这种检验式的对话方式适用于各年级学生,能帮助学生锻炼指向性思维,凝练教学知识。当然,教师也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和记忆规律进行提问,学生只需简单总结就能够回答。如直接提问千米和米、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考查学生知识的熟练程度,教师也应当鼓励学生及时提出疑问。这种对话方式是师生对话的主要表现形式,既能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又有利于增进学生对知识的巩固理解。
3.组织课堂游戏,开展互动对话
教师可从教学内容出发,开展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巩固训练。如背诵乘法口诀时随意地提问背诵,效果就比学生自己按顺序逐个背诵的要好,学生也更有兴趣。此外,也可以采用开放式对话的教学方式,这种对话是针对一个知识点的理解来提问学生,通过提问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不仅仅停留在表面上,还能透过现象思考问题的本质。如在学习年月日的时候,除了让学生理解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概念外,还可以让学生追寻平年、闰年的来历,为什么“四年一闰,百年不闰”;还可让他们通过查日历懂得一些重要节日的意义,像国庆节、植树节等。数学教学不仅传授知识技能,还应当注重情感的培養。如在教授单位名称时,可引导大家想一想,一米有多长,分米、千米又代表了多长,让大家在生活中注重思考这些问题,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增强学习效果。
4.探究式对话,创新课堂教学方式
新课标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教师需要根据丰富的教学经验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如在教学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时,可以让学生体验实验—猜想—验证的探究过程。即先让学生自己做一个长1厘米,宽1厘米的正方形,教师引导学生推理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再论证这个公式的正确性,最后将这个结果套用到正方形面积计算中,为学生学习平面图形打下基础。这种交流模式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一个深刻印象,对知识的掌握能更牢固;同时,这种对话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结语
有效的师生对话,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意义重大。师生对话可以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师生平等交流,应当被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武碧丽.小学数学课堂师生对话的特征分析[J].教师, 2016(9):46.
[2]谢新建.小学数学课堂师生有效对话的特征[J].散文百家(下), 2016(6):279.
[3]覃永顺.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的基本特征[J].广西教育, 2000(12):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