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两年,各个数字音乐平台逐渐被独家版权困住。近日,国家版权局提出全面授权或使数字音乐市场迎来新发展。
9月12日,国家版权局版权管理司就网络音乐版权的问题约谈了包括腾讯音乐、阿里音乐、网易云音乐和百度太合音乐四家音乐平台的主要负责人。
9月13日,国家版权局版权管理司约谈了环球音乐、华纳音乐、索尼音乐、英皇娱乐、中国唱片总公司、正大国际音乐等二十余家境内外音乐公司以及国际唱片业协会等相关协会主要负责人。
连续两天的约谈,国家版权局主要是指明当前市场中的问题,希望有关企业遵守相关规定和原则,维护网络音乐产业的健康发展。
版权限制,资本影响
近来的在线音乐市场颇不平静。
8月初,有用户表示网易有一些港台歌手的歌曲被下架了,点击这些已经“变灰”的歌曲时,页面下方则显示“因合作方要求,该资源暂时无法使用”的提示信息。
对此,网易云音乐发文回应,表示下架歌曲在网易云音乐曲库中占1%左右,与腾讯签署的版权协议近日到期,目前正与腾讯进行新的版权转授洽谈。而腾讯方面在深圳法院提起诉讼,称网易云音乐多次侵权,责令网易云音乐停止在其网站、PC客户端、手机客户端等终端提供播放、下载涉案录音制品,连带赔偿经济损失,并发布声明向原告公开道歉。腾讯音乐方面表示此次诉讼主要针对未授权的内容。
8月17日,网易云音乐再次被腾讯音乐起诉,相关案例多达9宗,涉及200多首华语乐坛知名歌手的畅销歌曲。8月24日,网易云音乐因版权问题正式起诉腾讯音乐娱乐集团旗下的酷我音乐。
合作谈判演变为版权诉讼之战,维权背后,实质是对于在线音乐市场的争夺。
2015年,国家版权局发布《关于责令网络音乐服务商停止未经授权传播音乐作品的通知》,被称为“最严版权令”。随后各家网络音乐平台下架约220万首未经授权的音乐作品,这一强力政策成为数字音乐版权发展的里程碑和之后两年市场腾飞的起点。
各个平台开始购买版权,与此同时在线音乐行业的版权争夺战逐渐爆发,市面上的数字音乐版权迅速整合至几家音乐平台。在争抢版权的背景下,独家版权成为趋势,以至于出现一种现象,用户想听不同的歌曲,需要下载几个不同的音乐APP,即使如此也未必能听到自己所想听的,在这方面用户体验反馈较差。
另外,版权价格也一路飆升。2017年初,腾讯、阿里、网易、太合争夺环球在大陆的音乐版权,原本千万美元的版权费上涨至3.5亿美元现金及1亿美元股权,其中最低报价也为2.4亿美元。最终,腾讯音乐娱乐集团联合一个家族财团获得环球音乐作品三年的独家版权。腾讯音乐凭借雄厚的资本优势和具有前瞻性的布局买下大量独家版权,囊括了90%以上的音乐版权,全面领先于其他公司。网易云音乐后来居上,凭借优质的用户体验成为仅次于腾讯音乐的数字音乐平台,但网易的薄弱环节则是通过转授获得版权的音乐占比大,发展受到牵制。国内在线音乐平台在版权领域形成初步格局,相关数据显示,音乐APP日活排行前三均为腾讯音乐娱乐集团,分别是酷狗音乐、QQ音乐、酷我音乐,网易云音乐排名第4,虾米音乐排名第5。这其中,版权是主要流量来源,而且不可否认的是,高额的版权费已经成为各家平台沉重的负担。
国内的版权音乐市场虽然在逐步发展中,但与之配套的相应规定和设施并不完善。国外设有统一管理和转授音乐版权的第三方组织和机构,在版权方和商家之间进行合理有效协商,平衡各方利益。而国内目前还没有这样的组织,在这两年版权音乐市场的发展过程中,资本雄厚的网络音乐公司逐渐扮演了这样的角色。譬如腾讯拿到了环球、华纳、索尼、YG娱乐、杰威尔音乐、LOEN等主要唱片公司的独家版权,曲库量丰富,可以转授给其他音乐平台。转授权本身对国内音乐市场的发展有诸多好处,但当它被掌控在拥有独家版权一方的手中时,就成了独家版权的延续,而不是真正意义的分享,转授权也不再是解决独家版权问题的良方,一旦牵扯到利益,甚至成为牵制对手的武器,还能掩盖垄断事实。
9月12日,腾讯音乐与阿里音乐达成互相转授版权的合作,几乎集成所有主流唱片公司版权音乐,有业内人士指出,阿里音乐和腾讯音乐娱乐转授合作的达成,在目前行业环境下是大势所趋,版权转授能让优质的音乐内容在更多音乐平台惠及用户。也有人指出这会对其他音乐平台形成挤压,网易云音乐面临出局危险,现在的用户体验仍以版权曲库为主,曲库的缺乏意味着用户的流失。
欲突围,或迎改变
受独家版权所困,各数字音乐平台一直在探索不同的生存发展模式。国内的视频平台同样经历过版权争夺战致使版权费用居高不下,后各个视频网站自制网剧寻求新发展。音乐产业也在朝着“内容自制”的模式演进,各个音乐平台都在扶持独立音乐人和用户自制内容。音乐人计划可以帮助音乐公司进一步扩展音乐内容规模,扶持新生力量。
网易云音乐启动扶持独立音乐人的“石头计划”,投入2亿资金从推广资源、专辑投资、演出机会、赞赏开通、音乐培训、音乐人周边、音乐人指数体系等七方面对独立音乐人进行全方位支持。
近日,虾米音乐向外界全面展示“寻光计划”,该计划旨在扶持原创音乐,正式推出“造作行动”、“NextLevel新声势力”两个原创音乐扶持新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与其等待爆款音乐作品与音乐人的出现,不如主动创造“爆款”。
太合音乐于8月25日正式对外宣布全资收购兵马司唱片,兵马司唱片仍将保持独立品牌运营,继续发力于独立音乐领域。版权越来越贵、越来越难争抢,太合音乐选择直接切入生产上游。
酷狗设有“酷爱音乐人”的音乐专题,乐库中建立“原创专区”并分为民谣、嘻哈、摇滚三个细分音乐类型板块,并给予优秀音乐人资源推荐。
为缓解独立版权带来的生存压力,场景化、现场演出、二次元衍生品都成为数字音乐平台的重点布局,甚至发力影视、小说、动漫、游戏等领域的跨产业联动,原本的音乐播放器已经逐渐演变为综合性音乐平台,致力于打造音乐生态。
9月12日、13日,国家版权局版权管理司就网络音乐版权的问题分别约谈了音乐平台和境内外音乐公司以及国际唱片业协会等相关协会主要负责人。
这两次约谈主要是为维护市场秩序和网络音乐产业的健康发展。国家版权局要求各音乐服务商遵守著作权法律法规,抵制各类侵权行为,不得传播未经权利人授权的网络音乐。购买音乐版权应遵循公平合理原则,符合市场规律和国际惯例,不得哄抬价格、恶性竞价,避免采购独家版权。这次约谈表明,相关部门已经开始重视,其介入与回应有利于为市场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或将对市场乱象有所改善,但要真正改变当前的局面还需数字音乐平台自身探索个性化、多元化的发展模式。
9月12日,国家版权局版权管理司就网络音乐版权的问题约谈了包括腾讯音乐、阿里音乐、网易云音乐和百度太合音乐四家音乐平台的主要负责人。
9月13日,国家版权局版权管理司约谈了环球音乐、华纳音乐、索尼音乐、英皇娱乐、中国唱片总公司、正大国际音乐等二十余家境内外音乐公司以及国际唱片业协会等相关协会主要负责人。
连续两天的约谈,国家版权局主要是指明当前市场中的问题,希望有关企业遵守相关规定和原则,维护网络音乐产业的健康发展。
版权限制,资本影响
近来的在线音乐市场颇不平静。
8月初,有用户表示网易有一些港台歌手的歌曲被下架了,点击这些已经“变灰”的歌曲时,页面下方则显示“因合作方要求,该资源暂时无法使用”的提示信息。
对此,网易云音乐发文回应,表示下架歌曲在网易云音乐曲库中占1%左右,与腾讯签署的版权协议近日到期,目前正与腾讯进行新的版权转授洽谈。而腾讯方面在深圳法院提起诉讼,称网易云音乐多次侵权,责令网易云音乐停止在其网站、PC客户端、手机客户端等终端提供播放、下载涉案录音制品,连带赔偿经济损失,并发布声明向原告公开道歉。腾讯音乐方面表示此次诉讼主要针对未授权的内容。
8月17日,网易云音乐再次被腾讯音乐起诉,相关案例多达9宗,涉及200多首华语乐坛知名歌手的畅销歌曲。8月24日,网易云音乐因版权问题正式起诉腾讯音乐娱乐集团旗下的酷我音乐。
合作谈判演变为版权诉讼之战,维权背后,实质是对于在线音乐市场的争夺。
2015年,国家版权局发布《关于责令网络音乐服务商停止未经授权传播音乐作品的通知》,被称为“最严版权令”。随后各家网络音乐平台下架约220万首未经授权的音乐作品,这一强力政策成为数字音乐版权发展的里程碑和之后两年市场腾飞的起点。
各个平台开始购买版权,与此同时在线音乐行业的版权争夺战逐渐爆发,市面上的数字音乐版权迅速整合至几家音乐平台。在争抢版权的背景下,独家版权成为趋势,以至于出现一种现象,用户想听不同的歌曲,需要下载几个不同的音乐APP,即使如此也未必能听到自己所想听的,在这方面用户体验反馈较差。
另外,版权价格也一路飆升。2017年初,腾讯、阿里、网易、太合争夺环球在大陆的音乐版权,原本千万美元的版权费上涨至3.5亿美元现金及1亿美元股权,其中最低报价也为2.4亿美元。最终,腾讯音乐娱乐集团联合一个家族财团获得环球音乐作品三年的独家版权。腾讯音乐凭借雄厚的资本优势和具有前瞻性的布局买下大量独家版权,囊括了90%以上的音乐版权,全面领先于其他公司。网易云音乐后来居上,凭借优质的用户体验成为仅次于腾讯音乐的数字音乐平台,但网易的薄弱环节则是通过转授获得版权的音乐占比大,发展受到牵制。国内在线音乐平台在版权领域形成初步格局,相关数据显示,音乐APP日活排行前三均为腾讯音乐娱乐集团,分别是酷狗音乐、QQ音乐、酷我音乐,网易云音乐排名第4,虾米音乐排名第5。这其中,版权是主要流量来源,而且不可否认的是,高额的版权费已经成为各家平台沉重的负担。
国内的版权音乐市场虽然在逐步发展中,但与之配套的相应规定和设施并不完善。国外设有统一管理和转授音乐版权的第三方组织和机构,在版权方和商家之间进行合理有效协商,平衡各方利益。而国内目前还没有这样的组织,在这两年版权音乐市场的发展过程中,资本雄厚的网络音乐公司逐渐扮演了这样的角色。譬如腾讯拿到了环球、华纳、索尼、YG娱乐、杰威尔音乐、LOEN等主要唱片公司的独家版权,曲库量丰富,可以转授给其他音乐平台。转授权本身对国内音乐市场的发展有诸多好处,但当它被掌控在拥有独家版权一方的手中时,就成了独家版权的延续,而不是真正意义的分享,转授权也不再是解决独家版权问题的良方,一旦牵扯到利益,甚至成为牵制对手的武器,还能掩盖垄断事实。
9月12日,腾讯音乐与阿里音乐达成互相转授版权的合作,几乎集成所有主流唱片公司版权音乐,有业内人士指出,阿里音乐和腾讯音乐娱乐转授合作的达成,在目前行业环境下是大势所趋,版权转授能让优质的音乐内容在更多音乐平台惠及用户。也有人指出这会对其他音乐平台形成挤压,网易云音乐面临出局危险,现在的用户体验仍以版权曲库为主,曲库的缺乏意味着用户的流失。
欲突围,或迎改变
受独家版权所困,各数字音乐平台一直在探索不同的生存发展模式。国内的视频平台同样经历过版权争夺战致使版权费用居高不下,后各个视频网站自制网剧寻求新发展。音乐产业也在朝着“内容自制”的模式演进,各个音乐平台都在扶持独立音乐人和用户自制内容。音乐人计划可以帮助音乐公司进一步扩展音乐内容规模,扶持新生力量。
网易云音乐启动扶持独立音乐人的“石头计划”,投入2亿资金从推广资源、专辑投资、演出机会、赞赏开通、音乐培训、音乐人周边、音乐人指数体系等七方面对独立音乐人进行全方位支持。
近日,虾米音乐向外界全面展示“寻光计划”,该计划旨在扶持原创音乐,正式推出“造作行动”、“NextLevel新声势力”两个原创音乐扶持新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与其等待爆款音乐作品与音乐人的出现,不如主动创造“爆款”。
太合音乐于8月25日正式对外宣布全资收购兵马司唱片,兵马司唱片仍将保持独立品牌运营,继续发力于独立音乐领域。版权越来越贵、越来越难争抢,太合音乐选择直接切入生产上游。
酷狗设有“酷爱音乐人”的音乐专题,乐库中建立“原创专区”并分为民谣、嘻哈、摇滚三个细分音乐类型板块,并给予优秀音乐人资源推荐。
为缓解独立版权带来的生存压力,场景化、现场演出、二次元衍生品都成为数字音乐平台的重点布局,甚至发力影视、小说、动漫、游戏等领域的跨产业联动,原本的音乐播放器已经逐渐演变为综合性音乐平台,致力于打造音乐生态。
9月12日、13日,国家版权局版权管理司就网络音乐版权的问题分别约谈了音乐平台和境内外音乐公司以及国际唱片业协会等相关协会主要负责人。
这两次约谈主要是为维护市场秩序和网络音乐产业的健康发展。国家版权局要求各音乐服务商遵守著作权法律法规,抵制各类侵权行为,不得传播未经权利人授权的网络音乐。购买音乐版权应遵循公平合理原则,符合市场规律和国际惯例,不得哄抬价格、恶性竞价,避免采购独家版权。这次约谈表明,相关部门已经开始重视,其介入与回应有利于为市场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或将对市场乱象有所改善,但要真正改变当前的局面还需数字音乐平台自身探索个性化、多元化的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