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北魏时期是道教改革和道乐形成的重要时期,此期间道乐史料集中于北天师道领袖寇谦之.由于以往学术界在史料挖掘研究上未臻佳境,致使对寇氏的评价失之拔高.本文基于两种重要原
【机 构】
:
南京师范大学常州工学院教育学院艺术教育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魏时期是道教改革和道乐形成的重要时期,此期间道乐史料集中于北天师道领袖寇谦之.由于以往学术界在史料挖掘研究上未臻佳境,致使对寇氏的评价失之拔高.本文基于两种重要原始资料的整理研究,对寇氏在道乐史上的作用和地位提出新的认识和评价.
其他文献
杰出的德语作家冯塔纳笔下的“中国鬼魅”形象始终未得到系统而全面的解读。本文以结构和心理为视域,对“中国鬼魅”进行了新的解读。本文认为,作为东方文化的象征和隐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命题,要求实现道德建设“由圣入凡”的转变。这种转变的新指向是:以日常生活批判实现从传统道德向现代道德的转化,把以人为本与现代性“平民化人格”
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是视力损害的重要原因之一,其生成和发展是一个多细胞参与、多因子调控的复杂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多种炎细胞(如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以及炎性介质(
传统的“断裂”通常所谓“传统的断裂”所说的“传统”是与现代化相对的传统文化,它至少包括三个层面:政治制度(制度)、文献典籍(思想)和世俗观念(习俗)。不过,传统的“断裂
作为一种德育模式,和谐德育的提出基于这样的思想基础:“人”无论作为个人主体还是类主体,其发展的最高境界是“和谐”;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是渗透德育的智体美劳全方位教
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历史文化与城市改造之间的关系是显示城市文明程度和关系到城市文化发展的重要课题。以上海“新天地”区域的改造模式为案例进行文化层面的解
对十斋日的来源及地藏菩萨十斋日,法国学者苏远鸣与中国学者张总、王承文等已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但他们于佛教对十斋日的具体接受过程还缺乏深入的考察。本文就此提出补说
研究小经文献与语言学相关的问题,可以使过去所遇到的诸多难题得到有意义的进一步的探索.过去学术界对"经堂词汇"(小经词汇)及其产生的时间、构词规则等作了许多有价值的探索
全球化具有不同的层面,这些层面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甚至是相互冲突的,例如经济的全球化与社会正义的全球化.因此,对全球化进行单纯的批评和支持是没有意义的,只有理性
本文对文轨在因明学方面的研究做了梳理,指出文轨在《因明入正理论疏》方面的贡献有:一、深刻地揭示了因明的功用与性质.二、理清了新、古两种因三相的同异.三、揭示了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