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针状体的观测研究进展

来源 :天文学进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x88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状体是太阳的基本结构,人们对它的研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在观测和理论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由于针状体本身的特点(小结构尺度、高动态、短寿命),对它的观测研究十分依赖望远镜的分辨率。文章主要描述借助于Hinode 卫星搭载的SOT 空间望远镜、SST (The Swedish 1-m Solar Telescope,瑞典1 m太阳望远镜)等地基太阳望远镜所取得的关于色球针状体及其日面对应物的观测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针状体的形态,如轨迹、高度、长度、速度等,和由此而得到的分类;(2)针状体
其他文献
在太阳光球表面出现的磁亮点是目前观测手段能够分辨的最小磁结构,也被认为是日冕中的磁绳在光球足点运动的可靠示踪者。磁亮点的尺度约为100-300km,寿命从几分钟到几十分钟。
日冕物质抛射(CME)是由太阳磁场驱动向行星际空间喷射等离子体物质和磁场的大尺度太阳爆发活动,是灾害性空间天气事件最主要的驱动源之一。朝着地球方向爆发的CME极易到达地球
国际天文联合会(IAU)在2000年的决议上以两个互相等价的相对论Ⅳ体多参考系理论-Brumberg-Kopeikin体系和Damour—Sofiel—Xu体系为基础,构造了严格且白洽的一阶后牛顿f1PN)的局