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心性猝死的高危因素及对策:附57例分析

来源 :临床荟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shou20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多种疾病的死亡率逐年下降,但猝死率并不减少约占死亡率的3.5~12%,一旦猝死不易复苏成功,因多在死亡后抢救。故重视猝死前的高危因素,提早采取防治对策,是减少老年人猝死的超前环节。我科于1984年6月~1994年10间发生老年心性猝死57例,绝大部分有高危因素。其中高血压病20例(35%);高血脂21例(36.8%);吸烟37例(64.9%);恶性室早32例(56.1%);诱发因素24例(42.1%);先兆症状19例(33.3%)。现将猝死前的高危因素,从机理防治对策进行临床分析,以探
其他文献
<正> 本文收集浙江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近7年来收治的嗜铬细胞瘤51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现将其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51例中男性32例(62.7%),女性19例(占37.3%),男女之比
本文认为,发展市场经济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看到香港问题是由中英之间三个不平等条约所造成的同时,充分认识香港发展市场经济的历程,对于贯彻执行“一国两制”和发展
期刊
<正> 患者30岁,主因第二胎孕34周,发现黄疸3天入院于94年10月14日。妊娠时期反应明显。入院前12天始进食减少,恶心呕吐,厌油,小腿以下指凹性水肿。未引起注意。入院前3天出现
<正>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性肌病可是甲亢病人的首发症状和就诊原因,有时可掩盖甲亢的临床表现而延误对甲亢的诊断,为此我们分析总结了我院自1981年以来临床确诊的420例甲亢
<正>1977年1月~1991年6月,我科收治合并消化道出血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42例,因临床表现和预后与一般SAH不完全相同,现报道如下。
<正> 频谱心电图(FCG)问世于1988年,它是我国首创 于1989年9月~1992年6月对93例中老年CAD患者的能对多种心脏病进行无创性检测的一项崭新技术。为 进行了研究,现将其结果报告
本文分析了革命与改革的内涵与区别,探讨了中外学者有关改革进程的理论体系,指出:任何社会都不可能在短期内发生根本性变革,只有有序的、渐进的改革,持续的制度创新,才是理性的选择
<正>最近十几年来,长期氧疗(LTOT)取得了很大进展,已成为治疗慢性呼吸功能不全特别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所致低氧血症的重要手段.LTOT具有纠正低氧血症、提高生存率、改
<正>急性心肌梗塞(AMI)是内科常见的急症。由于发病急、病情多变,死亡率高,因此不断提高AMI的存活率、降低病死率。是近年来国内外心脏内科的一个主要课题。我职工医院内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